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舉報了”遠華案”?31軍副軍長的儿子朱牛牛!(三)

人氣 17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21日訊】”四二零”專案組的設立經過

問:這時,你知道上邊是真的要查你了?賴:整個情況我是一直都知道的,羅干在四月二十號一簽字,我在四月二十一號就知道了。
問:你四月二十一號就知道了,他們在四月二十號設立了這個專案組?
賴:沒有,那時候還沒有設立。二十號羅干簽完,我二十一號就知道了,里邊的內容我都知道。
問:從這時起,就來查你了?
賴:确定了要來查了。我給你從頭開始介紹。九九年三月二十九號,首先是經過中國海關總署把材料報上去的。海關總署走私犯罪偵查室的一個主任,我不知道名字;跟一個叫劉京的,就是原來云南那個副省長;還有一個叫牟新生的副署長,共三個人簽名的。是由監察司的這個人起草的稿子,然后遞交給劉京和牟新生,他們就簽了,一簽了,他們就遞交給那個中紀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遞交給中紀委主要就是因為,他們說:這里面告的這些官比我們大,我們沒法查。要告的人都比我們大,我們怎麼查?。然后就遞交給了中紀委,中紀委他們就遞給政法委書記羅干。那個中紀委是有建議給羅干的,建議是怎麼寫的,我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了。羅干看過之后就簽了。羅干就在上邊批示:海關總署主查,

中紀委協調。4.20

問:現在能看到他簽的那份東西嗎?
賴:你們應該看不到,我肯定是對的。他指示由海關查,中紀委協調,然后這個案子就交給那個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何勇了,然后就交給中紀委二室的主任李本剛了。當時那個李本剛正好在香港,等李本剛回去的時候就交給他了。當時還有李本剛的一個副主任,他們二室的副主任,叫孫文健,是剛剛從其他一個室調過來的,就都來查這個案子了。你知道嗎?其實那時候,他們正要查另外一個案子,是國家審計署的一個案子,是一個大案,不知道是什麼事。這時候,他們就都轉過來來查我這個案子,就是何勇叫他們過來專門搞這個案子。
問:這些就是”四二零”初期的查案人員嘛?
賴:有他們几個嘍。他們轉到這邊來的時候,有李本剛是主任了,孫文健是副主任了,另外還有個處長,這個人我要見到人就能叫出名字了,現在想不起來了。然后跟海關總署的副署長牟新生,還有一個張國胜,另外的一個是北京海關調過來、借來用的一個,叫小付。他們都齊了以后,就到北京郊區去開會,開始策划,看這個事怎麼搞。是開秘密會議。這個就叫”四二零”了,會議大概開了一個禮拜。
問:在郊區什麼地方?
賴:具體的我不知道,是朋友告訴我的。只知道是在北京郊區,電話不能帶,手机、傳呼机机也不能帶。就是從這個在郊區開的秘密會議,就叫”四二零”了。這個消息是絕對可靠的,因為他一開完會,有人就告訴我了。
問:當時到郊區參加會議的人,還有什麼人?
賴:牟新生、李本剛、孫文健、張國胜,還有北京海關的小付。其他的人還有哪里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對這几個人的情況一直都知道的。
問:何勇為什麼沒有參加這個會?
賴:他不用了,他已經部署好了,交給下邊的人去做了。他告訴那些人,說:會議要隱蔽,不能對外,情況可能會很复雜,先不要聲張。他說:這個案子已經和湛江那個案子不一樣了。湛江那個案子是一串葡萄,從上邊一提,整串葡萄就可以提上來了。而我的案子更复雜,我的人際關系更复雜,一定要小心。

賴昌星是黑社會大哥?

問:也就是說,在動手調查你之前,他們就知道這是個政治案子,而不止是個經濟案子?
賴:他們就派人來查了。先是那個北京海關的那個姓付的到廈門來查。查了整個案子,從海關開始,七七八八都沒有,一點什麼都沒有查出來,任何什麼事都沒有,他就回去向上面匯報,上面听了就挺不服气,挺不舒服,就想我怎麼會沒有事呢?。
問:小付先來查,都查了哪些部門、哪些地方?
賴:他來查了整個海關,要看什麼文件就看什麼文件啦,到處調材料了,查電腦了什麼。
問:當時他接触過你本人嗎?
賴:沒有呀,他干嗎接触我?他是從側面去查、暗中去查的嘛。就是到海關呀什麼的,說我今天要看你的這個報關單子,要看你這個關稅單子,看你什麼了。海關就都拿給他看了。
問:他是什麼時候到廈門的?
賴:應該是,我算一算,是五、六月份,九九年六月份。
問:他在廈門呆了多久?
賴:好象來查了三、四天吧,具體時間我想不起來了。因為那個時候就是何勇叫他先來查,查不出什麼,何勇就挺不舒服了,覺得我不可能沒有事。然后他們就在北京郊區又是開會,老是查不出什麼,他們就以為我是黑社會的。上邊又重新計划,要怎麼樣怎麼樣來查我,應該是六月份。他們這個案子從開頭就是夸大,查下去完全是兩回事,開始研究時還想指我是詐騙,說我詐騙銀行錢。結果也是沒有證据。
問:再次來查?
賴:對,對。然后專案組他們就給上面匯報說我是黑社會的大哥了,所以他們要再來就不能通知廈門來接。說我這個人在當地勢力很大,有黑社會的背景。還和香港黑社會什麼的都有關系。
問:要防著你?
賴:他們搞的好緊張呀,好像他們一到廈門要是被我知道了,我就會在机場把他們殺掉,這樣的,那麼緊張。專案組的人有的從廣州走,有的從北京走,有的從上海走,就是說要分散行動。比如說,今天我們在北京集中開會,然后再分散行動,不能一起到廈門來。他說不能通知當地人來接,通知當地的人有危險,他們一到廈門,就是由那邊派了那麼多武警,全副武裝站崗。讓我看到這些,搞得還滿神秘的,你知道嗎?
問:這些你是怎麼知道的?
賴:就是里面的人告訴我的嘛,他們”四二零”專案組里邊的人有告訴我的嘛。
問:”四二零”專案組這時候只有几個人而已呀?
賴:只有几個人?我跟你說呀,就是李本剛本身告訴出來,李本剛不知道”中海集團公司”的老總姓錢的?跟我有關系,所以說這個人現在也被抓,這個人就是跟這些人都有關系,包括我一個手下叫劉龍生的,他們整天跟他們一起打球、桑拿,他們就在北京打听,我們就當作跟我沒有關系的,就向他們打听,問這個案子怎麼樣,今天開會怎麼樣,這個案子進展怎麼樣,從這里打听出來的。

賴昌星狀告中紀委腐敗

賴:然后再告訴我來,就听他們說:這壺水已經有點弄贓了,你再弄弄,就把事情弄出來了。就是這樣,里面一開會,開會情況怎樣,他們就會馬上告訴他,他就馬上告訴給我,一告訴他,他就立即給我消息。
問:這個姓錢的后來出事,是什麼原因?
賴:就是因為我說中紀委的問題嘛。我跟他們說,你中紀委的李本剛是最腐敗的,到香港去買東西帶一個小姐,就是姓錢的他”中海集團公司”的小姐了,刷卡就刷了四十万港幣。我說了這件事,所以就牽連到他了。
問:可是,在這之前,李本剛跟”中海集團公司”的這個老總是朋友呀?
賴:是朋友。但是,我跟何勇他們說:你中紀委最黑,你先搞好你中紀委。李本剛看到涉及到他自己了嘛,就先下手了。
問:何勇這個人的背景是什麼?
賴:他的背景我不知道,好象才五十二歲。我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只知道他是中央監察部部長,中紀委副書記。
問:以前在社會上很少听到這個人。
賴: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要這樣的。他就是要把自己搞出名麼,讓別人來尊重他。我都跟他說過:你去整個廈門查我的案件,你也可以把福建當地所有科級以上的干部都叫來,讓大家填張表,看看才有多少人他們本人認識我。專案組他們來跟我談的時候,我就這樣跟他們說,我說:你再到北京,讓那里的干部也填表,看看認識我的人有多少。我真的對他說:如果你辦案,你就辦案,你整天搞什麼跟蹤,煩不煩。我說:你查腐敗,我也認為該查。你如果說有人認識我就是腐敗,那你算算中紀委里,看認識我的人多不多。你讓別人填表交待認不認識我之前,你要先整頓你底下的人。這樣才有效麼。(完)

摘自大參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誰舉報了”遠華案”?31軍副軍長的儿子朱牛牛!(二) (8/20/2001)    
  • 誰舉報了”遠華案”?31軍副軍長的儿子朱牛牛!(一) (8/19/2001)    
  • 廈門遠華案黑幕:七層紅樓內的神秘”魅力” (8/19/2001)    
  • 恐怖與謊言統治的中國 (8/17/2001)    
  • 【紀元專欄】林保華: 遠華案主嫌同兩岸諜報戰 (8/14/2001)    
  • 杜智富:什么是《遠華案黑幕》最令人吃惊之處? (8/13/2001)    
  • 《遠華案黑幕》被中共列入黑名單 (8/12/2001)    
  • 項小吉 : 我對賴昌星案的看法 (8/12/2001)    
  • 遠華專案組官員打道回府 賴昌星仍留加拿大 (8/10/2001)    
  • 遠華案 :原海關關長“英雄” 難過美人關 (8/10/2001)    
  • 五日時間完成審理 加國律師質疑遠華案審訊儿戲 (8/10/2001)    
  • 阮銘:恐怖與謊言統治的中國——《遠華案黑幕》序 (8/10/2001)    
  • 賴昌星:痛恨藉遠華案升官的人 (8/6/2001)    
  • 遠華案中方證人作證溫哥華日子不好過 (8/4/2001)    
  • 遠華案:百億資產縮水拍賣 (8/4/2001)    
  • 紐約大陸民權組織對賴昌星案發表聯合聲明 (8/3/2001)    
  • 賴昌星妻子曾明娜無條件釋放 原因有二 (8/3/2001)    
  • 加拿大法庭質疑中國對賴昌星指控 (8/2/2001)    
  • 對遠華案賴昌星問題的幾點聲明 (8/1/2001)    
  • 中共官員現身加拿大控賴昌星 司法部律師指其作偽證 (8/1/2001)
  • 相關新聞
    中共官員現身加拿大控賴昌星 司法部律師指其作偽證
    對遠華案賴昌星問題的幾點聲明
    加拿大法庭質疑中國對賴昌星指控
    賴昌星妻子曾明娜無條件釋放 原因有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