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杰克.伦敦生命中的两团火焰

楚寒(美国加州)

人气 18
标签:

【大纪元4月24日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所着《杰克.伦敦传》一书的封面上,最吸引我的不是杰克.伦敦的照片,而是其下方的两团火焰。这两团蓬松而舞的红色火焰,似乎正是杰克.伦敦生命流动及命运磨盘的象征。

杰克.伦敦四十年短暂、传奇、狂野、丰富的人生历程,像一颗彗星划过美国文学史的长空,而出现在他生命中的这两团火焰,就像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万物由火而产生,又复归于火”,成了命运之神对杰克.伦敦的一个谶语,让我们既惊奇、愉悦,又惋惜、哀叹。第一团火焰熔铸出了杰克.伦敦的文学成就,推动他不断攀越事业高峰,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文学力作而达致人生的辉煌;第二团火焰则在一夜之间烧掉了杰克.伦敦多年来的梦想,使得他一蹶不振,最终早逝于英年。

热情燃起文学之火

第一团火焰是杰克.伦敦血管里流淌奔腾的火焰。作为一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杰克.伦敦被文学评论界公认为有着“火一样的性格”。这家伙虽然小时候家境贫困,童年时缺少欢乐、小小年纪就开始谋生。此后遍尝生活艰辛,可是他却一直“胸中藏着一把火”,有着超乎常人的生活热情和写作热忱。胸中有团火焰的杰克.伦敦喜欢粗犷强烈的生活方式,总是不断渴望着新的冒险和火热沸腾的生活。

杰克.伦敦好像只有在各种各样的生命体验尝试中才会感到惬意,他把冒险中的困难当作享受,把拓荒中的遭遇当作欢乐,从自幼当童工挣扎在街头,到后来奔波在战场,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最终潜心在书房。滚烫的热情和丰富的经历使他写出了气势逼人、血脉贲张、充满元气和力量的作品,迎面扑来的火气会紧紧地抓住你的眼睛。是的,杰克.伦敦的文学成就和多彩人生,源自其体内一直燃烧着的一股热情,一团蓬蓬勃勃的火焰。

毕生梦想付之一炬

第二团火焰是杰克.伦敦三十七岁时遭遇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这场火灾将杰克.伦敦耗费多年心血、托付其终生梦想的新居毁于一旦,这个新居,就是大名鼎鼎的狼巢(Wolf House)。杰克.伦敦因善于描写狼,得了一个“狼”的绰号,因此他命名自己心爱的居所为狼巢。

杰克.伦敦于一九一零年来到月亮谷定居后,决定倾其所有建一座“历万世而不倒”的巨宅,为此他请了当时旧金山著名的建筑师奥博特.法尔进行设计。这是一座四层高、住宅面积一万五千平方英尺、有二十六间房间、九个壁炉、一个室内游泳池的巨型住宅,所有墙壁都由本地的红火山石和红木筑成。在狼巢前面,杰克.伦敦竖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将建筑我的梦想之屋,如果上帝允许,这座建筑将矗立于世,跨越千年。”

不幸的是,就在他准备搬进狼巢入住的前夜,一场起于半夜的大火将狼巢烧得只剩下断壁残垣。这场无情的大火对杰克.伦敦造成重大打击,使他肝肠寸断,从此一蹶不振,一度借酒浇愁,服用吗啡,在苦闷、颓废和沮丧中难以自拔。三年后,年仅四十岁的作家就驾西而去了。留下来的,是十九部长篇小说、一百五十多部短篇小说、三个剧本及众多随笔论文。

这两团火焰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们非常形象地揭示了杰克.伦敦的作品魅力和他死于盛年的原因,展现了他一生中既颂赞生命、对抗命运、又在命运之前有种悲伤无力感的矛盾。

对生命的热情使其文学作品更具魅力

伟大的文学需要激情。读杰克.伦敦的作品,你会感觉到这个文学家的心里仿佛有座火力发电厂,蕴藏着源源不断向外输送的热量。说来好笑,我第一次读杰克.伦敦时,那年大陆正流行台湾歌手费翔的歌,年少的我当时固执地认为费歌手有首歌里的歌词“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写的肯定就是热情如火的杰克.伦敦,而且他俩好像都来自美国加州。

加州小子杰克.伦敦常常将书中人物置于极端严酷、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下,透露出筋肉暴突的生活气息和阳刚之气,让主人翁在与寒冷、饥饿、伤病、野兽和命运的生与死的抗争中,展现出人性深处那些闪光的东西,展示出生命的咏叹曲与人性的坚韧、顽强和伟大。这些悲壮的故事,这一曲曲生命的赞歌,是一种处在极限中的顽抗,一种张扬的进取,一种奋力的狂奔,在“严酷的真实”中撼人心魄,缓缓眩目你的心魂。

无论是著名的《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自传体长篇《马丁伊登》,还是短篇小说《一块牛排》、《北方的奥德赛》、《月亮谷》等作品,当我们沉浸其中的时候都会被一种炙热的生命感牵动着。杰克.伦敦用他火一般的热情诉说着:生命是光辉火热的,是坚韧不可垮掉的!

杰克.伦敦曾写道:“我拥有的一切使我感到生活着的快乐,满怀着梦想和神奇。我是一切阳光、空气和火花,我是充满激情的有机体。”火焰般的激情透过文字表露无疑。世上大多数的作家大多是或热情澎湃或忧伤自怜的文弱书生,要么是感伤的善于倾诉的梦想家,只能在书斋里构思空想着外面的世界。可是这个不安分的美国小伙子真的如同荒野中的一匹狼——不但能在书房里梦想,而且还投身于行动,到广袤的世界去经历千难万险。他自己砍伐木料,自己造了几条船,十七岁时到白令海北冰洋一带去狩猎海豹和蚝,二十一岁时去靠近北极的阿拉斯加的育空河淘金,二十八岁时赴非洲采访波尔战争及远东采访日俄战争,在还三十岁时驾着自己的船航行去往非洲、北韩、日本、澳洲及南太平洋做环球旅行,目标是环绕地球一周!

作家本来就是人群中的奇人,那么杰克.伦敦堪称奇人中的奇人。从纸上的世界到真实的世界,杰克.伦敦的生命旅程是拼尽一生的探险历程,称得上是作家中的冒险家、文学家中的探险家。也许他的冒险人生比他的小说更加曲折离奇动人,他对待生活的热情比他的文学作品更加有魅力。

有段时间我在读了一些杰克.伦敦的作品之后,更感兴趣的是他的海上冒险故事,于是到处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他那不顾一切的探险精神大大地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情。抛开他的文学成就不谈,我认为杰克.伦敦的热情本身即已经是人类精神史上的永恒遗产,他的人格本身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可以传颂品味千年。这团炽热的火焰像一个精神的太阳,带着强光充满他的身心,在他的身体内部燃烧。这团火烧得他炽热,烧得他涌动,烧得他奋发,烧出了他对文学充沛的激情,对人生浓郁的爱恋,及对生命和命运的顽强抗争。

无名火覆灭了生命之火?

这第一团火焰留给了世界一个文学史上的不朽传奇,第二团火焰却将这个传奇骤然间划上了一个句号。我深深地为杰克.伦敦那所被烈火吞噬的狼巢而惋惜,更深深地为他的英年早逝而痛惜。

这场大火的起因一直以来是个世纪之谜。有人怀疑是杰克.伦敦曾开除的一位农工所为;有人怀疑是他的一位亲戚所为;有人认为因他支持社会主义及其政党遭人忌恨所致;有人认为是夏季高温促使其屋内油漆等化学建筑材料起化学反应自燃起火所致,总之各种说法都有。最终在火灾后八十多年的一九九五年,由加州大学圣荷西分校的一个由十位教授专家所组成的刑侦鉴定小组得出结论,他们用现代科学刑侦方法对狼巢起火的原因进行多学科的考证,最后认定狼巢起火原因是由于当时八月山上的高温引起了屋内堆放的化学物质自燃所造成。这一定论让全世界的狼迷们一直以来悬疑的心石落了下来。

但我还是不甘愿。我更加关心和迷惑的是,杰克.伦敦为什么将这所狼巢看得如此重要,看成是自己“终生的梦想”?难道一所房子比他那些耗费半生的文学创作成果还要重要吗?为什么他希望建一幢让后人看到的永远屹立不倒的城堡,难道他不相信自己的作品是传世之作可以长传于世吗?一个作家的文字才是他(她)的安身立命及声誉之根本,至于他(她)的房子,又有谁会在乎?

并且,杰克.伦敦不是最信奉“在命运的闷棍之下,我流血了,但绝没有低头。”这样一句诗句吗?杰克.伦敦不是不停讴歌那种奋斗不息、追求冒险、崇尚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抗命运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吗?为什么一场火灾就能彻底让他垮掉?难道这把火就这样烧掉了他的创作之源,就让他的文学写作事业嘎然结束在盛年?看起来,这位人类史上最坚强的大脑之一在一夜间失去了生活的热情,没能从废墟上重新塑造人生,没能像他千百次的跌倒了又爬了起来那样,没能抚平生命中的创伤,反而滑入命运的渊薮。这又是为什么?

宁可烧成灰烬不愿化为尘土

作为狼迷,我的这些疑问在欧文.斯通的传记里没能找到答案,我得承认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所无法寻求答案的疑惑。也许杰克.伦敦本人没有他的小说那么好读好懂。对此,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见解,但似乎总不能让人满意。也许,杰克.伦敦其人本身便充满着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这位作家的心中除了火焰之外,还有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痛苦和孤独的内心世界。是的,尽管超人哲学在杰克.伦敦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拥有超越常人的坚强精神,但他毕竟不是超人,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意志再坚强的普通人也有着难以排解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困难和命运抗争的时候也同样有着灰心和沮丧的时刻。

可是我发现,杰克.伦敦就算沮丧也会用如火的热情将之层层包裹起来,非仔细端详看不出来。我在这本传记中杰克.伦敦写过的一段话面前注目了许久许久,“我宁可烧成灰烬而不愿化为尘土!我宁可让我的柴火化作熊熊火焰,而不要干瘪腐朽。…我宁愿化作一颗超级流星,让每个细胞都发出异彩,而不作一颗沉睡的恒星。我不应该浪费我的时间只是为了活得更长,我必须利用我的分分秒秒。”这段话有种悲剧的英雄安排自己谢幕的意味。难怪杰克.伦敦早在四十岁还不到就给自己选择了墓地,早早就给妻子留下了遗嘱,“如果我先你而行,请将我的骨灰葬在开发加州的拓荒者两个孩子的墓边,上面就滚压一块狼巢废墟上的红火山石。”

我突然意识到,杰克.伦敦像极了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那些有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的悲剧中的英雄主人翁!他的身上有种浓重的古希腊式的悲剧味道。或许我们需要将杰克.伦敦热情的一面暂时放一放,走进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心灵世界,体味他的苦闷、孤独、彷徨和绝望,这样杰克.伦敦才能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我们心中、在后世的读者和人们心中复活。

因此,亲爱的全世界的狼迷,当你想起第二团火焰将杰克.伦敦心爱的狼巢烧成灰烬后一蹶不振,苦闷、颓废和沮丧随之而来,最终在不惑之年随风而逝时,请你在和我一样心痛不已之后一定要咬紧牙关,固执地重复那部杰克.伦敦名作的标题: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然后继续阅读他,疼惜他,喜爱他,不要埋怨他,同情地回忆他,批判地接受他。幸好,虽然第二团火焰将他挚爱的狼巢烧成灰烬,将他本人化为轻风,但第一团火焰带来的他那众多的文学作品毕竟留了下来。那些作品会在我们的心头洒下一缕温暖的阳光,在我们面对无法掌控的命运面前洒下一团不熄的火焰,历经百年依然光彩照人,火光冲天。

初稿写于二零零九年三月于美国加州沙加缅度◇
(小标为编者所下)

本文转自【新纪元周刊】116期“自由评论”栏目(2009年4月No.2刊)
http://mag.epochtimes.com/118/6203.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村上春树:永远在蛋这一边
吴惠林:第三十六章 念邢慕寰院士 忆其自由经济政策
吴惠林:第三十五章 传导自由经济的夏道平先生
吴惠林:第三十四章 杰出华人经济学家蒋硕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