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衰退將給中國帶來巨大挑戰

標籤:

【大紀元3月26日訊】對于全球性經濟衰退是否已經到來,盡管目前還存有許多爭論,但是,美國摩根士丹利添惠董事總經理兼全球首席經濟師斯蒂芬‧羅奇昨天清楚地告訴人們,美國經濟經歷過迅速的上漲后,已經到了一個發展放緩的時期,而在中間的過渡期,即使還未進入真正的衰退期,人們也會感受到衰退。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斯蒂芬‧羅奇作了題為“全球化第一步衰退及對中國的影響”的午餐講演。

講演分“美國經濟衰退的原因”、“造成衰退的動因”、“衰退在全球的傳播”、“政府采取的相應對策”和“對中國的影響”五部分。

斯蒂芬‧羅奇說,這次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原因來自美國,是美國經濟中的几個負面因素在起作用。最早是在一年半以前,起始于美聯儲的貨幣緊縮政策,直到最近納斯達克股市的崩潰。如果深入思考這一問題,還有一個哲學因素。美國股市連續五年的泡沫,在美國歷史上,是80年來從未出現的。泡沫持續時間之長、之大,足以對實体經濟造成深刻的影響。有三個事實可以証明:首先,美國人不再儲蓄,出現了負儲蓄率,是1933年來的首次;其次,由于過去几年對IT行業的過度投資和美妙的預期,美國公司大量購進IT股票,納斯達克股市泡沫過度;第三,經常項目出現赤字,這是前兩個問題的副產品,雖然人們不再儲蓄,但還是要進行大規模投資,盡管美國政府財政出現盈余,但作為投資的擔保,它仍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投資需求,從而造成了經常性項目的赤字。

“人們總是會有好運气和坏運气,就像人們在興高采烈地談論著美國經濟的偉大時,有時也會遇到意外事故。”羅奇說。

談到經濟下滑的動因,斯蒂芬‧羅奇指出,這种負動力的力量非常大。2000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長率達到了6.1%,可是下半年,其GDP增長率卻下降到了1.6%。從目前的經濟表現看,50%的可能性是,美國經濟到今年中段就會進入潛在的衰退。另外,在2000年第三季IT業的增長率是23%,而現在已迅速放緩,預計到今年第三季,IT行業的增長率是0%。過去的四五年,IT行業的增長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有25%——35%,這取決于采用哪种計算方法,可以說,它是美國經濟發展中處于領導地位的行業。然而,現在的IT行業卻失去了發展的驅動力。因為以前在IT行業投資太多,并且IT行業的投資者也以為IT業可以毫無限制地發展,而現在他們已經意識到了不能再這樣做。

斯蒂芬‧羅奇說,“從經濟學家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使經濟放緩的負的加速力。美國經濟經歷了迅速的上漲,已經到了一個經濟發展放緩的時期。即使還未進入真正的衰退期,人們也會感覺到衰退。同時,還有經濟周期的力量在起作用。美國公司出現了收益衰退的現象,他們過去發展卻非常快。在高速發展期,他們的贏利很高,制定成本結构時并不特別小心。現在當他們的收入減少,便開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當然,這主要來源于美國‘給股東創造价值’的傳統文化。各公司為保証自己的利潤率,開始了許多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資金減少,也包括試圖減少勞動力。為減少資本性開支,公司開始削減經理層和白領職員,而在過去的四五年中,許多美國公司雇佣了太多的經理層和白領職員。另外,這种周期性力量,還有股市泡沫的破裂。同時,過去几年,美國住房業達到了四万億美元的財富。人們購買住房時,并未意識到儲蓄的必要性。結果,周期性的動因与結构的問題結合,再与各种加速力相融合,使風險表現為經濟的放緩。相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都會看到這种放緩的經濟。對于經濟是否出現了衰退,現在大家還在辯論,但我認為,今后几年的美國經濟將呈現U形,而不是像日本經濟那樣呈現L形。”

斯蒂芬‧羅奇分析說,有三個机制把美國經濟的衰退傳播到了全球各地。

首先,世界上不再有一個新的經濟發動机可以替代美國,美國GDP的發展速度占世界GDP發展的30%左右,如果加上与之貿易相連的經濟成分,這一數字將達到40%左右。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美國那樣做到這一點,歐洲正在慢慢成為世界經濟的領先者,但其發展速度只相當于過去5年美國發展速度的一半。所有這些,都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因為現在的世界經濟發展速度只有2%-3%,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机時,全球經濟增長達到4%以上,因此,從外部發展環境角度看,中國將面臨一個窟窿。

第二個因素是供應鏈的全球化。隨著IT行業發展周期進入低潮,日本和一些亞洲國家經濟相應受到打擊;如果,制造業處于周期的低潮時,可能會使北美或其它某些地方的經濟受到打擊;如果貿易處在周期低潮,同貿易緊密相關的國家,包括一些歐洲國家和日本就會受到打擊。

第三個因素是日元疲軟,美元走強,這會對中國經濟造成進一步的壓力。因為中國是除日本以外唯一一個固定匯率的亞洲國家。

關于面對經濟衰退的政府反應,斯蒂芬‧羅奇表示,現在,世界三大央行都已做好准備,以應付世界經濟的新情況。美聯儲已經做出一些反應。日本央行還沒有做什么,可能也沒有什么可做,也許他們會采取行動。歐洲的中央銀行已經箭在弦上,只看何時發出。

在談到經濟衰退對中國有何影響時,斯蒂芬‧羅奇提醒大家深入思考以下問題:“首先,中國經濟非常依賴外部環境,因為中國的出口占GDP的23%,自1981年以來,中國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50%以上。但樂觀的是,中國還有一些自主發展因素,如,外國直接投資依然強壯,而且在加入WTO后,中國的外貿及其它方面會加速發展,同時,在不包括日本的亞洲地區,中國与其它國家相比,因美國IT行業衰退所受的影響會稍微小一些。坏消息是世界貿易在總体下滑,并且下降的幅度很大,世界貿易增長可能會達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目前,中國非常依賴于美國的消費者,但美國消費者卻因泡沫經濟的破滅減少了消費。另外,中國受到的另一個外來壓力,來源于日元持續疲軟。可以說,中國面臨的整個外部環境是非常困難的,比1997、1998年更困難。”

最后,斯蒂芬‧羅奇強調說,全球經濟的确進入了一個极為艱難的時期,同時,還面臨許多不确定因素。這是全球化之后的第一次衰退,也是信息時代的第一次衰退,還是美國經濟在經歷泡沫經濟高速增長后的第一次衰退。“最近三年,我對中國經濟一直持樂觀態度,現在還是如此,但我還要提醒大家,中國現在面臨的挑戰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須保持一种非常開放的姿態,采取一些非常靈活的手段,今后几年,中國將一直會面臨非常困難的外部環境。”


    相關文章
    

  • 台灣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約3% (3/25/2001)    
  • 朱噷基會見法國前總理 談今年大陸經濟前景 (3/24/2001)    
  • 亞洲開發銀行警告東亞經濟增長大幅度下降 (3/19/2001)    
  • 美日高峰會 預料經濟將為主要議題 (3/18/2001)    
  • 美國人開始束緊腰帶 (3/18/2001)    
  • 經濟前景不佳 多數美國人准備節省開銷 (3/18/2001)    
  • 民調顯示71%受訪者認為美國將步入經濟衰退 (3/18/2001)    
  • 經濟衰退期已開始 四分之三美國人認同 (3/18/2001)    
  • 刺激景气猛揮霍 大陸經濟含隱憂 (3/16/2001)    
  • 格林斯潘行情跌  不干預口號回朝 (3/11/2001)    
  • 加國不會隨美國步入經濟衰退 (3/6/2001)    
  • 日本可能正墮入新經濟衰退 (3/2/2001)    
  • 葛林斯潘微言警訊 油价應聲下滑 (3/1/2001)    
  • 美國元月消費者价格指數驟升0.6% 通脹隱憂加劇 (2/21/2001)    
  • 自由党田北俊吁港府節儉開支 (2/19/2001)    
  • G7財長發表聲明 (2/19/2001)    
  • 《經濟學家》:日本開始同中國過不去 (2/15/2001)    
  • 美國聯准會可能再降息 (2/14/2001)    
  • 日本GDP預測顯負值 經濟衰退陰影再現 (2/8/2001)    
  • 美國經濟衰退波及加拿大 (2/7/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經濟衰退波及加拿大
    日本GDP預測顯負值 經濟衰退陰影再現
    美國聯准會可能再降息
    《經濟學家》:日本開始同中國過不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