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學者討論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訊】 在美國中文電視主辦的《每周話題》節目中,此間華裔學者分析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的可能走勢多持樂觀態度。

据中新社報導,美國無限中國网總裁徐德清博士認為,中美友好、中美正常交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共和党在內外政策上一向保守、謹慎,布什雖然在競選期間曾把“戰略伙伴關系”改成“戰略競爭關系”,這是基于競選考慮。這一中性概念可上可下、可進可退。況且,共和党是大公司和資本家利益的代表者,而中國獲得PNTR和即將加入WTO,從經濟上看也符合共和党的利益,這就說明中美關系的發展有著共同的經濟基礎。

徐德清說,布什的重要顧問或幕僚,如老布什、貝克、切尼、基辛格、舒爾茨、鮑爾將軍等都對中美關系有深刻的了解,并表現出理智和謹慎,這對布什處理美中關系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政論家方焰認為,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基本上是克林頓對華政策的延續。其理由有三:一是世界整体格局沒有大變化;二是在中美兩國關系中的共同利益大于兩國之間的矛盾,三是美國對華政策經過六屆政府和三個聯合公報,已形成了基本的架构。

方焰說,在台灣問題上,布什強調加強對台軍售的數量和質量,并將其納入戰區防御系統。不過,這是布什未執政期間的觀點,這一觀點說明他對中美關系觀察了解還不夠深刻。

政論家趙景倫認為,布什新政府外交政策的重點是集中精力發展与大國,尤其是与中俄之間的全面關系,要發展這种關系,主要是通過經濟交流以及加強自身的安全体系去實現。當然,要發展這种大國之間的平衡關系難度甚大。

他說,布什政府一方面要盡量爭取与中國合作,另一方面又要遏制中國的力量。但是,畢竟合作是潮流所迫,是大勢所趨。因為若跟中國斗,無論在美國的國際事務中,或者在美國國內的經濟發展中,都沒有好處,因為中國不會屈服于任何強權政治。由此看來,未來的中美關系仍然是有合作、有斗爭,但合作畢竟大于斗爭。


    相關文章
    

  • 走出李文和案件的陰影 兩名華裔學者獲美國能源部事業獎 (10/26/2000)    
  • 「援救网路」援救被重判飛彈專家華棣 (10/9/2000)
  • 相關新聞
    機密文件案法官聽取有關川普禁言令等辯論
    防AI取代社區學院教師 加州法案待州長簽字
    家長做這4件事 幫孩子健康快樂度暑期
    美最高院將裁決川普豁免權案 需關注五件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