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简评谢长廷的竞选策略

林保华

标签:

【大纪元3月28日讯】谢长廷代表民进党竞选总统,失败了。检讨一下他的竞选策略,很有必要,未来可以改进。

“联合报”有一个民调,四成九民众认为陈水扁应负最大责任,一成一觉得谢长廷应负主帅之责。可见,这是非战之罪也。当然,所谓陈总统要负责的事,也可讨论,因为那是媒体多年对他妖魔化的结果。然后在扁谢关系上大作文章﹕如果扁谢有不同的说法与做法,媒体就大肆挑拨﹔如果双方观点一致,就在他们两者之间划上等号,让谢背上扁的“妖魔”包袱﹔总之,区隔不行,不区隔也不行。因此要负最大责任的,既不是谢长廷,也不是陈水扁,而是媒体。这个媒体,还包括国民党耗费大量党产透过媒体发送的铺天盖地抹黑广告,主要是指民进党贪腐的抹黑广告,与大气候影响台湾经济发展导致“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抹黑广告。

当然,我们更重要的要检讨主观原因,简单说来有几个情况﹕

第一,民进党内部的派系纷争没有结束。一些落选的议员,有的参与辅选,有的完全没有介入,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回到自己的选区,呼吁原来自己的支持者把票投给长昌。我不晓得谢长廷在这方面有没有做工作。当然也有人反映谢只用自己的团队,这批评不是没有道理,如果用人范围更广一些,效果或会更好。当然,谢也许有自己的 考量,不是自己人的话,不了解他的风格与策略,可能说错话影响选情。如何平衡两者关系,可以进一步研究。

第二,有人批评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影响本土民众对他的支持。但是我没有这个感觉,因为对“宪法一中”他做过解释,也没有成为这次竞选的重要话题,反而在经济议题上严斥“两岸共同市场”与“一中市场”,强调了台湾的主体地位。当然,这方面强调太多,在“灵活”方面少了一些,可能失去一些中间选票。正如在批评马英九抵制奥运太过轻率时,也应该说,如果北京继续镇压西藏,我们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什么行动可以模糊,这样,才可以避免马英九抢掉另一部分主张对中共更加强硬的选票。

第三,在处理“台湾周报”与庄国荣失言事件上矫枉过正。为了灭火做出区隔有必要,但是不必采取过于激烈的言辞,这样会伤支持者的心﹔而连续检讨,把小事化成大事,以为庄国荣在造谣。其实庄国荣所说马鹤凌的丑闻都是事实,否则马英九尽可以告“壹周刊”,然而批评庄国荣太过,起了为马鹤凌与马英九漂白的效果。“台湾周报”报导偷书事件亦然,但是不如马鹤凌事件造成的反效果大。

第四,马英九胜选,Long Stay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让他这个权贵缩小与南部民众的距离。民进党草根出身,忽略这方面“博感情”的效果,结果是拉开了与民众的距离。到选举最紧张的关头,谢长廷注重议题的争论,忽略贴进民众的行程,造势大会是制造气氛,但是不能忽视与民众直接的接触。阿扁讲话太多而会“祸从口出”,但是高雄市长选举时,他带领几路大军反复扫街,与民众握手,对胜选有正面效果。

第五,对质疑马英九的绿卡问题该仔细评估。我认为以此质疑马英九的诚信非常必要,但是拖得太长会使人感到厌烦,视为“口水战”。在谢长廷提出后,应该由下面团队接棒,必要时才由谢长廷直接出面质询。投票前蔡同荣的记者会没有必要,因为拿不出证据,再度被认为喷口水,因为没有具体证据难说服马英九的支持者。

第六,民进党的竞选广告。以柔性与感性的诉求是成功的,因为民进党是执政党,民众讨厌喷口水。但是有些广告口齿不清,影响效果,尤其是指责对方更加贪污之时。在国民党指责民进党贪污时,谢长廷采取完全回避的态度,如果能面对,承认有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考验,因而向民众致歉,并且保证执政后会抓紧廉政,效果就会好很多。

——原载《台湾时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林保华:中国媒体何时松绑?
林保华:切不可承认中国学历
林保华:北京奥运与苏丹驴子
林保华:马英九要实现什么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