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在人才爭奪戰中落後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 較早前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讀者寫了一篇很長的電郵到本報網頁,對我們支援輸入內地專才計劃提出不同意見。這位讀者認為,香港的畢業生不會因實施這項計劃而與內地學生增加交流;相反,計劃只會加劇內地與香港學生的分化,因為兩者成為直接競爭的對手;而且,這項政策也會大大增加香港學生包括留學生的憂慮,恐怕自己只會成為港府留住投資者的「一隻棄子」。

拒人才門外太笨

毫無疑問,這位讀者的憂慮不是沒有根據的,也有相當的代表性,因為新的輸入專才計劃把香港的大門開放予內地專才,這對香港學生以至在職的上班族都是一種壓力。但是我們仍然認為計劃對香港經濟以至人才發展都是利多於弊的,不致出現搶飯碗或壓低工資的情況。正如我們一再指出,離鄉背井到其他城市工作對任何個人來說都要付出各種重大的成本的,包括失掉原來的人際網絡、社會關係、家庭支援,而且要承擔高昂的生活費用,因此即使有這樣的機會,選擇的人也不會太多,對香港勞動力市場的衝擊有限。更重要的是,本地學生包括到海外留學的學生擁有地利及人和的優勢,他們對市場轉變、世界動態的訊息掌握理應比內地學生優勝,在這樣的優勢下,只有少數優秀的內地人才能勝得過;若果有這樣優秀的人才,香港理應吸納才是,把他們拒諸門外不是太笨了嗎?

不來才令人擔憂

應該看到,爭奪人才已是全球發達地區的共同目標,英國、美國、加拿大都先後推出更寬鬆的移民及就業政策,讓外來的留學生可以在當地找工作,甚至成為居民。澳洲也將在七月份推出新措施,加入爭奪人才的行列,希望能留住海外包括香港到澳洲念書的留學生。換言之,香港的學生也將成為人家爭相羅致的對象。怎麼只看到內地精英的挑戰而看不到香港學生同樣在向其他地區的畢業生作挑戰呢?因此我們認為輸入內地專才雖然將會帶來更大的競爭、更大的壓力,但這些是良性的競爭、是積極的壓力,一方面促使香港吸納更廣泛、更多元化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促使本地專才對內地及內地專才增加瞭解。真正該擔心的是內地的專才不願來港、對香港沒有興趣,因為這說明香港的發展機會、條件不如其他城市,這對香港固然是個壞消息,對香港學生及專才恐怕也是個壞消息。

──原載《蘋果日報 》 (二00一年四月廿七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國IT人才短缺現象緩解 電子商務互聯網需求仍大 (4/27/2001)    
  • 陳水扁指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 (4/27/2001)    
  • 北大清華怪招迭出 京城招生大戰提前開場 (4/26/2001)    
  • 香港特區政府將招聘10名月薪10万的高官 (4/26/2001)    
  • 上海為吸納海外人才居留 籌劃上海綠卡 (4/24/2001)    
  • 北大更改學制 醫學生直攻博士 (4/24/2001)    
  • 趙無眠:女性化的中國 (4/24/2001)    
  • 軟件人才流失嚴重 中國內地遭遇軟件人才危机 (4/23/2001)    
  • 戚其義、邵美琪重燃愛火 (4/23/2001)    
  • 歸國博士為何被炒魷魚 (4/23/2001)    
  • 大陸九成人才想跳槽﹐收入水平是准繩 (4/22/2001)    
  • 蓋茨找工作 一個多月沒人要 (4/22/2001)    
  • 中科院投入十億元吸引海外人才 (4/21/2001)    
  • 金錢掛帥 中科院年薪400萬 招引國外高才 (4/21/2001)    
  • 美國情報界頻曝丑聞 (4/21/2001)    
  • 底女警扮夜總會公關破案 毒犯為育兒潛逃22年自首 (4/20/2001)    
  • 廣東:局長們私分辦學款87.5万元 一審竟判無罪釋放! (4/19/2001)    
  • 加拿大卑詩省又一醫療工會瀕臨罷工 (4/17/2001)    
  • 蘋果會幫助無數婦女戒酒成功 創辦人獲嘉獎 (4/17/2001)    
  • 大陸民企能打贏人才戰嗎﹖ (4/15/2001)
  • 相關新聞
    大陸民企能打贏人才戰嗎﹖
    廣東:局長們私分辦學款87.5万元 一審竟判無罪釋放!
    底女警扮夜總會公關破案 毒犯為育兒潛逃22年自首
    美國情報界頻曝丑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