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放任建商灌虚坪 台内政部遭纠正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毅璋、黄宣弼、王亮匀、林耀文/综合报导〕“买七十八坪的大厦豪宅,但实际室内面积却仅四十二坪”。监委程仁宏、刘玉山调查发现,内政部放任建筑法规不断放宽,造成许多附属建物以及公共设施灌入坪数计算,且现行房屋交易的建物登记面积,也与建管执照面积不一,给予建商灌虚坪的机会,内政部怠惰修法,放任民众权益受损,对内政部提出纠正。

监委批怠惰修法 内政部:虚心检讨

对此,内政部地政司司长罗光宗表示:“会虚心检讨。”内政部正研议修改地籍测量实施规则,阳台、雨遮、主要梁柱、承重墙测绘,需记入竣工平面图,才可以附属建物办理测量,减少房屋交易虚坪问题发生。

程仁宏表示,不少建商增设非实用性的附属建物、公共设施,经地政机关测量登记后,增加民众购屋负担。台北市房价寸土寸金,雨遮与阳台列入坪数计算,消费者每天抬头往窗外一看,就像宾士车停在阳台与雨遮上,“这合理吗?”

程仁宏也批评,现行法规预售屋面积误差在一%内,买卖双方不找补的规范看似公平,但实务上“作庄”的是建商,受害民众远比建商多。

地政司表示,内政部已于今年7月间召开会议研修地籍测量实施规则,检讨附属建物测量登记之项目,及修正预售屋买卖契约书范本暨其应记载事项,将主建物、附属建物、共同使用部分分别计价,并删除依订误差范围免找补等规定,待相关程序完备后,当能使测量登记合理化、交易价格资讯更加公开透明。

监委刘玉山质疑,消费者购屋存在着“资讯不对称”的问题,像是住户明明没有购买停车位,却被迫分担停车场车道的共同持有部分,且公设比计算有分不同基准的多种方式,消费者无从得知公共设施坪数的分配是否妥善。

华固建设总经理洪嘉昇则认为,建商在买卖交易合约都清楚标明主建物坪数、附属建物坪数、公设如何,没有所谓的资讯不对称,当买卖双方把交易内容讲清楚后,剩下就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价格。

前地政士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陈铭福表示,建物登记法规行之有年,以监委指建物登记面积与建管执照面积不统一、给建商灌水机会为例,建物登记面积将产权登记到墙外,建管执照面积则是登记到墙心,但目前全台有八百万栋房屋产权都登记到墙外,未来若修法统一将产权登记到墙心,市场制度反而被打乱。

灌虚坪 北部多阳台雨遮 南部多车道

据行政院消保会与内政部统计,国内消费纠纷案件,以建筑纠纷为最多,其中有关房屋交易时,虚坪认知差距,经常成为买卖双方纠纷导火线,已有蓝营三十余位立委连署提案,打算针对虚坪问题修法检讨。

以阳台、屋檐或雨遮等虚坪灌水的项目,大多是北部建商作法,南部建商虚坪灌水的项目主要在地下室车位或车道,因南北房价差距大,台北市的豪宅,一坪虚坪就会让购屋者花费一百万元以上。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