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学者:建立救灾制度重于成立灾防署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20日电)各界检讨莫拉克台风救灾效率,铭传大学都市规划与防灾学系助理教授马士元表示,天灾巨变来临时,依制度才能有效率救灾,建立救灾制度应重于成立灾防署。

短短3天,莫拉克台风就将台湾全年平均雨量一次降在南台湾,马士元今天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遇到这种情形,一定会酿成大灾害”。

对不少媒体将921地震救灾速度与这次风灾相比,指救灾速度太慢,他也认为不适当,因为“921地震发生时,大部分道路只是中断,不是整段被冲走、掩埋,大部分灾区车辆无法进入,抢进灾区难度不同”。

对各界指责国军出动速度慢、人数少,马士元也觉得欠公允,“921地震时的国军数量较目前多,也没有下大雨”。

虽然有很多因素影响救灾速度,马士元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是很可惜的。他说,921地震至今10年内,台湾的救灾准备虽然不是最好,但已粗具规模,“这次救灾,工具都在,却没有发挥作用,很可惜”。

他举例,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FEMA)靠两套制度维持运作,一是国家事故管理系统,详细规定各级政府应拟定救灾计划及计划内应有的各种项目,包括灾民安置、灾区重建等;一是国家应变架构,详细规定各级政府权责划分,遇重大灾害即启动救灾计划,依计划动用物资、人力前进灾区。

马士元说,政府宣示将成立灾害防救署,但若没有完善的救灾制度支撑,恐怕宣示意义大于实质,他建议应尽速研究、制定相关制度。

马士元并建议,对地质敏感地区,应重视民间通讯业者基地台的选址,需设于相对安全地点,使灾后断讯可能性降低。

此外,他说,政府应在相对安全地点兴建“维生物资储藏库”,放入食物、饮水、水电筒、电池等足以维持灾民数天生存的物资,争取足够时间撑到救援到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