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偉雄:和諧號傳奇

俞偉雄

人氣 67

【大紀元2010年11月22日訊】一輛嶄新亮麗的高速鐵路列車–和諧號,即將從北京車站出發,以時速300公里奔向天津,車上的乘客不禁為當今中國的經濟建設和技術發展感到滿意與驕傲,更令中國人興奮的是,不僅中國的高鐵建設在各地蓬勃發展,中國的高鐵公司還要準備進軍世界,出口高鐵列車,參與委內瑞拉、土耳其、巴西等國的高鐵建設計劃。甚至連美國都不排除讓中國的高鐵公司來參與美國未來的高鐵建設計劃。究竟中國是如何在這個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後來居上,打敗先進的日本、歐洲的高鐵公司呢?前幾天華爾街日報的頭版,針對中國的高鐵傳奇,做了深入的分析,本文也在此介紹給讀者。

高鐵技術最早由日本在50、60年代為了建設新幹線而發展出來,隨後法國、德國也加入這一產業。中國中央國營的中國南車集團(CSR)在2004年開始接觸日本的川崎(Kawasaki)公司希望日本能夠共同投資中國的高鐵公司,一起參與中國高鐵的建設,並對中國進行高鐵技術的移轉。只要是有一點商業頭腦的人都知道,科技技術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技術和所謂的know-how,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之外,如果你將自己最先進、最核心的技術移轉給同業,無疑就是打自己嘴巴,甚至有可能在自掘墳墓。

當中國南車對日本川崎提出百分之百的技術移轉要求,川崎公司當然不願意。然而中國有一項全世界都比不上的談判利器,那就是中國擁有十三億人口,是世界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中國政府與國營企業過去十幾年來都是以中國的市場為談判的籌碼,來要求外資進行合資與技術移轉。當日本川崎公司在考慮是否要移轉技術,以換取進軍中國市場的機會,另一項因素,起到了最後臨門一腳的關鍵,中國政府對日本川崎說:「你如果不要,那我們就讓歐洲的高鐵公司進來。」這正是典型經濟學所謂的賽局理論(Game Theory)。日本公司為了不讓其在世界高鐵的版圖輸給歐洲公司,只好棄械投降,同意將所有的技術移轉給中國的合資公司,並幫助中國建立所需要的元件工廠,幫助中國訓練工程師,幫助中國不斷提高高鐵行駛速度。然而,日本川崎也不願意成為冤大頭,在與中國的合資契約中載明,中國南車不可將此合資的高鐵技術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國,只能在中國國內使用,以免中國南車成為川崎未來在海外的競爭者。

不幸的是,日本川崎沒有想到他們最擔心的事,不到幾年就發生了。中國國營的南車集團,在中國中央政府的強力補助之下,能夠以更低廉的價格,打敗日本川崎,在世界高鐵市場競爭上取得領先優勢。當日本川崎憤怒的控告中國南車違反當初的契約進軍世界。中國南車則指著和諧號說「這是我們自己研發改善出來的產品,所以並不受我們當初合約的限制。」

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只發生在高速鐵路,也發生在其他許多公司產業上,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發現,中國市場是一塊看的到、但吃不到的肥肉,是中國政府用來引誘外資,吸取核心技術的工具而已,當你提供了核心技術,中國政府就會把你一腳踢開,可能還會再踹你幾下,所謂的中國投資成了黃粱一夢,短視近利的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現今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已發現了真相,悔不當初,並開始撤出中國市場。

本來商場有如戰場,彼此爾虞我詐,糾紛、仲裁、訴訟所在多有。日本以前也是如此來學到歐美先進的技術。只不過現在後知後覺的外資發現中國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其心機之深,手段之狠,令先進國家瞠目結舌。對中國來說,當中國企業吸取到歐美日本的先進技術,對中國本身的競爭力、生產力的提高及整體經濟成長當然會有所貢獻。只不過,這些經濟成長、所得提高的果實是如何的被分配,則是值得當今中國人深思的問題了。和諧號的傳奇,是建立在一個不和諧的中外合資基礎上,現在中國正以高速駛向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高速列車會讓乘客更早到下一站。但是,下一站,會幸福嗎?

@*

相關新聞
台商:中國高鐵 全來自外國科技
JR東海社長松本正之:中國建高鐵 竊自外國技術
俞偉雄:山雨欲來風滿樓
俞偉雄:經濟自由與政治民主的因果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