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機會持續外流 美國失業困境難突破

雖然美國有些公司最近已經把部份業務轉回美國,但是,印度和其它一些國家的廉價勞動力依然具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10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綜合編譯) 雖然美國有些公司最近把部份海外業務轉回國內,但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美國公司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移向中國和其它國家,這一趨勢無疑將加重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洛杉磯時報》報導,有一個跡象表明,美國公司移向海外的業務在增加,那就是提出聯邦貿易調整援助(Federal 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的申請增加。該援助項目通常提供給因工廠業務轉向海外或者由於低價進口而導致工廠裁員的失業工人。

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之前的六個月內,全美1200家公司和工廠獲准得到聯邦貿易調整援助,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

另外,商業部最近數據顯示,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分公司和分支機構兩年內增加了72萬9千名員工,即從2006年增加至2008年的1190萬。與此同時,這些公司在美國國內的員工則減少了50萬名,下滑至總數2110萬。

全球再就業職業介紹諮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Inc (簡稱CGCI)首席執行官約翰‧蔡林吉爾(John Challenger)說:「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有所轉變。大多數公司看到了下一個階段或者說下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走向將是全球性的。當然全球化趨勢也會在美國產生一些工作機會,但是如果公司沒有把業務集中在美國,即使產生工作機會,規模也不會很大。」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一趨勢可能會阻礙美國的經濟復甦。如果失業率繼續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即全美的9.6%,加州的12.4%,那麼美國的經濟仍將持續蕭條、缺乏活力。最近將工作機會移向海外的公司包括位於加州帕羅奧多(Palo Alto)市的惠普公司、位於爾灣(Irvine)的CKE餐飲公司、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麥克萊恩(McLean)市的希爾頓酒店集團。希爾頓曾經在加州赫米德(Hemet)市設立房間預訂客戶服務中心,並曾在那裏雇用了295名員工。

有關希爾頓的資料表明,希爾頓正在將服務中心轉向菲律賓以節約資金。今年菲律賓似乎人氣不錯,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的電話服務業務也從密歇根州的特洛伊(Troy)市移至菲律賓,CKE則把技術服務部轉到菲律賓;惠普在加州和另外9個州的分公司進行了裁員,並將這些職能部門轉移到巴拿馬。

美國生產部門和工作機會向海外轉移的現象已經持續20多年了,而最近服務行業的轉移則加劇了這一趨勢。

那些實力強大、規模日益擴大的跨國公司是否能為美國的勞工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這一點很難說。比如說,那些目前製造中心設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它們的工程研發部門也會設立在製造中心附近,也就是說,會設立在中國,而不是美國。

蔡林吉爾表示,有些公司持續陷入「單純勞力獲益」(pure labor arbitrage)的思維,把業務轉向海外就是為了節約成本,這種思維對於建立公司長遠的價值理念及其產品和服務可能都沒有什麼好處。

蔡林吉爾還說:「很多公司看到美國經濟步履蹣跚,在國內沒有發現更多的機會,只好把資本更多地投入到海外。」

知名的普華永道國際會計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去年春夏兩季裁掉了美國125名服務部的員工,並將這部分工作轉向了烏拉圭。那些裁去的職位被認為是中等水平的工作。

一位提供公司選址服務的資深諮詢師丹尼斯‧道諾宛(Dennis Donovan)說,很多律師事務所和工程公司已經把常規業務轉向海外。他發現快速發展的保健行業呈現更大的轉移趨勢。與此同時,他也發現,單純出於成本因素而考慮移向海外的公司不像從前那麼多了。

道諾宛是新澤西Wadley-Donovan-Gutshaw諮詢公司首席諮詢師,他說:「現在公司移向海外所考慮的是研發中心和市場。」

道諾宛還說,有些美國公司開始把電話服務中心和其它後臺辦公業務(也就是內部資源業務)轉回美國,因為中國、印度和其它一些國家成本飆升而且質量不穩定。

這裡僅舉一例,全州保險公司(Allstate Insurance Co.)今年六月在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San Antonio, TX)出資1200萬美元,成立了一個客戶電話服務中心,預計今年底將增招至600名員工。客戶銷售和服務代表底薪為每年27,000美元。

全州保險公司主席湯姆斯‧威爾遜(Thomas Wilson)說,公司放棄了印度和菲律賓,而選擇了德州。雖然在安東尼奧市可能成本會比在印度高,但是威爾遜希望這一舉措能夠增強公司的公眾關係。威爾遜說:「一次客戶調查表明,81%的人認為,即使因此而增加了公司成本,但是他們覺得這麼做公司的形象會更好。」

儘管如此,威爾遜不認為全州保險公司在美國提供的工作機會短期內會有什麼大的改善。雖然有一些內部信息資源方面的工作機會,但是增加的總數量還不及失去的工作機會。

美國老鎮面臨失業困擾

《金融時報》報導,儅伊利諾州羅克福德市(Rockford)市長勞倫斯‧莫里斯(Lawrence Morrissey)被問及美國經濟下滑對他的城市有何影響時,他發出了一絲苦笑。他說:「我在哪裏看到消息說,去年蕭條期已經結束了。」

羅克福德市是一個工人階層聚集的城市,大約有15萬名工人,位於芝加哥的西北部,是美國後工業時代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的典型城市,其失業率為16%,是伊利諾州失業率最高的城市,也是美國失業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羅克福德市曾經一度是反映美國工業實力的典範城市,其城市居民當時因從事生產性工作而享受高工資,收入遠遠高於全美平均水平。直到20世紀70年代,羅克福德市還自許為「世界螺絲之都」。

全美最大的螺絲生產商阿麥儸克(Amerock)曾經在羅克福德市經營了一家佔地面積為100萬平方英尺的廠房,曾經是當地的主要雇主之一。到了20世紀70、80年代,阿麥儸克和其它同類生產廠商要麼將生產中心轉移至海外,要麼轉行經營。80年代早期,羅克福德市的失業率高達25%。

莫裏斯市長說:「雖然最近的經濟下滑使失業狀況進一步惡化,但是羅克福德市失業率高的根本原因與從前沒有什麼兩樣。我們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與之前一直面臨的問題相同,只是我們對此更加敏感,因為現在感到更加難過。」

莫里斯市長計劃分三步改善羅克福德市的現狀:提升勞工的技能;鼓勵個人興辦企業;吸引美國公司和國際公司在羅克福德市開辦公司。他認為提升勞工技能的關鍵因素是提升教育。

中國汽車零件生產廠商萬興集團已經在羅克福德市設立了一家工廠,生產太陽能電磁板,雇用了60名員工。美國公司也有在該市進行投資。通用電氣航空公司近日宣佈,將在該市開設一家零部件工廠,將提供20個工作職位。

但是,莫裏斯市長還表示,他非常清楚,解決羅克福德市乃至全美的長期失業問題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需要很長的時間。他說:「對此,沒有什麼簡單的答案。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對這個國家有著無限的期待。」

相關新聞
美國會料通過延長失業津貼法案
工作不斷外移 美高科技業失業情況惡化 難救美國失業率
美國失業率可能上升至10%
求職者心碎 三大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呈現失業性復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