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上演「借腹生子」 曝光中共分裂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海山綜合報導)十七屆五中全會後,挺溫派和倒溫派為爭奪關於政改的話語權,在人民日報展開血拼。倒溫派不惜冒名頂替,用「借腹生子」的手段,強行借用挺溫派已發兩輪的重要系列評論形式,使用同一作者名「鄭青原」,加入第三論,大發左派言論,意圖給政改定調,給外界製造輿論混亂,打亂挺溫派的部署。並使用「民意」熱議炒作,動用海外媒體跟風。官方新華網各派勢力也加入鬥法,挺溫派也用同樣力度的第四論高調回應反擊。此一波涉及中共高層權力紛爭的新動向,引起了國際上政治情報機構的高度關注。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共黨報與官方網站上,把中共權力內鬥公開化,顯示中共高層利益集團已經分裂,權鬥的日益激化,預示着十八大前,中國政局將更加動盪。

「網民」帖子被新華網置顯著位置

10月31日,中共喉舌新華網在首頁顯著位置,發表了一篇「揭秘: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的『鄭青原』」的文章,並用黑體字突出。打開該文,卻連接到人民網「強國論壇」上的帖子,十分反常。該文提到「鄭青原」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三篇署名文章,且強調第三篇,故意隱瞞了該署名作者已發表的第四篇評論。

該論壇帖子談及人民日報兩個最有來頭的評論署名,即代表人民日報集體評論而化稱「任仲平」者,和以中組部的名義發文章的「仲祖文」,暗示剛在人民日報發表第三論《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鄭青原」,雖然是個新名字,但卻是中共政治局高層授意。帖子中說「這個『鄭青原』系列文章是政治局級别的輿論導向,他是中央政治局形成的觀點,以適應媒體形式和其它的需要,化名冠名,對全黨進行的思想意識的澄清,統一意志的强調的宏篇大制」。文中突出堅持專制是中共高層定的調,並把整個第三論原樣登出,同時一大批五毛黨回貼捧場,非常熱鬧。海外媒體也紛紛轉載。

但是,新華網把一個猜測性的論壇貼子放到其最醒目的重要版面,並加以黑體,此舉非常反常,有意炒作明顯。觀察人士發現,這與正在發生的一場在《人民日報》上有關政改的輿論大戰有關。

《人民日報》同一個重要署名出現不同傾向的調門

10月27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高調發表署名「鄭青原」的所謂「政改」評論,該文《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三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稱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否定普世價值,引起輿論界嘩然,也被外界解讀為中共內部「倒溫派」發起的攻擊信號。

時隔兩天的10月29日,同是「鄭青原」在《人民日報》又發文《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四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語氣與行文與27日文章大相逕庭。新華網也高調置頂,大有把第三論壓下去的勢頭。可是,新華網隨後31日再有動作,超高調地呈現10月30日出現在強國論壇的「揭秘」貼,此貼對同一署名高調改革的第四論視而不見,有意隱瞞,只突出大量左派言論的第三論。

令外界疑惑的是,《人民日報》同一個重要署名,在同一評論系列形式中,竟然出現兩種不同傾向的調門,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10月31日,中共喉舌新華網在首頁顯著位置,用黑體字突出發表「揭秘: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的『鄭青原』」。(網絡截圖)

檢索發現,在此之前的10月21日及25日,「鄭青原」已在《人民日報》分別發文《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一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二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此二篇與29日的「四論」思路類似。顯然「三論」是個夾三的冒牌貨,人民日報、新華網出現真假「鄭青原」,玩起障眼法戲法。

「移花接木」、「借腹生子」 中共派系內鬥激烈詭橘

華府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分析,很顯然「鄭青原」的「一、二、四論」的文風、內容和思路與此前溫家寶的「政改」論一脈相承,是「挺溫派」發出的「政改宣言」;中間的第「三論」變調,應該是被「倒溫派」強硬的藉「鄭青原」攪渾水,搞成「倒溫宣言」,而挺溫派29日的「四論」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進行反擊。

他指出,在挺溫派發表「第四論」後,倒溫派在新華網用一篇來自論壇上的帖子加黑,放在新華網最為顯著的位置上,既想矇騙過關,又不敢「明火執仗」,把一個猜測性的「網民」帖子放在新華網最醒目位置,這種做法前所未有,很反常。搞笑的是,發該貼時竟把第三論近3千字的原文附上,等於變相再發一遍,炒作用意明顯。此貼能發在如此重要位置,說明倒溫派極力想把渾水攪向高層,或者暗示得到高層默許甚至授意,不管何種情形,此舉已經向外界宣告中共分裂的內幕,權力爭鬥已經露骨化。


10月31日中共喉舌新華網在首頁顯著位置文章「揭秘: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的『鄭青原』」,打開後,連接卻是人民網「強國論壇」上的帖子。(網絡截圖)

石藏山說,十八大前中共內部各派系藉「政改」進行權力爭鬥已是公開的事實,不過這次中共各派高層罕見地把喉舌《人民日報》作為戰場——「借腹生子」,倒溫派又藉強國論壇帖子在新華網「移花接木」,隱瞞第四篇,大造第三篇的輿論,足見中共內鬥之激烈、詭橘。

挺溫派搶先機 《人民日報》發「一論」

10月21日,《人民日報》開始發表署名鄭青原系列長篇評論,題為《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一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容為2,500字。該文作者筆名「鄭青原」,外界指其取「正本清源」之意。文章基調比較前衛,有些地方潛台詞暗示強烈。

「一論」中說:「當代中國的歷史舞台上,舊的發展障礙尚未完全破除,新的發展模式還在孕育成型,不少薄弱的環節有待克服。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眼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效率與公平,諸多關係錯綜複雜、相互博弈,考驗著我們的能力和智慧。」


10月21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開始發表署名「鄭青原」係列長篇評論,第一篇題為《在大有作為的時代更加奮發有為——一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網絡截圖)

類似這樣的言論,在文中隨處可拾。文章還提出「能不能始終牢牢抓住機遇,積極用好機遇」,是對「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對「民族自強能力的重大考驗」,關係到民族「前途命運」,關係到中共與國家的「長治久安」。

該文較詩化、簡潔,帶有抒情、鼓動性用詞,評論文始末暗藏格式,啟始領句:「中國的發展,正處在關鍵時刻。」結尾對仗:「發展未有窮期,中國仍需努力。」

針對此「一論」,石藏山表示,這篇文章與溫家寶在之前多次提及的「政改論」思路一致,其中關係到執政黨「前途命運」的說詞也與溫家寶的「政改」論如出一輒。很顯然,這是為溫的言論造勢。

四天後挺溫派「二論」出爐

10月25日,挺溫派在《人民日報》又打出第二論,署名仍然是鄭青原,題目是《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二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容2,300字不到,還是呼籲轉型,可以看出為同一人所寫。


10月25日,《人民日報》推出第二篇「鄭青原」的評論《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未來——二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網絡截圖)

在二論中作者說:「當前,我國人均GDP已近4千美元。從國際經驗來看,這個階段既擁有繼續發展的有利條件,也處於發輾轉型的關鍵時期。環顧全球,成功啟動現代化進程的國家不在少數,能夠持續推進現代化進程並最終獲得成功卻不多見。不少國家在邁入現代化進程後,最初的發展勢頭相當不錯,後來卻出現停滯甚至發生逆轉,關鍵原因就是沒有及時對發展方式作出調整。對於我國而言,要成功應對挑戰,保持現代化的連續性,就必須把握全局、抓住機遇,使發展方式的轉變,由市場的自發走向改革的自覺。」

同樣,二論保持文風不變,開場一句:「我國經濟社會領域正發生著一場深刻變革。」以對仗結尾:「機遇稍縱即逝,轉變刻不容緩。」

兩天後倒溫派突施冷箭 「三論」被「借腹生子」

挺溫派的兩篇長篇評論,沒有政治性表態,沒有四項「堅持」、「不動搖」等左派言論字樣,給外界留下較大的想像空間。

不過,僅兩天後的10月27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又發表第三篇長篇評論,署名照樣是「鄭青原」,內容字數明顯多過前篇,達2,800以上,題為《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三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這篇評論不但沒有按照前兩篇的發表節奏(4日一文),且一改前兩篇的風格,不再「飄逸」,不再「意會」,而是大白話加上大白話,竭力美化中共已經取得的所謂三十年的「政改成果」,不加掩飾地歌功頌德,類似過去江系要求大力宣傳江執政在內的中共後三十年的「巨大成就」的調門。

在「三論」中「鄭青原」的文風大變,而且「鄭青原」也不遵守他原來的行文規範。開場是一段假大空議論,結尾也是一段空大假的口號。文筆粗俗,直白,是一副政工口吻。


10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第三篇「鄭青原」評論《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三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此文被指倒溫派「借腹生子」。(網絡截圖)


被視為「倒溫」的第三篇「鄭青原」評論在人民日報發表前一天提前上了新華網首頁﹐並在內文一些字加黑。(網絡截圖)

據悉,這篇所謂「三論」的署名評論,早一日(26日)已由新華網發出通稿,各省市黨報27日多同步轉載。發表的第二天,10月28日,還組織所謂人民日報的「網友熱議鄭青原文章:政治體制改革要把握正確方向」,以表達「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的「民意」。

外界認為這種規格,顯示評論並非《人民日報》一家之言,至少經過中宣部或中央書記處審核。由於評論立意與溫家寶在五中全會前頻頻發出政改呼聲大相逕庭,外界反響很大,有分析指出該文極有可能成為內地輿論再次圍剿溫家寶的「政治宣言」。

《蘋果日報》專欄評論員李平先生發文驚呼「《人民日報》吹響反溫號角。」他評論道:「文章貌似呼籲推動政改,但一邊斷然否認中國改革開放 30年來政改滯後,另一邊為政改畫下『四個堅持』的紅線(堅持中共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堅持循序漸進紮實推進),其核心是否認普世價值。」宣稱「決不能照搬西方政治體制模式,搞多黨輪流執政和三權鼎立那一套。」

對此石藏山認為,明眼人不難看出,此第「三論」的作者「鄭青原」已被人冒名頂替了。「槍」是同一把,可是「持槍」人變了,從挺溫派變成了倒溫派。看來是倒溫派急不可耐,在挺溫派的第三論未到發文時間,就用「鄭青原」這個名字「借腹生子」。

挺溫派以「四論」再反擊

挺溫派照樣以原來的節奏發文,不過因為「三論」被搶,只好順為「四論」。僅一天之隔,10月29日,《人民日報》的挺溫派就又把「鄭青原」搶了回來,題目火藥味十足,一語雙關,《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四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容字數2,200,恢復常態。文風也變回,開場:「如果用一個詞概括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毫無疑問是『改革開放』。」

系列全文結尾,作者用了一個小段總結,表示要「珍視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等。


10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第四篇「鄭青原」評論《以更大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四論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此文被指挺溫派反擊倒溫派。(網絡截圖)


被視為反擊倒溫派的第四篇「鄭青原」評論﹐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前一天也提前上了新華網首頁。(網絡截圖)

挺溫派也動用了同樣的規格,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也是新華網提前一天發通稿,在28日就把「四論」在網上發表,告之是《人民日報》第二天的評論,意圖要求各省市黨報同步轉載。新華網也把此文放在了首頁中最重要的位置。


10月29日,《人民日報》發第四論,挺溫派把「鄭青原」搶了回來新華網把此文放在了首頁重要位置。「四論」的上方,放置了溫家寶會見東亞領導人的醒目題頭。內文圖片顯示,溫家寶在與越南總理阮晉勇握手時,一副神情煥發神態。(網絡拼圖)

10月28日,新華網還在挺溫評論「四論」的上方,放置了溫家寶會見東亞領導人的醒目題頭,點開後,能夠一一看到10月28日、29日溫與越南、柬埔寨、老撾、新加坡等總理們的握手照片。溫在與越南總理阮晉勇握手時,沒有與其他領導人握手的適度距離,身體與阮晉勇貼在了一起,沒有距離的重疊,左胳膊竟然都被阮晉勇的身體遮住,且溫一副神情煥發神態,越南的政改已經大步前行,溫的關切姿態與第「四論」導讀放在一起,讓外界產生聯想。

溫家寳成磨心

外界認為,最近這次在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新華網的各派角力,與最近數月內,溫家寶在海內外8次提及「政改」的背景有關。

溫不僅受到左派人士的圍攻,連中國社科院院長陳奎元也撰文公開抨擊。吳邦國、賈慶林等中共高層則在不同場合批評三權分立的民主觀念,一度引發海外懷疑溫家寶會被逼宮下台,溫家寶的相關言論被中共喉舌多次刪除。

石藏山還指出,我們在關注中共內鬥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無論是挺溫派發表的「政改」論,還是倒溫派發表的「反政改」論,其中都有一個概念被偷換,把中國和中共綁在一起。

他說:「無論是中共搞不搞所謂的『政改』,還是用誰的方式搞,其『生死存亡』、『長治久安』都與中國扯不上關係,因為他們的政改本質上不是為了中國和人民,而是為了挽救中共的執政危機與特權階層的既得利益。儘管不排除體制內有真正的憂國憂民者,但在保全中共前提下的『政改』,中國沒有出路。『政改』也救不了中共,中共的結局一定是被解體。」

相關新聞
港媒:胡溫政改言論不同音 傳媒不同調
「政改」呼聲再現 專家:中共解體是前提
溫家寶海外提政改再被「和諧」
溫家寶談話遭遮罩 金鐘指中共懼怕政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