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愿景的重要

领导的新思维: 与大师对话(2)

华伦.班尼斯(Warren Bennis) 、 狄伊.哈克(Dee Hock)等12位名家/合著

标签:

诺林主张,愿景和价值观可以塑造组织行为、引发策略性行动。他举出定义、表达及宣扬愿景与价值观的步骤:

一、评定组织、产业和经济环境的情况;二、和新任员工交谈;三、给付出努力的人对等的回馈;四、随时与顾客、合伙人及第一线员工保持联系;五、带领变革。此外,他也举出五个警讯,说明何种情况会暗中破坏变革。

罗伯特‧诺林(Robert Knowling)

作者简介

罗伯特‧诺林目前担任网路使用科技(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ies)公司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监。他曾任科卫通讯(Covad Communications)的董事长兼执行长,并曾负责美国西部(U.S. West)公司及美国电讯(Ameritech)的大规模变革工作。

《高速企业》(Fast Company)、《富比士》(Forbes)、《商业周刊》及《产业标准》(The Industry Standard)等期刊都曾特别介绍过他。

在工商界,就跟在日常生活中一样,善意时常不见踪影。为“我们是谁”下定义的,不是我们信奉的价值观,而是每天的实际行为。

为了让善意和有效的行动合而为一,领导者必须定义愿景,阐述价值观,并将两者灌注到企业的每一个层面。

大多数领导者都喜欢制定策略,但真正孵化策略性行动的,其实是愿景和价值观。缺乏愿景,所有策略都难逃失败的命运—尤其是有关变革的策略。

真正的愿景能塑造你对员工的聘用、评估和升迁方式,以及面对顾客、合伙人及投资人的行为模式。要领导一个组织,这是比任何分析或试算表更有力的工具。

但是要定义愿景(希望公司能成为什么样子)及阐述价值观(运作的准则)并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

建立愿景的第一步是评估组织、产业的状况,以及你所处的经济环境。你在哪方面格外杰出?又是怎么适应这瞬息万变的景象?对我来说,下一步则是要带着管理团队从外面仔细审视这些问题(见一九○页“建立愿景的练习”)。

建立愿景的练习

一个管理团队要怎么建立共享的愿景,并将它转化为策略?我曾经在三个组织中运用以下程序,协助他们培养愿景以及未来的计划。

首先让我们听一听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演说〈我有一个梦〉。这位时代领导者在演说中并未提到任何与现况有关的事情。相反的,他为未来勾勒了一张蓝图,激荡出深切的渴望。

我们也要试着阐释组织希望达成的目标。可以想像《财星》或《商业周刊》五年后抢着报导我们公司的情景:我们达成了梦想,记者问究竟是如何办到的。

先热切地思考想成为什么,再战术性地思考要怎么做到,然后把这它们串联起来,企业的愿景就会更明确、更具体。

这个过程让我们了解,想成为“下一个备受推崇的公司”──让消费者满意、吸引顶尖人才加入、酬谢投资人、向产业叩关、服务社群等。我们的策略也许会变,但渴望达成的目标永远如昔。

倘若金恩博士尚在人世,他会见到一个特殊的现象:在还不知道如何达成一个影响深远的愿景之前,领导者就已经很清楚地说出成就为何。那就是领导的挑战。

此外,我们公司每位新进员工,都会在就职后三个月内参加一场为期三天的“愿景与价值观”研习。我会向每位同仁说明我们是什么样的公司。

其中一项讨论的价值观是,企业每笔交易都要童叟无欺。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目标,但是我们会讨论好一阵子。我们也会谈到彼此该如何相处。诚实变成我们每天都会谈论的话题,从怎么提出报告到怎么记账,每件事都不会悖离诚实的原则。

这是所有事情的最高指导准则且不能妥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自我检测这一点。不久前,我们才开除一位极有远见但违反公司价值观的主管。

用另一种方式可能比较容易处理,但诚如奇异执行长杰克‧威尔许常说的,我们必须公布破坏核心价值观的后果。如果你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有一位主管“为了追求另一种商业利益而离职”,那么你就失去了一个声明价值观的机会。

摘自:《领导引擎》(The leadership Engine)第二六三页,诺尔‧提区(Noel Tichy)、艾利‧柯恩(Eli Cohen)着,一九九七年由哈泼柯林斯(HapperCollins)出版。

依据绩效决定要付出的心力

公司内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投注这么多时间和心力在愿景和价值观上?既然我们在未来两年半都不会碰到营运危机,为什么要把愿景和价值观视为第一要务?为什么不把时间心力投资在市场行销或物流系统上?

领导者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核心事务上,而对愿景和价值观这种让人“分心”的事物置之不理。但这却是领导者非注意不可的两个项目。

我之所以把那么多资源投资在愿景和价值观上,是因为公司文化和策略完全是两回事—我也不想某天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利润丰厚但没有灵魂的组织。如果不刻意塑造一个身份,我们就没有未来可言。

针对愿景和价值观,有一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员工了解,什么对企业而言是重要的。这种方式不只能告诉我们身负的期望是什么,也阐明了达到期望的方式及原因。

我们依据两种标准来评断一个人—他目前的表现及价值观。我们沿用行动学习协会(Action Learning Associates)研发的表格(见上图)来聘用员工、审视表现,并拟定接班计划。

举例来说,在接班计划方面,我首先会评定每位经理的表现和领导价值观,接着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会就他们的观察提出意见。我们很少会对所有候选人都有一样的观点,但候选人通常会分成三个群组。有些候选人很容易判定—表现优异而且具有良好价值观。

其他部分候选人则有正确的态度,但表现不尽理想,我们会尽可能帮助这些人排除困难。至于第三组,他们绩效显着,却牺牲了团队合作、正直诚实、接受变革的心胸、帮助他人发展的观念或顾客的利益。

价值观与我们大相径庭的同仁,就算表现得再好,对组织而言仍像是癌细胞。依我的经验,每次你想拯救这些人,结果都是悔不当初。要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实在太难了。@待续…

摘编自 《与大师对话:领导力》 宝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Know Why 新创业家!(1)
【独家】姜维平:从黑龙江人事安排看中共高层动向
学校没教的办公室政治学(6)
与富能教练对话(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