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IT价值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4日訊】按照專家的說法,IT的應用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作為技術開發的輔助工具,例如CAD;第二個層次是業務處理的計算机化,例如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等;第三個層次是企業運營的電子化,解決方案包括ERP、CRM、SCM、知識管理等。

透過悲情冬天來分析,目前的IT應用已經逐步從第二個層次向第三個層次過渡,包括康柏、IBM、微軟等頂級IT厂商們正在進行裂變,從純粹的生產商向應用、服務商轉變,無數的傳統企業正在進行E化,引進ERP、CRM等管理解決方案。

IT產業一旦進化到第三個層次,便是触動整個經濟產業靈魂的時候,IT將從單純的技術工具變成改變企業經營理念、創新商業模式的革命性推動力。

年初采訪王志東的時候,他對IT的美好明天很有信心。現在命運拐了個彎,新經濟概念仍然半死不活地懸在半空,而王志東已被資本踢出了局。

My8848董事長王峻濤与互聯网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都是IT价值最鐵杆的捍衛者,但在全球經濟持續蕭條的大气侯影響下,王峻濤的聲音也開始底气不足,”重估IT价值,這個話題太沉重。我是還有信心,可社會沒有了。MMD,我怎么老碰上中國足球隊沖擊世界杯那种故事。”

王峻濤不承認是自己的運气不好,而是將整個責任都歸綹于全球經濟的發展節奏放慢。”對其他行業來說,IT是個投資項目。經濟放慢,企業一般先砍投資項目,就是這個道理。IT价值需要靠等待來體現。”

作為IT的旗手,方興東對互聯网的淪落頗為憤憤不平,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這個十年中,中國社會發生的最大變革是什么?如果沒有互聯网的熱潮,過去几年IT產業能夠如此火爆嗎?如果沒有這些互聯网公司努力的熱鬧,中國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內吸引如此眾多的网民?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內培養出如此眾多的IT從業人才?許多人都在罵互聯网燒錢,可是有誰分析一下互聯网公司究竟花掉了多少錢?

方興東的答案是互聯网不但給整個中國社會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帶來了變化,而且燒掉的几十億人民幣也是中國目前為止花得最有效率的錢。并歸納為”有的錢輕如鴻毛,有的錢重如泰山”。

IT產業的悲情冬天

“總裁任正非《華為的冬天》尚在网上流傳,華為的員工又听到警告:那么大的朗訊說倒就倒,何況我們?”7月號的《IT經理世界》做了一個悲情的產業觀察:《”巨大中華”的冬天》,在IT業界頗受共鳴。

Webmergers.com的消息說,美國53家网絡公司在6月破產,使得過去一年半以來倒閉的网絡企業數量超過555家。Webmergers首席執行長米勒表示,网絡業的不景气,正從企業對消費者(B2C)的電子商務服務,蔓延至网絡撥接、基礎設施、以及咨詢服務業。

無論是中國區域還是全球一體化,由IT所倡導的高科技產業正集體跳水,曾經風風火火的知識”英雄”們變成了”狗熊”。吳生(應被訪者要求,化名)是一家軟件技術型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与那些DOTCOM相比,活得還算有些滋味——這位曾在《中國.com》里被熱捧的”知識英雄”說,”IT活在非常痛苦時期,我不敢冒尖亂講話。”

吳生對IT价值評估甚至沒有多少信心,”目前整個IT產業處于國際性低迷,大家的首要任務是生存,很難談什么未來和前景。我相信IT企業近期都會很低調,所以你采訪都會很難。其實你可以寫一些邊緣性的報道,例如IT人的悲情故事,特別是DOTCOM的下崗人員重回傳統企業時的情感落差,估計會催人淚下。”

吳生懮心仲仲的是,”現在所有IT公司都面臨著共性問題:第一是融資無望;第二是市場不景气;第三是當年全社會拱起來的費用居高不下,費用剛性并不隨市道相應回落;第四是人心不定。”

金融操盤下的新經濟

6年前,美國《商業周刊》經濟學主編邁克爾.曼德爾首次提出”新經濟”概念。6年后,當新經濟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時,還是《商業周刊》,還是曼德爾,卻率先對新經濟的前景產生了怀疑。在一篇《下一次調整》的專題文章,集中探討新經濟是否即將出現向下的拐點,用頗長的篇幅摘登了曼德爾即將推出的《即將到來的互聯网大蕭條》一書中的主要觀點。

中國經濟學界的”异類”學者薛兆丰,曾以与方興東挑戰微軟相爭鋒而聞名,他認為納斯達克這兩年的升升降降,原因在于美國聯邦儲備局害怕千年虫問題對2000年產生影響,因此放松銀根,使貨幣總量上揚,直接導致兩個股市都上揚。當千年虫問題沒有產生影響時,聯邦儲備局又收縮銀根,于是股市又掉了下來。薛兆丰強調的是,”傳媒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傳媒只關注到聯邦借錢給銀行。”

“IT一度是美國股市里新鮮而重要的題材,最有沖擊力,人們被IT的技術所震憾与吸引。但人們忽略了一點,商業成功的基礎是降低成本,而不是純粹的高技術。Microsoft技術不是最好的,它在市場成功的訣竅在于兼容性。IT產業低迷的教訓是,許多CEO是技術出身,他們在技術至上的氛圍下迷失了方向。”

薛兆丰相信更大的原因出于IT股的承銷商。”IT股的承銷商及股評家在利益結构上有很大的漏洞,他們与股票分析師是同一班人,對客戶的評估報告与賣多少股票挂鉤。美國國會現在正對此現象進行調查。你如何解釋雅虎的价值可以超過波音?雖然經濟學家不會解釋,但這個世界沒有奇跡。”

正如曼德爾所總結,新經濟不僅是技術革命,還是一場金融革命,而正是這一點使新經濟非常脆弱。

潮起潮落的”經濟周期”

方興東總結IT价值輪回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市場經濟不可逃脫的規律:經濟周期!

吳生相信目前經濟不景气的影響是產業性、世界性、全局性的問題,是”蝴蝶翅膀”效應,盡管最近高科技股略有回升的趨勢,但估計還會再一次探底。”前天高盛一個分析師在英文財經雜志中做了一個判斷,說目前已确認經濟走勢是L型,我看要走成U型,應該還要有兩三年的調整期。最近還在風傳國內的二板今年也不上了”。

對于思想者而言,預測未來是件很有趣的事;但對經濟學家來說,預測未來卻有點痛苦。薛兆丰說,”現在股市的下跌,我覺得差不多已經探底。但我無法預測IT价值的明天,去年經濟學家汪丁丁寫文章說納市會升,現在證明錯了,預測錯了。對于經濟學家而言,我們只能說NO,說不知道,張嘴一說就列入了股評家行列。經濟學的結論是,不能預測,’擲’飛鏢等于’扔’飛鏢。”

盡管未來不可預測,但并不妨礙我們對IT的未來展開想象的翅膀。《互聯网周刊》一名記者最近采訪了一些傳統企業,深感信息化的高潮還真的遠遠沒有到來,隨便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傳統企業的錢比去年的.COM公司都多,因此,他相信IT產業肯定會有新一輪騰飛。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一家知名IT媒體副總編”國家領導人不是說了嘛,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倍增器。IT產業還不至于就低潮了,未來還會有几次潮起潮落。”

現在IT似乎成了”票房毒藥”,因為很大程度上我們有一种誤解,以為IT產業就是Internet,就是PC,就是電子商務。隨著IT產業Internet時代的正式來臨,IDC國際數据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謝亦冰重新定義了IT概念:IT定義的演變給最終用戶帶來的變化更加現實,用戶會改變過去基于產品的IT消費方式,而迅速轉為基于解決方案的消費。

事實上,目前的IT產業正處于一個蟄伏期。今天的低迷,也許只是為了醞釀明天的新一輪發力。可以肯定的是,IT產業的未來价值絕對不可低估。按照專家的說法,IT的應用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作為技術開發的輔助工具,例如CAD;第二個層次是業務處理的計算机化,例如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等;第三個層次是企業運營的電子化,解決方案包括ERP、CRM、SCM、知識管理等。

隨著互聯网第一輪“泡沫”的破滅,表層上看大大小小的.COM尸橫遍野,無數的IT“精英”們下崗回歸傳統企業。但透過悲情冬天來分析,目前的IT應用已經逐步從第二個層次向第三個層次過渡,包括康柏、IBM、微軟等頂級IT厂商們正在進行裂變,從純粹的生產商向應用、服務商轉變,無數的傳統企業正在進行E化,引進ERP、CRM等管理解決方案。

IT產業一旦進化到第三個層次,便是触動整個經濟產業靈魂的時候,IT將從單純的技術工具變成改變企業經營理念、創新商業模式的革命性推動力。

等待下一個臨界點

“錯誤的方向比錯誤的速度更可怕”。這句話應該成為IT行業的警句,當年王安電腦的衰敗就在于其錯誤地判斷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IT產業的未來与競爭,更多將體現在對產業未來的判斷能力,而資金、技術、速度都已變得次要。明确了IT的未來走向,前面的風景便不再扑朔迷离。

《三聯生活周刊》經濟部主任陸新之逢人就說,假如新浪倒下了,下一個新新浪便會脫穎而出,就像王志東出局,還有汪延頂著。“IT价值重估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現在的行業低谷和淘汰很正常,也很有必要。世紀初的汽車和采礦行業都有過這樣一种大淘汰的過程。有网站倒閉,但是這個行業已經投入的資金和培養的人才絕不會被浪費。這樣的積累非常有意義,對于未來的良性發展顯然是必不可少的經驗。亞馬遜就算倒了,只是股東的失敗,但是日后同類新起來的尼羅河或者密西西比公司就可以在降低成本和謀求盈利方面有所提高。記得我在采訪北方電訊的時候,他們提到,在2000年他們投入的研究經費是同行里面最多的,這些投入在未來將會逐步發揮作用。”

調整期同時也是下一輪發力的醞釀期,像北方電訊這樣進行逐步轉型、調整的IT公司越來越多,中國許多如吳生一般的IT企業亦重新擬定發展策略:對內抓經濟上的開源節流,通過節流來穩定人心、士气。對外則行動低調,趁低潮期多結識合作伙伴,多作商業調查,尋找下一個經濟周期的市場机會。顯然,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調整。但調整期需持續半個月、半年、一年、兩年還是需由新一輪的經濟复興來拍板。

對于投資人而言,“瘋錢跑了,傻錢縮了,聰明錢仍然留下尋找机會。”在經歷了非理性狂躁以及由此導致的市場崩潰所造成的經濟短期振蕩之后,IT技術推動經濟長期增長的作用便會顯現出來——投資人也在低潮期努力地尋找、預測下個經濟周期可能出現的商机以及投資方向——全球經濟蕭條,使投資人手中大量的閑散資金急于尋求突破點,明白了這個道理,便不難解釋近期中國頻頻出現的短暫而熱鬧的“投資熱”,如寬帶、電信、媒體。

《財富》雜志的聲音是,泡沫沉淀后,投資者認清了,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概念,而是技術生命,去年令人眼花繚亂的模式如P2P、B2B,如今都被賦予了新的含義,P2P被理解為尋求贏利渠道,而B2B則被理解為回歸本色。

与网絡”泡沫”時期所不一樣的是,投資人的要求開始務實,已經徹底告別”眼球”,開始關心企業的現金流和業務成長性。

不可忘卻的紀念

“問問天 問問地/還有多少里/求求風 求求雨/快离我遠去/山也多 水也急/分不清東西/人也多 嘴也多/講不清道理/怎樣說 怎樣做/才真正是自己”…IT產業今天的無能或者明天的激情,有點象搖滾老青年崔健的那首《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如方興東所言,我們對今天的IT价值似乎應該有一個明确而理性的評判:“判斷互聯网應該多用市場的眼光,才不至于屢屢陷入‘今天批評昨天,明天批評今天’的怪圈。由于形勢所迫,互聯网業界的大多數公司都不可挽回地走向失敗,真正成為‘先烈’。但是,這兩年互聯网為整個社會創造的价值和貢獻,總有一天會成為我們不可忘卻的紀念。”

走過昨天是為了習慣明天,告別昨天是為了走入明天。重估IT的价值是希望IT的明天會更好。IT產業要走的還有很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塞迪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IT行業下滑不止 雇員工資不升反降 (7/24/2001)    
  • 裁員陰影有壓力 IT人士別讓弦兒繃得太緊 (7/24/2001)    
  • 中國軟件業:蛋糕能夠做多大? (7/24/2001)    
  • IT人才30歲事業才剛剛幵始 (7/24/2001)    
  • 評論:偷換良“芯” 你將輸掉老本 (7/24/2001)    
  • 大陸業界人士口出狂言:IT業五年內將超過美國 (7/23/2001)    
  • Napster敗訴後客戶減少1/3 (7/21/2001)    
  • 南非富商將成第二名太空遊客 (7/20/2001)    
  • 華盛頓郵報:高瞻否認為台灣做間諜 (7/20/2001)    
  • 美國白宮官方网站遭到“代號紅色”病毒攻擊 (7/20/2001)    
  • 美國電視公司NBC脫口秀語帶種族歧視 (7/19/2001)    
  • 美頂級名校醫學實驗 婦人死亡 (7/18/2001)    
  • 康柏推出配備Itanium CPU的服務器 (7/18/2001)    
  • 全球網站裁員風暴涉及內地 北京IT人去留兩彷徨 (7/17/2001)    
  • 評論:大陸OICQ的財富博弈 (7/17/2001)    
  • 評論:給“芯片熱”潑點冷水 (7/17/2001)    
  • 6月美國网站排名揭曉 PopUp廣告受寵 (7/17/2001)    
  • 日經新聞:Fujitsu、NEC今夏將減少晶片產量 (7/16/2001)    
  • 寬頻上網服務每年可為美國經濟貢獻5000億美元 (7/16/2001)    
  • 時評:全球IT業掙錢難,花錢更難? (7/16/2001)
  • 相關新聞
    時評:全球IT業掙錢難,花錢更難?
    寬頻上網服務每年可為美國經濟貢獻5000億美元
    日經新聞:Fujitsu、NEC今夏將減少晶片產量
    評論:給“芯片熱”潑點冷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