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鬼城」10年內二次拆遷

人氣 13
標籤:

【大纪元2010年12月02日訊】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報導並稱之為「鬼城」的鄂爾多斯康巴甚新城,儼然已經成為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典型案例。然而,就在近期,康巴甚新城的第二輪拆遷又全面展開,一些在第一輪拆遷中被遷移、僅僅在新居住地生活了5年多的當地村民,又要迎來無可逃避的大拆遷。

「第一次搬遷是為了建康巴甚新區,這一次是為甚麼?」11月15日,康巴甚村移民白文義忿忿地說,2004年後,白文義和1300多戶移民搬到這裡,現在又要第二次搬遷。

「拆遷公告在哪裏呢?」鄂爾多斯張家灣康巴甚移民新村村民馬月娥,舉著一份國務院文件,硬生生地攔在了要實施拆遷的工程車之前。

二次拆遷

2009年底,康巴甚當地政府通過移民村村委會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宣佈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2004年底才陸續新建起來的移民村,將再次搬遷,之前分給移民們的土地,將再次徵用。

《康巴甚新區寨子塔村移民區土地征拆補償安置實施方案》顯示,移民們的二次搬遷,將面臨質的變化,土地要全被徵用,徵用的補償標準是每畝兩萬元,共涉及土地3000多畝。而這些耕地,早已被劃入了基本農田的範圍。

第一次搬遷後補償給移民們賴以生存的兩畝土地,要悉數再次徵用。村民白文義說,經過一次搬遷後,僅剩的每人兩畝土地,儘管乾旱缺水,卻是賴以生存的最後一塊屏障,如果再次徵用,那移民今後的生活怎麼維持。

不僅如此,建成不過6年的移民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住房,也將被統一拆掉。這裡的村民們將再一次被統籌搬遷到康巴甚新建的小區內。住到至今人煙稀少、生活不便的新區裡,不僅上學和醫療非常不便,就業也將是最大的難題。

如今,整個康巴甚移民,只有十多戶簽訂了二次搬遷的協議。從這份方案的社保政策上看,移民們雖然進入城市,但身份仍將是農民。

令康巴甚移民們甚為糾結的是,一次搬遷的遺留問題,集體商業用地和蔬菜大棚,直到今天仍在懸置狀態,何時政府能夠實現第一次搬遷時尚未兌現的承諾,成為村民們同意第二次拆遷的前提。

「二次搬遷的這個補償安置實施方案,如果真的實施,就是政府的極不負責任。」白文義算了一筆賬,按照這個補償標準,二次征地和拆遷後,他們家將獲得共計50多萬的補償款。儘管安置移民的新建小區價格比市場價便宜,但這些補償款在購買康巴甚新區的房子後,就所剩無幾。

今年6月份,為了搞清楚康巴甚新區二次征地的規模和用途,移民代表還特地到了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申請此次征地的信息公開。當時,該廳工作人員承諾會在15日內向他們公開此項信息,不過,至今,移民們仍未收到答覆。

十年造城

造城十年,在沒有任何基礎設施的茫茫草原上,一座新城已經蔚為大觀,鄂爾多斯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向國際公開招標,謀求一個超前、有特色的新區規劃,最終確定了東南亞一家公司的方案——「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城市格局從中心向四周輻射,狀似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大規模的造城運動由此展開。

近5年來,鄂爾多斯市用地指標早已透支,每年都用下一年的用地指標。因煤而富的鄂爾多斯,帶來極速的擴張夢想,這樣一座「空城」,其新開樓盤的房價已達6000元每平方米。

11月15日,康巴甚移民郭宏偉帶著媒體記者在空曠的康巴甚新區街道上參觀,這裡曾經是他們的牧場和耕地,十年之間,滄海桑田。他們住在這個空城裡,卻從原住民變為了陌生人,這是一次苦澀的遷徙。

相關新聞
中國豐都花大錢建鬼城  網友批評封建迷信
重慶擬砸7億造鬼城惹爭議
組圖:震後拉奎拉古城變鬼城 民眾心慌慌
東莞酒店如「鬼城」 下殺三折也無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