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之旅

客家文學作家─吳濁流

font print 人氣: 125
【字號】    
   標籤: tags:

「一入西湖感故鄉,似曾相識出迎忙,青山不致當年愁,到處花開蝶影香。」~吳濁流

出生新竹新埔的吳濁流,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作者,但是啟蒙他小說創作的場景,卻是西湖。

曾於一九二二至一九三七年間,前後任教四湖公學校(四湖國小)與五湖分教場(五湖國小),幾乎渡過了生命中最精彩的壯年生活,也在這裡開始了他創作的泉源,他曾說:「我自二十三歲來西湖鄉,至三十八歲才走,此間經過了十五年的歲月……,西湖鄉其實是我的第二故鄉。」~吳濁流(回憶西湖)

在西湖教書歲月中,因為處於皇民化年代,農民生活困苦,親身走過農家,目睹鴨母坑的學生天天吃粗黑的薯簽,也開啟他對環境、時局的不滿,也為未來創作之路埋下基礎,與場景、人物的原型亦開始浮現。

前幾年,西湖有心人士,委請長住西湖的文學夫妻藍博州、林靈夫婦以「重建吳濁流的文學原鄉」為構想,逐步完成了「吳濁流的西湖歲月」及「吳濁流文學讀本」。

長期耕讀田野的藍博州,細緻精準的為大家勾勒出吳濁流在西湖全貌,西湖鄉公所也成立了「吳濁流文學館」,小巧精緻的館藏──為收藏本室,專為存置吳濁流相關作品,為展示空間,定期安排主題。金龍窯長期認養了館設的作品,用陶藝結合文學大師詩作,也成為文學館中的特色之一。◇

摘錄自台灣文學地圖 作家人文之旅套書之《苗栗山水》張典婉著。愛書人雜誌有限公司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旅居加拿大的作家東方白近日返台,好消息不斷!獲吳三連史料基金會頒發「台灣新文學貢獻獎」外,參與基金會舉辦的鹽分地帶文藝營活動,將個人長年耕耘台灣文學創作的歷程與大家分享,當然也與文建會及公視洽談了著作《浪淘沙》改編成電視劇的計畫。
  • 台北縣出版〔北台灣文學〕叢書,匯集了許多知名作家的作品,而包括王昶雄、杜文靖、戴寶村等等著作,都曾獲得教授協會推薦為〔年度本土好書〕。叢書編輯委員指出,收錄的標準首先以人為主,不分年齡省籍,更重要的是真實性,不是歌功頌德或風花雪月,而是有活生生的感情,這也是台灣文學的精髓。〔何立心報導〕
  • 〔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日治時期活躍於文壇的台灣文學家龍瑛宗,在戰後不久隱伏孤寂終老,1999年過世。他的二子劉知甫埋首蒐集整理父親的作品,終於讓「龍瑛宗全集」問世。
  • 【大紀元6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九日電)位於彰化市的賴和文學紀念館重新整修後開放給外界參觀,文學館內展示珍貴的賴和手稿,種類有漢詩、新詩和小說等,同時珍藏賴和的生活用品像是看診時用的聽診器、衣服和帽子等,不管是想要了解賴和的民眾或是想深入研究台灣文學的人,到賴和文學紀念館來都能有收獲。
  • 位在台南市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台灣文學館最近舉辦了年度回顧展,為了表現出文學館的多樣風貌,拍攝出一系列不同角度的文學館外觀照片,甚至還把過去曾參觀過文學館的民眾也用照片一一紀錄,在回顧展中展覽。
  • 國立台灣文學館7月26日下午2時,於一樓藝文大廳,舉行「歡喜慶百萬,文化新首都」活動,邀請第99萬至第100萬每千人次幸運民眾回館,頒發館鑰、紀念證書、紀念品。立委陳亭妃、台南縣市文化處長及文化界人士均到場見證,並表達期盼鄭邦鎮館長能繼續服務的心聲。
  • 〔自由時報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紀念文學大師葉石濤逝世一週年,文化局繼葉石濤銅像揭幕及文謅謅文學演唱會後,來自海內外50多名作家昨進行葉老學術研討會,將葉老定位為台灣文學史上領航者。
  • (大紀元記者陳勤台灣台南訊)致遠三重奏由一群音樂教授組成,「詩琴畫意──致遠三重奏歲末音樂會」元月3日下午2時起於台灣文學館演講廳登場。
  • 以小說《獵女犯》飲譽台灣文壇的詩人作家陳千武,運用多篇小說、詩作對於太平洋戰爭經驗做了歷史的見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