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小布什上台 美中台續編「三國演義」

曹長青

人氣 6
標籤:

美國終于「變天」,執政兩屆八年的民主党政府被結束,共和党重返白宮。二十日在華盛頓宣誓就職的美國第四十三任總統小布什,等于替父親報了一九九二年敗給克林頓的一箭之仇,再次繼續布什王朝。

依照美國慣例,政府換屆不會導致外交關系發生重大結构變化,在台海政策上也如此,基本上仍會依賴過去六屆政府對華政策的四大支柱:和北京簽署的三個公報,國會通過的「台灣關系法」。

小布什在競選時曾表示,他當選后將放棄克林頓謀求和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政策,把北京定位為美國的戰略「對手」,宣稱「我一定會重新确定和北京的關系,把戰略伙伴改為競爭關系。」并明言「北京要知道,它若(對台)采取軍事行動,我們會協助台灣自衛。」但他的國務卿鮑爾將軍在被任命當天發表的講話中就明确表示,新政府要和俄國、中國等大國進行合作,對第三類小國,如果「為非作歹」,美國有軍事實力對付。

美國前總統里根、卡特以至克林頓,在競選時都曾對中共說過狠話,但上任后都有所縮水,因為出于美國的國家利益考慮,都不得不面對必須和中國這個大國打交道的外交現實。小布什也可能做這樣的選擇。

但由于是另一個政党重掌白宮,不僅由于兩党外交理念有不同,而且小布什本人以及啟用的外交顧問等內閣成員,多是鷹派,下屆美國政府的對台海政策,還是會和克林頓時代有所不同。

在克林頓政府即將結束之際,美國智庫紛紛檢討克林頓的中國政策得失,「卡都研究所」(Cato)研究員克拉克 (J. Clarke))認為,克林頓的中國政策是一團糟,沒有連貫性,先是把人權和貿易挂鉤,后來又一百八十度轉彎脫鉤,最后又退縮到附合中共對台灣說「三不」,白宮自封這是「創造性模糊戰略」,實際上是「腦子不清楚」。克拉克的結論是:如果給克林頓政府的外交政策打分的話,給個「不及格」的分數可能太嚴厲了些,但是,多數人不會給「及格」以上的分數。對克林頓外交政策評价較高的「布魯克斯研究所」(BI)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歐漢龍(M. O’Hanlon)也承認「克林頓政府的中國政策不太理想,如果給予評分,應該是比『及格』略高一點。」

克林頓在北京對台灣說「三不」,被美國學界普遍批評為偏离了過去几屆美國政府實行的「戰略模糊」的平衡政策,偏向北京傾斜。

在白宮換主人之際,美國學界紛紛對台海政策提出政策建言報告,以「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為代表的左翼智庫主張,新政府應沿用過去的「戰略模糊」政策,即對中共武力犯台,不予明确表態,使中共無法判斷美國是否軍事干預而不敢妄動;同時也制約台灣不敢宣布獨立。這一建言有潛在的批評克林頓政府過于偏向北京的意味。

以「蘭德公司」(Rand)為代表的右翼智庫則提出,下屆政府應采取「戰略清晰」政策,即應明确宣布,中共不可對台使用武力,同時台灣不可單方面宣布獨立。再次強調美國應對中共實行「圍堵和交往并重」的「圍和」政策。不久前訪問了兩岸的美國前駐北京大使洛德曾發表專論「走中間道路」,也是主張「圍和」戰略。

美國新政府顯然將會注重對中國政策的連貫性。小布什在競選時把北京定為「競爭對手」,強調和亞洲盟國的戰略關系,都意味著他將放棄克林頓那种搖擺性、有取悅北京色彩、以及綏靖主義傾向的中國政策,重回保持戰略平衡的傳統政策軌道,并有可能向台北傾斜,采用「戰略清晰」的策略。

雖然「戰略清晰」中也提出制約台灣不可獨立,但美國前官員李侃如在考察台灣之后前往北京對中共領導人說,「台灣會公開宣布獨立的可能性是零,台灣獨立的唯一可能即是大陸對台灣動武」。因此,美國如實行「戰略清晰」政策,將對中共构成更大的制約,防止中共由于對美國態度誤判而對台盲動。

除了台灣問題將繼續是美國和中共之間的難題外,美中台的「三國演義」還將由于另兩個因素而复雜多變:

一是小布什主張在本土部署「全國飛彈防御系統」(NMD),并推動在亞太盟國部署「戰區飛彈防御系統」(TMD)。雖然美國部署飛彈防御的理由是為了防范北韓等流氓國家對美國可能的飛彈襲擊,但這种防御系統顯然將破解中共長程洲際飛彈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中共一直期待依靠這种核武威懾力量制約美國對台海戰爭的可能干預。而戰區飛彈防御系統一旦納入台灣,不僅在軍事防御,更在政治層面形成美國和台灣的准軍事聯盟關系。這兩項政策將導致美國和中共直接的利益衝突,因為北京視此為美國謀求單方絕對核武优勢,遏阻解放軍武力攻台。

其二是小布什強調和日本等盟國加強聯盟,要把美日安保條約發展到更高層次。小布什的主要外交政策顧問,都是學界中主張「日本必須承擔更多派」(Japan Must Do More),包括原里根總統時助理國務卿阿米塔格(R. Armitage),原老布什總統任內負責安全政策的國防部副部長沃夫維茲(P. Wolfowitz)等,都認為,美日兩國現有共同的价值觀和安全目標,沒必要繼續限制日本軍力;一旦美國在亞太有戰爭時,日本應有足夠軍力協助,遏阻北京的軍事擴張。

小布什智囊的這种主張,和日本正好合拍。日本朝野近年都傾向增強國防,改行「自我集体防衛」政策,全面參与國際事務,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美日在小布什任內將會在軍事上更加結盟,這對北京將形成一种無聲的遏阻。

雖然小布什的這些政策走向意味著美國和中共關系的潛在摩擦,但有兩個因素是摩擦的「緩衝劑」,一是小布什政府仍會實行「一個中國」政策,這一政策將保持美國和中國關系的基本穩定;二是共和党的理念之一是推行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小布什政府更會重視和中國的自由經貿,尤其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兩國的經貿合作將會加強。而且小布什政府將不會像民主党那樣強調人權外交,在全球事務中態度將會更謙恭,采取比較守勢的平衡外交,這些都將在某种程度上減緩華盛頓和北京的可能衝突。

不管小布什政府怎樣注重外交政策「平衡」,由于華盛頓和北京的基本价值不同,戰略利益有衝突性差別,以及几乎沒有「解」的台灣難題,美國、中國和台灣之間的三角關系,將在小布什任內更加复雜,變數更多。

(原載台灣《財訊》月刊一月號)


    相關文章
    

  • 武器售台–布什對華政策一大考驗 (1/20/2001)    
  •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四) (1/19/2001)    
  •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三) (1/19/2001)    
  •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一) (1/19/2001)    
  •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二) (1/19/2001)    
  • 華裔學者討論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 (1/6/2001)    
  • 布什美中政策面臨考驗: 人權及軍售台灣 (1/6/2001)    
  • 分析:小布什政府將如何邁步 2001年中美關系將有何進展 (12/29/2000)    
  • 美國對華政策新瓶裝舊酒 (12/23/2000)    
  • 克林頓与中國 風雨8年留与他人評說 (12/22/2000)    
  • 美國候任副總統切尼談華盛頓未來對華政策 (12/21/2000)    
  • 布什對華政策走向可能和中國產生磨擦嗎? (12/20/2000)    
  • 切尼談華盛頓未來對華政策 (12/19/2000)    
  • 關注中國:小布什入主白宮對中國有何影響? (12/19/2000)    
  • 美國新總統的對華政策 (12/18/2000)    
  • 中國希望布什對華政策不變 (12/16/2000)    
  • 美參謀總長擔心中國的強大會衝擊美國霸業 (12/15/2000)    
  • 港報預期布什忙于安內有利中美關系 (12/15/2000)    
  • 美國總統對華政策為何台上台下不一樣 (12/15/2000)    
  • 小布什上台后 對華政策摩擦難免 (12/14/2000)
  • 相關新聞
    布什美中政策面臨考驗: 人權及軍售台灣
    華裔學者討論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