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伟雄:全球化与国家安全

俞伟雄

人气 15

【大纪元3月31日讯】2008年是台湾和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年,刚落幕的台湾大选以及正在进行的美国初选,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热门话题: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湾辩论的焦点是所谓“两岸共同市场”的概念,而美国则在讨论已实行十多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利弊。这类区域间或两个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国多边谈判受阻时空下,成为务实的替代潮流。用任何不同类型的自贸易协定来降低贸易障碍、关税等都属于全球化的一环。

究竟这样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好不好呢?简单的说,答案是好的。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开宗明义就会教读者一个基本模型:基于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原则下所进行的专业、分工及贸易,会让交易双方享有更大的经济产出和收入。这个原则从300年前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李嘉图(David Recardo)一直到现在,已深入应用在人类生活的每一角落。

既然自由贸易是有利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反对呢?原因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会产生赢家和输家。在富裕国家中,原来享有比较利益的产业会扩大其市场和收入,他们是赢家。相对的,原来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和其劳工,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失去其市场竞争力和工作,他们是输家,通常这类型的劳工所从事的多半是低技术的制造业。在全球化的模型中,这类产品应由工资较低的国家来生产,比如说中国和印度。

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赢家所得到的是大于输家所失去的,所以对整体社会是会有净利益。针对这个在全球化过程中,短期所造成的痛苦和问题,理论上有两种解决之道:一是政府和社会能透过税制或福利制度来帮助这些输家,进行所得重分配;二是运用职业训练和教育,让这些输家尽快能加入赢家的行列。但是以上理论说是容易,执行上则是复杂的多。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则能让其绝大多数的人民成为赢家,成为摆脱贫穷的大好机会。

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全球化也会引起另一种考量:国家安全。当跨国的商品、服务、资金和人的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容易时,开放的社会是较易受到敌人的渗透和攻击,但我们不应该因咽废食从而关闭自由贸易之门。这就好像怕开车出车祸,就永不开车或坐车了。的确,国家安全是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加强的重点,对多数想加入全球化潮流的自由国家而言,共产党政权和一些中东恐怖份子均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如何兼顾全球化与国家安全的需求?其实,做法有许多,比如说政府可以大大增加机场和港口的安全检验人员,以及相关金融审核及安全部门的编制,这样即可以维护国家安全,也可以吸收那些因全球化而失业的国内劳工。

讽刺的是,国家安全往往会被极权政府所利用,而成为其迫害异己的工具。中国自改革开放后,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而中共政权也一直在努力平衡此一经济开放利益和其所谓的国家安全。只不过在中共口中,威胁其“国家安全”的敌人,竟是其国内手无寸铁的民众和在媒体、网路、搜寻引擎以及Youtube上自由流传的讯息。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罗马教廷 颁布21世纪新七宗罪
【新屋小志】太阳能大楼建筑
总投资4500亿、年产值3000亿 竹科2座12吋晶圆厂动土
经济全球化可能影响到美国人健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