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一 中国大搞地方保护主义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天宇编译)中国一贯在国际上抨击其他国家保护本国市场的举措,但是在中国内部却大行其事,以确保其巨额经济刺激方法能给国营企业带来好处。中国发改委近在五月底发出的通知,规定中央机构必须采购中国商家生产的商品,公开为这一行动保驾护航。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最近由包括发改委在内的几个中央机构联合发出的一项指令,直接要求,接受刺激经济方案项目政府合同的公司必须购买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除非是中国国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在合理时间范围内生产的技术产品。

这项在5月26日发出的通知,直到6月才被发表在发改委的网站上。这这是中国政府试图要求将刺激消费计划的4万亿必须购买国产产品努力的一份。官方的通知中写道:“除了在合理的商业条件下无法在国内获得的工程商品或服务外,政府投资计划必须购买国产品。”

在这份通知所附的问答中,一名未命名的官员称必须采取措施帮助中国制造产商。他说,“我们必须为阻止限制国产品的使用而做些什么。”

美国商会在6月18日对此发出一项声明中警告,中美的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中关于购买决定应该是根据经济或社会考量而非是政治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这政府的这项通知发出的同时,中方高级官员在国际论坛上大声抱怨说,中国公司是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并对一些美国国会议员仅试图在美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中加入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而实际并未成功)的努力极力发挥。

这项采购政策的出台之际,中国也国际面临着多项棘手的贸易问题。其中,中国正面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轮胎出口问题的争论,该争论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新政府如何解决中国贸易问题的试金石。

在这项政策曝光之前就已露迹象。铁道部官员就在采访中指出,他们将购买国产货。欧盟在华商会主管Joerg Wuttke就指出,最近中国的一个太阳能项目的招标办法,让外国竞争者基本上无法参与竞争。与国际上通用做法不同,这项招标只看最初的投标价格,而不看包括维护费在内的总价格,这是因为外国产品的维护费用要低得多,而中国企业报出的最初价格最低。最后显然中国企业中标。

在Wuttke先生开始抱怨之后,他就一直受到中国媒体的攻击。他的评论被松散地译成中文,然后又被松散地译成英文在国营的英文媒体上发表。他甚至被中国发改委的网站批评。发改委一直说,中国公司实际上是受害者。

分析人士认为,采购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政府一直不愿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府采购协定。这个协定平衡了各方利益,这样各个国家就可以争取其他国家的政府合同。美国和大多数其他主要经济体都签署了这项协议,但中国政府至今还没有签署。

在这之前,中国就因为试图仅靠出口来摆脱衰退而受到批评。中国的刺激消费计划,本应有助于其对原材料和日用商品进口的提高,这样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原料出口国家就可以得到好处。但是事实是,迄今为止其他国家对推动中国更广泛需求的期待落空,因为中国今年的进口总额下降了28%,并继续维持贸易顺差。

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中国经济学家辛芬多弗(Ben Simpfendorfer)在周三的一份报告表示,中国的这项新法令“将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不利于该国的出口部门”。但他表示,由于该法令只对国营企业的采购有约束,而对私营企业无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G20实质共识多 稳定全球金融已见开端
华邮:中共挑战美元 混淆视听操控汇率
WTO会员考虑暂停不利贸易措施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世银:不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