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吳惠林:創新要錢更要冒風險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7日訊】以八卦掛帥、並以無孔不入的狗仔隊讓社會名人膽戰心驚的《壹週刊》,在今年5月大張旗鼓登陸台灣時,引起莫大風潮、震撼,迄今還方興未艾。偶然間拿到該刊6月21日出版的第四期,刊末的一篇文章和作者名字吸引了我。

文章標題是<話說三岸大勢>,作者是張五常。張五常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產權經濟學者,有實力、敢言、能言、並言之有物,對現實人生觀察深刻,談事情非親自體驗不輕易出口、下筆。他對於制度變革有獨到見解,尤其對中國的經濟改革更有遠見。早在1988年張五常就提出台灣和大陸「兩岸大循環」的先驅性、高爭議性看法。據說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讓張五常受到不小打擊;本以為他自此銷聲匿跡,如今竟在這種貶多於褒的雜誌上看到作品,驚訝之餘也勾起了一項記憶。

市場飽和的迷思

我們都知道《壹週刊》發源於香港。在其創刊前,香港的報紙、期刊已經滿坑滿谷。一般人的看法、甚至是經濟專家,大都認為香港的刊物市場已經飽和,不僅沒有新刊物的空間,舊刊物還應淘汰一些才是。

就在這眾人皆曰不可的情況下,張五常獨排眾議,認為期刊的需求不足係因稿酬太低,無法讓「專業撰稿人」 以此維生,以致刊物的品質不高,進而人們對專業產品的需求不足。所以,如果大幅提昇稿費和編輯人員的報酬,使一批極為專業的人士能賴以為生,該刊物的品質也大幅提高,人們對此高品質刊物也會認可,於是需求會大增,這種新刊物也將有利可圖。

張五常的這種理論雖言之有理,但要付諸實施卻並不容易;要冒的風險當然很高,而且也需大量資本,一般不具三兩三的企業家是不敢輕易嘗試的。勇於冒險的企業家要說服人們與他一起進行這種試驗,只能用錢把他們引出來。當然,一旦實驗失敗,這筆投資會血本無歸。另一位當前逐漸嶄露頭角、大陸文革期間被關十年、如今正以「新興古典經濟學」揚名全球經濟學術市場的華裔名家楊小凱教授,以「組織創新實驗」來形容這項冒險。

組織創新實驗風險高

1980年代的香港畢竟是自由經濟的堡壘,不乏具高度愛好風險的玩家。張五常的這個點子竟然被有心人採納、進而實現。《壹週刊》就是這項實驗的產品;在經過幾年大量投資後賺了錢,如今還跨海台灣擴大版圖。這項大量投資包含了人力資本,具體就表現在它給張五常全香港最高的稿酬。楊小凱認為《壹週刊》雖給張五常全香港最高稿酬,但應還低於張五常對該刊物的實質貢獻呢!

以市場需求來說,《壹週刊》是成功的;高稿酬支付一批「專業人士」也應是事實。但「品質」是否相對高,就八卦、狗仔這些特色言,爭論頗高。當然,張五常的作品是沒話說;只是,《壹週刊》的暢銷與張教授的專文有關嗎?

(原載台灣大紀元周報第17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東京股市下挫五十四點七五創新低
現代汽車2001年利潤創新高
荷蘭離婚率創新高
首部可打電話的筆記型電腦在台灣面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