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政府置入性行销专题》政府买新闻 奥步推政策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晓宜、曾韦祯/调查采访)“红标米酒五十元 财长李述德幕后推手”、“工程会推动公共工程缴出一张漂亮成绩单 主委范良銹上任后秉持刘揆的施政主轴…扮演了重要角色”、“王如玄 抢救失业大功臣”、“廖了以亲上火线 当超级解说员”。一则则报上吹捧政府首长的新闻,原来全是用人民纳税钱买来的。

根据统计,政府各部会与国营事业单位,每年编列数十亿元宣传预算,今年度的扩大内需预算还再增列近四亿元宣传经费,但宣传内容与手法却从未接受人民检验,新闻置入性行销才会如此大行其道。

国立中正大学传播系副教授罗世宏表示,台湾政府进行新闻置入性行销的程度,简直就是“台湾奇迹”。在西方国家,政府“买新闻”是大丑闻,首长是可以下台的;但在台湾,政府竟带头花人民血汗钱“买新闻”,对国人进行宣传,甚至习以为常,连行政院长刘兆玄专访都用钱买,媒体为生存自甘堕落,民众长久被愚弄而不自觉,真是台湾民主最大讽刺。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长、政大新闻系退休教授陈世敏指出,“政府为什么要买新闻?是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样的内容,必须要躲躲藏藏,不敢以广告面目见人?有政策说明就开记者会、登广告,这种走小路偷偷摸摸方式,显示统治者的心态不够光明正大”。

文宣经费数十亿 美化政府说好话

检视政府近一年新闻置入性行销内容可以发现,最具争议的类型有三:美化政府、宣传争议政策与首长个人秀。

首长个人秀内容多在吹捧首长政绩才能,拉抬个人形象;争议政策类型,则是政府以买新闻方式“报导”支持政府言论,左右民意;当然更多买新闻的目的是为美化政府,隐恶扬善。这些都是政府以“政策宣导”之名,使用人民纳税钱购买而来,不仅欺骗人民,也严重影响人民获取多元资讯“知的权利”。

影响所及,失业率不断攀升之际,劳委会就买新闻彰显其抢救失业政绩;开放中国客来台观光时,观光局就买新闻,报导中国客如何带动台湾观光产值、如何带动台湾就业市场;为正面宣传ECFA政策,经济部就买新闻报导台湾面板卖不掉,中国厂商要购买等两岸面板合作新闻。

以台电即将举办低放射性核废料选址公投为例,如此具重大争议的公共议题,媒体版面上呈现的,却是一面倒宣扬核废料场址安全、洁能地球的内容,电视新闻也不断播送韩国庆川等国外案例正面宣扬,却不见环保团体意见、地方民众反对声音,因为这些“新闻”,都是台电花上二千多万元宣传经费、二十六个采购案买来的,得标媒体涵盖全国性报纸、有线电视新闻台、无线电视台、地方新闻台、广播电台、杂志等近三十家媒体。

争议政策化浓妆 做假新闻搞愚民

政府用人民纳税钱买新闻,目的不言自明,就是要让民众误以为这些偏向政府的政策资讯,是“公正客观”的新闻报导,使民众对该议题不知不觉做出偏向政府的判断。

以争议极大的农村再生条例草案为例,即便学者、农运团体大声反对,部分媒体呈现的内容,却总是宣传政策的正面报导,反对声音几乎在这些被收买的媒体版面销声匿迹,就连公开举办的地方公听会,明明正反意见都有,部分媒体却只呈现为政府说好话的内容。因这些新闻都是政府买来的,尤其在公听会召开前与草案审查前后,农委会水保局就会花钱买一些对农村建设歌功颂德的新闻,也让反对声音几乎在主流媒体被封杀。

政府“买新闻”的做法,使得原本该在公共平台公平讨论的争议政策,几乎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在媒体上呈现严重的资讯不平等,包括ECFA、开放陆生来台、承认中国学历、中国客来台观光、赋税变革等影响国家政策的重大议题,政府竟利用民众对新闻的信任,花公帑买新闻,让民众无法获得多元资讯,甚至被骗得浑然不觉,令人不得不质疑“我们缴的纳税钱,为什么要用来买新闻美化政府,欺骗自己呢?”

  ‧ 《政府置入性行销专题》政府买新闻 奥步推政策 ‧ 小档案:何谓新闻置入性行销(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