港府抛六医疗融资方案 被批变相征税

人气 1

【大纪元3月14日讯】(大纪元梁路思综合报导)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昨日在立法会公布医疗改革咨询文件。民主党多名成员要求政府提出的医疗融资方案,必须顾及市民的承担能力,将来市民到公立诊所求诊或入住公立医院时,付出的医疗费用,不应高过现时的收费水平。多名议员批评医疗方案的建议,是向中产人士“开刀”,在6个方案之中,有4个方案相当于另类征税,质疑方案等同双重征税,而中产阶层是大输家,而政府预留500亿元,作医疗改革基金并不足够,要求于外汇基金每年拨一半的收入,作为基金的经常收入。

医疗改革咨询文件列出了6种辅助融资的方案,供市民探讨选择。文件强调,政府不打算推介任何一个方案。

6个方案包括:社会医疗保障,即规定有工作人士,把收入某个百份比的金额用作医疗供款,以支付整体人口的医疗开支。

第二是用者自付费用;第三是医疗储蓄户口,规定某个特定组别的市民需存款于个人户口储蓄,支付日后的需要。

第四是自愿私人医疗保险;第五是强制私人医疗保险,规定某个人口的组别,参加受规管的私人医疗保险,作为自己的医疗保障。

最后一个是个人健康保险的储备,规定特定组别的市民,以划一供款率,供款到个人的户口,部分作为储蓄,部分支付医疗保费。

政府在咨询文件中,在六个融资方案中,谈论最多的是强制购买保险加储蓄的方案,并认为可能是最可行的方案。

这个方案会要求在职人士每月按固定比率供款,一部分强制用来买保险支付医药费,另一部分就存入个人康保储蓄户口,户口的钱会一直营运,当保险户口的钱用完时,储蓄户口的钱就会用来支付保费。至于什么人需要供款,政府会设定入息上限,户口的钱会扣税,亦可以转给其他家人。

举例说,一个25岁的打工仔月入1万元,初时每月供3百元,随着加人工及利息滚存而又未动用过户口的钱,至65岁就有50多万。

所有供款者所强制购买的保险承保范围会是一样,即使是长期病患者这类高风险人士同样受保,包括基本住院、长期服药、危疾的基本治疗等,但就不包普通科门诊。

方案多令市民无所适从

有学者表示,政府一次罗列出6个医疗融资方案供给市民选择,令市民无所适从,并认为政府本身应该有1个较清晰的立场,然后再向市民陈述利弊,才能引起市民的讨论,有助市民作出选择。

岭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乐生表示,市民面对6个方案选择时,其实并不清楚方案如何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难以引起讨论的气氛。

另外,城市大学经济及金融学系教授张仁良就认为,市民在选择方案时,除考虑自身利益之外,亦要了解人口老化问题的迫切性。有立法会议员批评,强制性医疗供款只会令中产阶层承担大部分社会医疗开支,不公平,社会亦可能要冒险。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昨日公布医疗融资方案,被质疑当中4个方案有变相征税之嫌。(大纪元记者吴琏宥摄)

批政府将责任抛给市民

中产人士亦批评政府将照顾市民健康的责任,抛给市民。如果一定要选择,会倾向自愿私人医疗保险,因为可将影响减至最少。

亦有中产人士认为,强制性的医疗方案,只会令市民的选择缺乏弹性,但政府如果推行自愿私人医疗保险,可以提供诱因,例如是税务优惠来吸引市民等。

也有市民说,目前已购买了医疗保险,不赞成强制再买保险,有病人组织亦担心,会加重长期病患者的负担。

至于低收入家庭就担心如再要供款,会令基本生活百上加斤。卢太1家4口住在天水围的公屋,丈夫月入大约1万元,为了帮补家计,几个月前她就开始尝试做小生意。知道政府打算推行医疗融资计划后,她表示扣除租屋、水电费及子女的开支后,大约只会剩下3千元的生活费,如果再强制供款,生活就会出现问题:“假如叫我再供一份这些,我连这些最少、最基本的东西,我也不能满足我的子女。”

周一岳表示,今次改革会坚守三个原则,首先,不会容许任何人因为没足够资源而得不到适当的治疗;要照顾弱势社群;公营医疗服务仍然会维持。医管局收费暂时也没打算大调整。

他指出,本港的人口老化加快,如单靠公帑应付维持公共医疗开支,25年后便会扩大至占本地生产总值22%。所以希望日后医疗融资的供款比率尽量不高于5%。

被问及2011年可否落实推行医疗融资改革时,周一岳表示,这个日期太过乐观。他预计,由决定推出融资改革开始计算,都要5至8年的时间,才可落实。(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台商回流 在云林筹设医疗照护中心
王嘉廉代表拜访中华公所
加卑诗省府升级电子药物网络
侨胞返台投票 顺道健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