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救气候 诸多棘手问题有待克服

标签:

【大纪元12月1日报导】(中央社巴黎30日法新电)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原先被认为能达成新国际协议,对付2012年后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冲击,不过美国为主的阻力使步调延缓,意味峰会顶多只能拟定协议主要架构,细节仍得留待明年讨论。

以下是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排放限制

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敦促各国在2020年前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朝2050年排碳减半目标迈进。

富国被认为是当今暖化的元凶,不过也有更多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反观占排碳总额一半的开发中国家,可能成为未来麻烦源头。

其他主要问题包括:峰会能否让2050年排碳减半目标获得支持。八大工业国(G8)已就此达成共识,不过中国对此表示反对。

●财源

目标是让资金流通,协助开发中国家转型成为低排碳型经济,并加强对抗气候变迁。

穷国希望工业国家每年投入国内生产毛额约1%,即4000亿美元;欧洲联盟估计2020年前每年至少需要1000亿欧元。

哥本哈根峰会可能达成临时快速解决方案,先期投入数十亿美元,且时间最快就在明年。

棘手问题是哪间机构应该负责支付款项,穷国对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充满不信任。

●法律问题

最近2年集会鲜少讨论这个关键性却充满政治争议的问题,此问题对未来协议的合法地位至关重要。

开发中国家希望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能在2012年届满后延长实施。由于只对工业国排碳设限,美国早已放弃遵守京都议定书,改推动通报认证制,取代难以实施的国际惩罚条款。

峰会最后可能产生两种结果:延长京都议定书期限,并附加美国必须遵守的但书;全盘扬弃京都议定书,将部分条款列入全新、具备不同地理区域要求的国际协议,并要求美国签字遵守。

●滥伐森林

林地广大的热带国家正推动一项机制,要求进行森林保育(森林宛如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水槽),能获得财政奖励。

不过这项计划受到实际阻碍,例如如何判断保育和避免弊端,以及如何确保奖励不因科技转移和其他援助而消耗殆尽。

此外,滥伐产生的全球排碳比率,已经从20%下滑至12%,进一步使讨论这个议题的政治诱因减少。

相关新闻
哥本哈根救气候  丹麦草案促2020年减碳目标
时尚生活 投资热土 首选昆士兰(一)
台参与气候会议遭矮化 环署:争合理对待
奥巴马将短暂亮相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