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傳統木偶劇:吉尼奧爾找工作

图/文:龚简

人氣 61
標籤:

【大紀元10月26日訊】吉尼奧爾(Guignol)又饑又餓,走在舊里昂大街上,肚子「Ouh la la la 」大叫不停,沒有工作,他好長時間沒吃東西了。這時,吉尼奧爾遇見老朋友,說有錢人家巴洛尼(Madame Baronne)太太找人工作,可以介紹他去見面。吉尼奧爾簡直太高興了,可是,他又擔心自己沒有多少文化,怕巴洛尼太太不會請他。

於是,老朋友教吉尼奧爾準備如何跟巴洛尼太太會面。可憐的吉尼奧爾,連學「巴洛克太太」的發音都弄了大半天,一會「巴洛克」說成「巴團」,一會變成「卡環」,弄得老朋友苦笑不得。

來到巴洛克太太家,她是位善良的太太,很快把吉尼奧爾留下來在她的城堡裡當僕人。一天,強盜來把巴洛克太太的錢包、珠寶都偷走了。聰明勇敢的吉尼奧爾妙計找出強盜來,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終於大敗強盜,找回錢包、珠寶歸還巴洛克太太。

小朋友們,以上是由波利特(Cancade Paulette)叔叔一人自導自演的吉尼奧爾找工作的故事。實在對不起,我不能像波利特叔叔那樣,滑稽的嗓音、生動的語言、誇張的表演,現場的小觀眾們從頭到尾,跟著吉尼奧爾一問一答,幫他解決面對的問題,給他提出意見,最後還幫吉尼奧爾找到了強盜,他們還被吉尼奧爾的笨拙引得大笑不停呢。

年輕的波利特叔叔演木偶吉尼奧爾已經十四年了。小時候,他奶奶經常帶他到里昂的金頭公園(Parc de la T□te d』Or)去看吉尼奧爾,看多了之後,越來越喜歡,有一天他決定自己也來表演吉尼奧爾。波利特叔叔很有戲劇天分,沒有受過任何培訓,自學成才。十幾年來,他開著小麵包車,逐村逐鎮的,打個小廣告、學校裡去發傳單,全自己一個人,比較辛苦,也不太賺錢,就是因為太熱愛這份給大小朋友們帶來無限歡笑的差事。

波利特叔叔究竟為甚麼那麼喜歡吉尼奧爾呢?原來,吉尼奧爾今年也不小了,猜猜他多大了?今年213歲了。話說18世紀的里昂,絲綢業衰退,吉尼奧爾的爸爸(發明者)姆格先生(Laurent Mourguet)原是一位絲織工,為了工作餬口,在街上免費幫人家拔牙。那時代,拔牙沒有任何麻醉,很痛,姆格先生就為了賣給病人減輕疼痛的藥物來賺錢。一次,為了吸引病人,他想起一個辦法:給病人表演木偶。木偶吉尼奧爾從此誕生了。

兩個世紀以來,吉尼奧爾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以不同的身份,僕人、小販、木匠、鞋匠或失業出現,有過許許多多的歷險故事,他勇敢、慷慨,而且總是代表善良戰勝邪惡。在法國,木偶吉尼奧爾今天在法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由於人們對他的喜愛,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