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栏】吴惠林:创新要钱更要冒风险

吴惠林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7日讯】以八卦挂帅、并以无孔不入的狗仔队让社会名人胆战心惊的《壹周刊》,在今年5月大张旗鼓登陆台湾时,引起莫大风潮、震撼,迄今还方兴未艾。偶然间拿到该刊6月21日出版的第四期,刊末的一篇文章和作者名字吸引了我。

文章标题是<话说三岸大势>,作者是张五常。张五常是一位国际知名的产权经济学者,有实力、敢言、能言、并言之有物,对现实人生观察深刻,谈事情非亲自体验不轻易出口、下笔。他对于制度变革有独到见解,尤其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更有远见。早在1988年张五常就提出台湾和大陆“两岸大循环”的先驱性、高争议性看法。据说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让张五常受到不小打击;本以为他自此销声匿迹,如今竟在这种贬多于褒的杂志上看到作品,惊讶之余也勾起了一项记忆。

市场饱和的迷思

我们都知道《壹周刊》发源于香港。在其创刊前,香港的报纸、期刊已经满坑满谷。一般人的看法、甚至是经济专家,大都认为香港的刊物市场已经饱和,不仅没有新刊物的空间,旧刊物还应淘汰一些才是。

就在这众人皆曰不可的情况下,张五常独排众议,认为期刊的需求不足系因稿酬太低,无法让“专业撰稿人” 以此维生,以致刊物的品质不高,进而人们对专业产品的需求不足。所以,如果大幅提升稿费和编辑人员的报酬,使一批极为专业的人士能赖以为生,该刊物的品质也大幅提高,人们对此高品质刊物也会认可,于是需求会大增,这种新刊物也将有利可图。

张五常的这种理论虽言之有理,但要付诸实施却并不容易;要冒的风险当然很高,而且也需大量资本,一般不具三两三的企业家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勇于冒险的企业家要说服人们与他一起进行这种试验,只能用钱把他们引出来。当然,一旦实验失败,这笔投资会血本无归。另一位当前逐渐崭露头角、大陆文革期间被关十年、如今正以“新兴古典经济学”扬名全球经济学术市场的华裔名家杨小凯教授,以“组织创新实验”来形容这项冒险。

组织创新实验风险高

1980年代的香港毕竟是自由经济的堡垒,不乏具高度爱好风险的玩家。张五常的这个点子竟然被有心人采纳、进而实现。《壹周刊》就是这项实验的产品;在经过几年大量投资后赚了钱,如今还跨海台湾扩大版图。这项大量投资包含了人力资本,具体就表现在它给张五常全香港最高的稿酬。杨小凯认为《壹周刊》虽给张五常全香港最高稿酬,但应还低于张五常对该刊物的实质贡献呢!

以市场需求来说,《壹周刊》是成功的;高稿酬支付一批“专业人士”也应是事实。但“品质”是否相对高,就八卦、狗仔这些特色言,争论颇高。当然,张五常的作品是没话说;只是,《壹周刊》的畅销与张教授的专文有关吗?

(原载台湾大纪元周报第17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相关新闻
东京股市下挫五十四点七五创新低
现代汽车2001年利润创新高
荷兰离婚率创新高
首部可打电话的笔记型电脑在台湾面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