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發展三大熱點追蹤

人氣 5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5日訊】科技進步帶動經濟跨越式發展,并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已經成為世紀之交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科技部在最近提供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已經或正在醞釀一系列重大突破,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成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三大熱點。了解這些熱門技術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以及對人類社會可能帶來的重大影響,對于我們把握發展的大方向,調整科研結构、產業結构、經濟結构、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价值。

信息技術———全球關注的焦點

2000年,“新經濟”一詞頻頻出現。美國經濟持續了10年“兩高一低” 的良好發展前景,使人們認同了新經濟的“神奇功效”,特別是歐洲各國,對新經濟的怀疑似乎已經消除。盡管人們對新經濟的定義至今仍議論紛紛,難有一個公認的統一說法,但信息技術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和一體化進程,已是大家公認和不爭的事實。

發展信息技術依然是世界關注的焦點。2000年的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8國集團首腦會議、亞歐會議等,均將信息技術作為重要議題加以討論。歐盟制定了《e歐洲———面向所有人的信息社會》行動計划,目標是使每個公民、家庭、學校、企業和政府部門進入數字時代;建立一個有數字知識的歐洲;促進歐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日本繼推行《e日本构想》之后,去年11月又出台了“信息技術國家基本戰略”,目標是使日本在5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國家。意大利在制定了《信息化社會發展行動計划》之后,又提出《e社會》、《e政府》等一系列計划。新加坡著重加強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連接99%家庭的寬帶网建設工程。印度政府在1999年10月專門成立了信息技術部,同時推出了一系列計划和政策,旨在爭取到2008年將印度建成“超級信息技術大國”。

全球互聯网發展勢頭更為強勁。美國上网人數已達1.37億,占美國總人口的一半。調查表明,全球每天傳送的電子郵件達14億封;從1999年7月到2000年7月,全球因特网用戶增加了94.2%。照此勢頭發展下去,到2001年7月,全球的网民將達到6.99億。普及网絡技術与應用是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基礎。許多國家都意識到這一點。英國政府提出,确保到2005年所有英國人都接触因特网;2001年全國開設1000個信息技術學習中心,向10万個貧困家庭提供電腦租賃服務。日本提出了在2005年將因特网的個人普及率提高到60%以上的目標。智利計划在2006年普及到所有居民。為擴大貧困階層使用网絡的數量,一些因特网普及率低的國家正試圖通過在偏遠和低收入地區建立使用公共終端的電信中心撥叫系統。秘魯非官方向科學网開通了上百個這樣的電信中心和數千個類似公共電話亭的因特网操作室。阿根廷政府計划的目標是建立1000個這樣的電信中心。

數字鴻溝和信息安全越來越引人關注。据聯合國提供的數据,世界上93%的因特网用戶在富裕國家。北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不到5%,因特网用戶卻超過了50%;南亞人口占世界的20%,因特网用戶卻不到1%,發展中國家只有0.6%。另据報告,美國在全球企業電子商務中占了80%,歐洲占10%。由此可見,通過信息技術及知識來創造价值的“新經濟”依然是一种富國現象,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處于“信息貧困”之中。這种數字鴻溝正成為阻礙全球發展的尖銳矛盾,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2000年7月5日,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部長級會議討論了解決全球信息技術發展不平衡問題,特別是如何縮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差距。會議同意建立一個特別工作組,以促進聯合國各成員國政府和私營机构在發展中國家推廣新技術(尤其是因特网技術)。

网絡的安全性一直是困擾用戶的重大問題。2000年初發生的黑客襲擊浪潮,引起全球更加廣泛的注意。美國政府提前撥出上千万美元,立即啟動原定于2001財政年度才實施的“保護信息系統國家計划”。一些國家紛紛出台有關加強信息安全的法律,以保護用戶的正當權益。去年6月,克林頓簽署了“全球和國家電子簽名法”,确認了電子簽名的法律地位,在促進网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方面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加拿大國會通過了“隱私法”。美國和歐盟達成 “信息安全港”協議。歐盟首腦會議通過的“e—歐洲”行動計划,提出提高電子服務机构安全的重點是:加強信用卡使用的力度,解決确保數据傳輸安全的技術問題,以及歐盟15個成員國在打擊計算机犯罪活動的斗爭中加強協調。去年9月普京總統批准了《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學說》。最近印度議會通過了《信息技術法案》,為印度信息技術業和電子商務的大力發展提供了法律框架。

生物技術———有望破解生命天書

2000年是生物技術大丰收之年,也是為迎接新的挑戰而積極准備的一年。6月26日,由美、英、日、德、法、中6國科學家參与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划協作組在全球同時宣布:人類生命的藍圖———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基本繪制完畢,這是一項迄今最偉大的人類認識自我的工程。意味著人類生命的天書不久有望被解讀。美國《SCIENCE》雜志稱之為“2000年的新突破,甚至是整個世紀最亮麗的色彩”。除此之外,在基因研究方面,科學家們還完成了果蠅、擬南芥等動植物的基因圖譜,掌握了約60种微生物的基因數据。在干細胞和克隆研究方面收成亦丰,美國、日本、英國、中國等相繼克隆出具有不同特征的家畜和家禽,如抗病的牛、含治病藥物的雞以及用不同技術克隆的豬、羊等等。意大利科學家利用老鼠的腦細胞培養出肌肉組織,我國科學家也在老鼠身上成功“种植”了人耳。在轉基因植物方面,含維生素A的水稻、加熱后會產生糖分的土豆等新品种相繼誕生。總之,生物技術的成果向人們展示了其在治療人類疾病、提高糧食產量、改良植物品种等方面的光明前景。

以人類基因組研究為例,科學家們預計2003年之前將完成全部人類基因序列的分析。但是繪制出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只是走出了最初的一步,為人類認識自己打下了基礎。盡管目前已有97%的基因序列被解析出來,但是尚有90%的人類基因的功能未被人們所了解。接下來的工作關鍵是要解釋基因功能和說明基因与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的机理。因此,對這些序列進行解析、功能研究和應用開發將成為21世紀的競爭焦點。而完成這些工作所需投入的工作量、時間和資金都將遠遠超過基因序列分析的投入,因而充滿了挑戰性。

生物技術已顯示了其巨大的科學与經濟潛力,前景十分廣闊,發展勢頭不可阻擋。許多國家(地區)政府在确定生物技術發展戰略目標、建立管理机制、提供資金支持和法律保護、培養人才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澳大利亞政府發布了“國家生物技術戰略”,決定成立高層次的“生物技術顧問理事會”,投入2000万澳元建立“生物技術創新基金”,澳聯邦眾議院還通過了“基因技術法案2000” 。新加坡打算將生命科學培養成制造業的第四大支柱,設立了以副總理為主席的跨部“生命科學部長委員會”,統籌國家生命科學的發展,另外在國家科技局設立生物醫學研究理事會,在經濟發展管理局成立生物道德咨詢委員會;設立10億新元的“生命科學研究与開發基金”和10億新元的“生命科學投資基金”。芬蘭國小人口少,政府實施“在狹窄的領域占領世界大市場”的戰略,積極為生物制品企業創新与發展提供資金和保駕護航;鼓勵實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業密切合作,聯合開發,重點突破。印度由研究部的生物技術司負責全國的生物技術政策,該司在全國成立54個信息中心,為創業者提供幫助、進修服務,并對開發基因稻米進行了大量投資,還重點開發預防肝炎和瘧疾的新疫苗、研究診斷艾滋病的廉价辦法。日本也啟動了旨在創立新產業,加強其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新紀元染色體計划” ,擬通過基因技術帶動21世紀制藥業的全面發展。法國則從1998年開始在巴黎附近建立了“基因谷”。

不過,一切新事物的誕生都具有正反兩方面的效應,生物技術亦不例外。由于生物技術區別于信息技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直接作用于人體,因而其安全性處于首要地位。專家認為,從長遠看基因領域的任何進展与核技術同樣危險。西方軍界擔心破譯基因密碼會導致濫用基因武器進行戰爭。而目前引發爭論最多的是基因技術應用將產生的倫理問題。

反轉基因生物的勢力有所發展。去年9月在新德里召開的一個有關未來農業發展趨勢問題的國際研討會上,一些國家的有關人士對轉基因作物制造“基因污染” 、嚴重破坏生物多樣性以及基因生物技術“入侵”傳統農業和食品業表示懮慮,并建議發展中國家吸取發達國家的教訓,在引進和推廣基因技術方面慎之又慎。由于反轉基因生物運動壓力和農產品价格的下降,种植轉基因植物的收益并不像貿易公司所估計的那樣大,去年全球轉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積大幅下降。法國、奧地利、希腊以及盧森堡甚至禁止在其國土上种植已經獲批准的轉基因玉米和油菜。

納米技術———競爭剛剛拉開序幕

納米技術已顯露頭角,呈現出無限生机。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克林頓向國會遞交了《國家納米技術倡議———引發下一次工業革命》。此舉喚起了世界各國的警覺,許多人認為,這是美國在微電子技術領域獨領風騷之后,為在下一次工業革命中繼續占据科學技術制高點而采取的重大行動。這在全球拉開了一場競相開發納米技術、爭奪領先优勢的無聲之戰。

目前,美國在納米技術領域尚未占据絕對領先的地位。日本和歐洲對納米技術研究的投入和水平与美國旗鼓相當。可以說,美、日、歐都是世界領先者,但在不同的研究領域各顯优勢。如在合成与組裝、高表面積材料方面,美國領先;在生物方法和應用、色散和涂料方面,美國和歐洲領先;在納米器件和強化材料方面,日本領先。美國正試圖通過政府的強化支持攫取納米技術領先的絕對优勢。

美國《國家納米技術倡議》的核心是增強政府對納米科學和技術的引導与支持。建議增加政府投資,擴充优先研究領域,加強組織領導与協調,推進部門間的合作。据此,聯邦政府對納米技術的投入從上一個財年的2.7億美元增加到2001財年的4.95億美元,增長將近一倍。

事實上,其它許多國家政府近年來已紛紛將納米技術擺到了重要位置。日本在1992年就開展了“原子技術項目”,其內涵即為納米技術。德國把納米技術列為21世紀科研創新的戰略領域,19家研究机构建立了納米技術研究网。英國、法國、瑞典、荷蘭、芬蘭、比利時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和中國、印度、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都開展了納米技術的研究。美國的倡議提出后,各國政府又在不同程度上調整和加強了對納米技術研究的支持。日本提出了一系列針鋒相對的重大措施,如科學技術會議決定在“2001年度科學技術重點指針”中增加物質材料重點開發領域,其中以納米融合物質材料制造基礎技術為重點,政府將為納米技術提供142億日元的研究預算,比上一年度猛增了163%,同時還決定在科學技術會議政策委員會中設立“關于戰略上推進納米技術的懇談會”。此外,日本科學技術廳宣布設立“納米物質研究中心”、通產省決定自2001年開始實施為期7年的“材料納米技術計划”等等,從而把納米技術的競爭推向了新的高峰。就我國而言,1993年,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操縱原子成功,標志著我國開始在國際納米科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在“納米主題”的爭奪戰中,我國頻頻露臉,尤其在碳納米管合成以及高密度信息貯存等領域,實力不容小覷。日前,中科院納米科學中心宣告成立,科技部正式批准的“國家納米產業化基地”亦在天津開發區開始建設。

納米技術發展中有一些新特點值得關注。首先,机遇對所有國家都同時存在。盡管各國在納米技術研究中差距已經存在,但畢竟納米技術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后面的路程還比較長,這給暫時的落后者以相對較長的“追赶”時間;納米科學和技術涵蓋面極其廣泛,少數國家要包攬在全部領域的領先地位比較困難,應當說,每個國家都有机會在一個或几個方面建立起自己的优勢地位。其次,政府參与勢在必行。由于納米技術的多學科、多領域性,資金投入大、人才水平要求高,在這場競爭中政府從一開始就應該發揮絕對的主導、支持和協調作用。第三,納米技術的特性及競爭的激烈程度決定了其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和市場開發必須保持并舉進行的策略。第四,加緊多學科人才的培養。納米技術需要的多學科綜合性人才不是今天的教育所能直接培養出來的。納米技術熱很快會導致人才緊缺,需要更加注重留住現有人才并及早建立多學科人才的教育培養體制。第五,用于納米技術研究、開發、制造的儀器、設備和工具的創新發展需要加強,因為研究手段的突破往往會成為加快成果誕生和提高成果質量的關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世界科技革命涌新潮 (12/13/2000)    
  • 台灣新竹市長在廈門被拒入境 (10/20/2000)    
  • 台首位「登陸」市長蔡仁堅已飛南京 (10/19/2000)
  • 相關新聞
    研究發現中子星內或存在奇特超緻密物質
    最適合大學生的14款2024年新車 日系車占8
    NASA拍到年輕恆星正在改造RCW 7星雲
    【名家專欄】如何保障互聯網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