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曦新書色空糾纏

涂乃賢

人氣 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8日訊】 台灣比丘尼人多勢眾﹐有卓越貢獻﹐被稱為「台灣奇蹟」。雖然如此﹐但似乎還沒有甚麼文學作品較好的反映這種現象。陳若曦曾坦率表示﹕「儘管寫作多年﹐我以前從不曾有過書寫佛教僧尼的念頭。」然而﹐她終於踏進這一領域﹐寫出了長篇小說《慧心蓮》。

作者在《前言》中說﹐台灣比丘尼的成就值得大書特書﹐但是否小說題材她卻甚感躊躇。她透露﹐自己結識了許多學佛的同好﹐「不少是穿梭於眾多新興佛教的道場之間﹐茫然不知所宗的﹐更有被神棍騙財騙色﹐企盼我能代鳴不平的」﹐「世紀末的一場大地震改變了我的想法。生命無常﹐有話當說﹐何況這場浩劫也應該做些省思和記錄才是」。這些正是陳若曦創作此書的動力。

陳若曦六十年代就讀台灣大學時﹐曾與白先勇等人創辦《現代文學》﹐後來又以小說《尹縣長》名聞遐邇﹐現定居台灣﹐任南投縣駐縣作家。她既有台灣生活的經驗﹐也在中國大陸﹑香港和美國待過﹐視野較廣闊。《慧心蓮》通過一家三代﹕外婆杜阿春﹑大女兒杜美慧﹑二女兒杜美心﹑外孫女王慧蓮﹙書名即由三人之名組成﹚學佛和出家的故事﹐反映三十年來台灣佛教的改革及社會變化的大環境﹐對於女性的奮鬥和成長﹐更有力透紙背的刻畫。

陳若曦年輕時便對宗教感興趣﹐這大約也是她寫《慧心蓮》的「遠因」。既以比丘尼為小說主角﹐自然須了解比丘尼的生活﹐看來陳若曦是頗下了功夫的。請看以下例子﹕

杜美慧剃度成為「承依」的片斷﹕「頭髮剪得只剩前額一小撮時﹐忽然剪刀離她而去。∕『恭請上人﹗』∕維那高聲唱誦後﹐慈眉善目的澄清老和尚隨即步出車箱的觀音殿。他接過利剪﹐先轉向美慧。∕美慧恭順地☆上眼﹐期盼所有的煩憂能隨著最後一縷髮絲永遠離她而去。∕『法號承依﹐從此六根清淨﹐一心向佛……』∕她睜開眼﹐只見媽媽已經哭倒在妹妹懷中了。」像這類描述﹐根本不可能藉助想像﹐作者非去實地了解不可﹐這也就給這部小說以「紀實」的印象﹐有扎實的根據。

當然它又終究是小說﹐有比丘尼界的背境﹐人物卻未必是真人﹐故事也自有虛構之處。而最令人震撼之處﹐大概是作者寫出了宗教的某些陰暗面﹐比方當過電影明星的杜美心因美貌引起師父圖謀不軌﹐她力拒之下幸保自身﹐卻反給倒打一耙﹐成為眾尼杯葛的對象。陳若曦道出了在這物慾縱橫的年代﹐即使提倡「禁慾」的佛教內﹐也會有人性的掙扎﹐並非絕對「淨化」。但這並不影響讀者對佛教的觀感﹐因為作者的筆力﹐小說人物擺脫了「神化」更趨人性化﹐這恰是小說的成功之處。

正如作者所說﹐世紀末台灣集集大地震令她動筆寫此書﹐大地震也在小說中有所表現﹐但只是作為「背景」或「情節安排」而已﹐並非重點﹔然而它加強了真實感﹐令結尾更加有力。

《慧心蓮》作者:陳若曦 / 出版: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57弄40號﹚
頁數:282/定價:新台幣230元

──原載《亞洲周刊》 *涂乃賢是香港作家(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四川強行驅離數千藏傳佛教僧侶 (6/21/2001)    
  • 比丘尼傳承藏傳佛教 達賴喇嘛向台灣「取經」 (4/5/2001)
  • 相關新聞
    四川強行驅離數千藏傳佛教僧侶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