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健:德国的义和团

信力健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2月4日讯】希特勒及纳粹的出现,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希特勒个人的品行。然而,事实上,我们知道:人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个人的作用,其在历史上作用的最终原因,还是要在历史本身去找——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

说到希特勒的崛起,我们不能不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欧洲历史上“昨日”和“今日”的分界线。“昨日”是一个安全可靠、温馨幸福、繁荣发达、充满信心和乐观精神的世界,“今日”则是一个满目疮痍、颓败不堪、精神备受创伤、充满动乱和绝望情绪的悲观的世界。在这动荡不安、寻求不到归宿的“价值真空”时代,各种强有力的极端思想必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为极端的法西斯思想,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给德国带来了什么呢?

在经济上,德国在战时实行了国民经济军事化,所有的工厂都生产有战争相关的产品,即民转军,而在战后,应该立即实行军转民,由于军事生产与民用生产所需工艺几设备不同,所以需要大量的转产资金,而这是极困难的,与苏联灭亡后的情形类似;资金也严重不足:凡尔塞和约规定德国战败赔偿900亿金马克,并且立即索赔,使得有限的财政资金不能用于军转民,而是被拿走,许多死伤者家属得不到赔偿与抚恤,转业军人得不到工作,人民生活极度困苦;工厂无法转产,就对生产线封存,也就是说战争动员能力依然存在,恢复生产也就意味着恢复军事生产,只有战争需要才能恢复生产,所以战争政策就有了现实的经济要求,在 1925年德国经济稍有恢复,到1929年华尔街崩盘后,再次经济崩溃,德国的灾难远比美国严重,在十几年的失业压迫下,人民变得绝望、凶狠,一根救命稻草也要捞,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唯一方法就是恢复军事生产,人民由于极度痛苦已经不害怕战争了,尽管战争只过去十多年。

其经济上的困境,或许可以从通货膨胀上看出来:当时德国通货膨胀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一个鸡蛋价钱高达40亿马克,一根鞋带比从前拥有两千双鞋的豪华商店还贵,修一扇打碎的玻璃窗比以往买整幢房子还要贵,一本书的价钱比从前有几百台机器的印刷厂还要高,从前几家工厂的价钱甚至还不如现在一辆手推车贵……,马克不断贬值,到1923年11月,一美元竟能兑40亿马克,而后就数以兆计,马克完全崩溃。高通胀必然带来“高投机”,一些人在各类黑市大发横财,买下城堡和农庄、轮船和汽车,买下整个街道、整座工厂和矿山。结果,造就了一小批洋洋得意的暴发户和成千上万的愤怒的赤贫者,大多数人的终身积蓄化为乌有,社会道德空前败坏。“凡是会识字和能写字的人都做起买卖来,搞投机倒把和想法赚钱,而且心中都感觉到:他们大家都在互相欺骗,同时又被一只为了使国家摆脱自己的负债和义务而蓄意制造这种混乱局面的隐蔽黑手所欺骗。我自信对历史比较熟悉,但据我所知,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与此类似的疯狂时代,通货膨胀的比例会如此之大,一切价值都变了,不仅在物质方面是如此;国家的法令规定遭到嘲笑;没有一种道德规范受到尊重,柏林成了世界的罪恶渊薮。”这时,全体德国人民对此感到忍无可忍,迫切需要秩序、安定、法律、道德,“谁经历过那些像世界末日似的可怕岁月,都会有这种感觉:当时必然会有一种反冲、一种令人恐怖的反动--尽管他对此十分厌恶和愤恨。”“整个民族都在暗中憎恨这个共和国。这倒不是因为共和国压制了那种放纵的自由,而是恰恰相反,共和国把自由放得太宽了。”为了复仇,“整个一代人都不会忘记和原谅德意志共和国时期的那些岁月,他们宁愿重新招回那些大肆屠杀的

与经济崩溃相对应的,是德国国家地位的一落千丈。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必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将从前侵占的法国、波兰、丹麦、比利时等国的领土归还原主,当德国无力支付赔款时法国便强占鲁尔工业区相抵,德国军备还受到严格限制,陆军只能有不超过十万的志愿兵,不许有飞机的坦克,不许建造潜水艇和万吨以上的舰只。世界各地的游人都赶到德国抢购,来自异国的穷人在德国却过起了帝王般的生活。所有这些,都强烈地刺伤了素来自负的德国人的自尊心,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军人中激发起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人们自然又将这种民族屈辱归罪于共和国的软弱无能,转而企盼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或个人来报仇雪耻,复兴民族。

显然,“凡尔赛条约以及国民议会接受这一条约的耻辱、德国以前的敌国提出的新要求、软弱而又不断变动的政府,很不受爱戴的新成立的共和国、议会代表的愚蠢无能和缺乏经验、德国权力和威望的衰落,尤其是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都提供了许多可以用来鞭打“这个体制”的有用的鞭子,而这些鞭子也一直被利用着。”最成功地利用这鞭子的,便是希特勒法西斯纳粹。最终,希特勒手执钢鞭在万众欢呼声中将共和国“这个体制”挞为齑粉。

1920年2月末,希特勒在慕尼黑宣布将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灾难进行煽动的一流高手: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组织了数千名宣传员和大批学生深入城市和农村,到最基层进行大肆宣传。在1932年的选举中纳彩的宣传活动也达到了高潮,他们在大小城市张贴了100万张彩色招贴画,散发800万本小册子和1200万份党报特刊,一天之内在各地举行3000次大会。而且在选举中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先进科技,电影、唱片、高音喇叭和宣传车。希特勒还租了一架飞机在全国各地奔波讲演,有时一天讲演竟达49次。整个德国都被纳粹党搅动了。被危机推入绝境的下层民众,感到终于看到了希望,纷纷涌向纳粹党。

在攻击政府的同时,他们还有破有立地公布了该党颇具吸引力的“二十五条纲领”。纲领虽有二十五条之多,但精神实质只有两点:激烈地反对垄断资本与强烈的民族主义。在经济方面,它提出“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打碎利息奴役制”,“取缔和没收一切靠战争发财的非法所得”,“要求对所有(到目前为止)已经组合起来的企业(托拉斯)实行国有化”,“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地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倒把”,“要求对卖国贼、高利贷者、投机商处以死刑”。在政治方面,主张极端民族主义,提出“要求一切德意志人在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联合成为一个大德意志帝国”,要求废除凡尔赛和约和圣.日尔曼和约”,“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由此自然发展为种族主义和极权统治,“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日尔曼血统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尤其要反对犹太人;第二十五点明确“要求建立帝国强大的中央集权,中央政治国会及其一切机构拥有绝对权威”。这一点后来又发展成为以领袖独裁为核心内容的“领袖原则”。

通过这一系列利用灾难,煽动民意的举措,1930年选举,纳粹席位大幅上升,从12个突然升至107个,成了议会中不可忽视的大党。1932年4月总统大选中希特勒得票达到36·8%。然而,尽管取得可观胜利,赢得了议会大党地位,却并未获得组建政府必要的多数。始终有不少选民对希特勒和纳粹党心怀疑惧。其间,魏玛政府曾一度针对胡作非为、到处制造暴力事件的冲锋队下禁令,可在时局最为混乱和动荡不安的1932年,为了安抚希特勒,竟撤消了禁令。褐衫暴徒胁迫了许多选民,但制造的街头恐怖也招致许多选民反感。同年11月选举,作为对冲锋队恐怖活动的反应,有200万选民抛弃了纳粹,使之失去4%的选票。想通过获得议会多数席位顺利上台的希特勒再次落入低谷。

希特勒最终也没能通过选举赢得多数席位,却在1932年8月急不可耐地公开宣布要立即上台了。这无异于是宣布夺权。事实上,希特勒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是通过选举上台的,更不是什么“一点没搞鬼,一点没舞弊,完全规规矩矩……”。纳粹在1930年选举中席位大幅上升成为大党后,希特勒野心膨胀,极力向军队渗透,纳粹党徒很快打入各军种,破坏了民主社会通行的不得在军队进行党派活动的原则。受蛊惑的部分国防军官在军队宣传纳粹思想,联络、劝诱其他军官,要他们在纳粹党武装起事时不向起事者开火。几名军官被捕后,希特勒作为证人出庭,誓言上台后将对以议会民主取代帝制的1918年11月革命进行血腥报复。向军队渗透事件本身就证明所谓希特勒是完全规规矩矩、按民主程序当上德国统治者之说站不住脚,而纳粹长期纵容冲锋队对民主社会的秩序进行挑衅、破坏,暴力恫吓和胁迫选民,更使此说靠不住。

最终使希特勒如愿以偿掌握政权的,是政府的错误策略以及政界、军界、经济界中旧势力头面人物跟希特勒之间进行的一系列交易。年迈昏聩的兴登堡认为如果不让希特勒当总理,他将离开联合政府,任何人组阁都将难以控制他和他可以积聚起来的破坏性力量,兴登堡等人的盘算是:给希特勒当总理的甜头,但内阁成员中纳粹是少数,这就把希特勒约束住了。而政府内外的旧势力代表则有着跟希特勒相似的政治目标:建立一个民族主义的右翼独裁政权以取代议会民主制,重新走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强权道路。他们看中希特勒的强硬立场和在民众中的蛊惑力,是他们在希特勒在1932年11月选举失利的情况下协助他当上了总理。

在这样对方历史条件下,就是希特勒不出现,也会有东特勒,南特勒出现——这就仿佛一缸露天汽油:点燃它的除了火柴外,其它什么煤球、电光、石头撞击……都行。所以,避免历史灾难的根本,在于彻底消除这些灾难产生的土壤。

──转自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信力健:中国人最常用的80个证书
王友群:文艺界名人吴祖光三次挨整的悲剧
张菁:1950年中南地区为何出现“匪乱”
林辉:孙政才大手笔引进转基因作物 贻害无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