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学迎新 冷热不一两样情

【大纪元10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曹宇帆特拉维夫特稿)十月又见大学新鲜人告别青涩开启人生的新阶段。以色列大学院校也向新鲜人招手,举办迎新活动热情欢迎,但也有学校对此并不热衷,呈现冷热鲜明两样情。

不同于台湾公私立大学林立,以色列第一所私立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The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IDC)创立于1994年。传播系助教班古(Ofir Ben-Gur)自豪地说,他们是全以色列第一所有规划迎新周传统的学校。

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迎新周活动为期五天,为使新鲜人能早日熟悉学校环境,像是图书馆设备、电脑教室与资料库如何使用,以及增进对同班同学和师长的认识,迎新周通常订在学长、学姊们正式开学日前的一星期。

对新鲜人详细解说学校点滴仅是迎新周的“基本功”,班古说,经校方与师长们的规划,另外还安排社会贤达与专业人士,于迎新周开办讲座,让新鲜人一踏进校门,即培养他们见贤思齐的优越感。

包括以色列前外交部长、目前是以色列最大在野党前进党(Kadima)党魁李夫尼(Tzipi Livni)、 以及美国微软公司的以色列副总裁,都是答应参与跨学科研究中心迎新周活动的重要讲员。

此外,就读法学院的新鲜人,校方特别安排他们与以色列最高法院的院长座谈,认识以色列的司法系统,并学习如何下判决、分析判决,接触多元化的法律和法学资源等。

当然,充实紧凑的迎新周最后一晚,少不了来场派对放松心情,在奔放的音乐与热情洋溢的欢唱后,迎接正式开学后的各项课业挑战。

不同于跨学科研究中心诉求培育菁英的迎新方式,以色列历史悠久的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 ofJerusalem)的迎新活动定于开学首日仅一天,主要是为外籍学生而设计。

希伯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副总干事阿德蒙(YuvalAdmon)说,过去很多来此求学的外籍生常感叹,或许是太专注于学校课业,以致毕业时连对学校所在地圣城耶路撒冷的认识都不彻底,也缺乏连结的情感。

为使同样的遗憾不再重演,今年希伯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的干部,规划带领新生在踏进校门第一天,来一趟市区游,并与耶路撒冷城的市民面对面接触。

在热情的中心干部引领下,新生们将步行知名作家葛罗斯曼(David Grossman)的小说“与某人共逃”(Someone to Run With) 中描述的耶路撒冷街道,还有与耶路撒冷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大跳蚤市场麦哈恩叶胡达(Mahane Yehuda)等。

而多家耶城餐厅为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新鲜人,也配合希伯来大学的迎新市区游,也纷纷推出折扣优惠邀请他们享用晚餐,并由以色列创作型流行乐手阿什杜特(Izhar Ashdot)献唱,陪伴新鲜人欢度有美食和动人音乐的夜晚。

但是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学生活动中心行销公关部负责人瑞席提克(Ori Reshtik)说,在以色列办迎新活动的大学是特例,没办的才是通例。

他说,普遍而言,世界各国的大学新鲜人都是高中毕业刚满18岁的青年男女,他们对办活动还有一股热诚,但以色列刚满18岁的青年,不论有无升大学,男生要先服兵役三年、女生二年。

经过了兵役的洗礼后,再踏入校门的新鲜人都是20岁以上的成年人了,瑞席提克表示,谁还有那个热诚去办迎新或参加迎新?还不如打工赚学费,或是趁着开学前出国旅游,一解兵役期间带来的压力,比较实际。

记者实地走访特拉维夫大学也发现,与校园内的学生聊上两句迎新活动,个个几乎都是摇头不解地微笑,还有人更干脆地说,“没有人欢迎任何人”。

海法大学(University of Haifa)毕业生雅隆(Miriam Yaron)则说,除了因服兵役使以色列的大学新鲜人少了那股青春气息之外,学校方面不支持也是关键。

回忆四年大学生涯,她说,学校最常告诉他们的是财务吃紧,尤其人事费占了绝大支出,许多开销必须斟酌使用。是否真是如此?难一探究竟,但是“学校就是这么说的。”

想起刚踏入校门时的慌张与不安,甚至到图书馆面对满架子的书籍手足无措的恐惧,雅隆叹口气说,还是希望有个迎新活动,不仅对熟悉学校环境有帮助,大学生涯少了迎新的回忆,总觉得有缺了什么的遗憾。

相关新闻
以色列青年:我终于找到人生真谛
美特使中东折冲以巴行结束  未获突破
美特使中东折冲以巴行结束  未获突破
联合军演因加萨停摆  土以关系陷低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