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君子絕交 不出惡聲

作者: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13759
【字號】    
   標籤: tags:

人生中有善緣就會有惡緣,如果謙恭低調的去善解惡緣,那人生中的惡緣就會逐漸減少,未來的人生必定逐步走向光明。然而,當人出於自私的觀念保護自己時,往往很難控制自己的心緒,對攻擊、欺騙自己的人大多會採用以暴制暴、以惡制惡的方式去回擊,這樣回應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惡緣得不到善解,將來說不定還有拔拳相向的隱憂。因此,古代的君子賢達,絕交時從不惡語相向,即使受到不公正對待,離開某個地方時也不去說它的壞話。修口積德,不論對任何人來講,都是有利無弊的。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一語出自《戰國策‧燕策》,大意是說:有修養的人與別人斷絕來往的時候,是不會說不好聽的話的。延伸的去品味其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品格高尚的人與自己不合的人絕交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的,因此不會懷恨在心,事後仍然會與對方保持一貫的君子風度。這是一句名言,也是一個典故。典故出自於《史記》:戰國時期的樂毅善於用兵,輔佐燕昭王攻打齊國時立下了大功。後來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不喜歡樂毅,齊國又使反間計,於是燕惠王削了樂毅的兵權,樂毅怕被誅殺,逃亡到趙國。結果燕軍大敗。燕惠王寫信欲治罪樂毅。樂毅回信說:「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絜其名。」意思是說一個君子,如果與人交絕了,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貞之臣離開了國家,亦不解釋自己的高潔之名。後來的結果是燕惠王就不再為難樂毅了。

在現實生活中,友情破裂、同事關係鬧僵是常見的事,朋友一時不忿,兩個人之間頓時反目成仇也時有所聞,於是人世間就有了絕交之說。沒有教養的絕交者們大吵大罵,甚至拳腳相向,最後發誓老死不相往來的結果固然可悲,絕交之後再用惡語去攻擊對方就更沒有道德可言。俗話說:「怨怨相報何時了」,惡緣不解永遠無法了結,到頭來仍然是自己的痛苦之源。寬懷大度,謙恭忍讓是善解惡緣的大前提,品德高尚的人心中沒有敵人。

人生中最大的困憂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在於精神上無法達到安靜祥和的心態。常懷忍讓與感謝之念,就能容納他人的過錯,不至於惡語失德。立志於修心養性的人,當以修口為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在有生之年應該珍惜光陰,找到真正的返本歸真之道,使自己的心中永保青春。
  • 這十年以來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 每到災難來臨時,人們想到的是「抗災」,「與天鬥」,「人定勝天」,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種資源來排除險情。所有的措施行動都是在災難來臨時如何應對,似乎災難來了,人才能起作用,災難未來之時,人們就無所作為。
  • 我們可以從古人的行為中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不斷的陶冶、純淨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有橫貫日月的浩然正氣,使自己的人生價值有高於物欲和世俗的昇華和輝煌。
  • 紅塵人世充滿誘惑,如果不懂捨棄,就會經常被憂鬱煩惱困擾,深陷世俗之中而不能自拔。
  • 道德高尚的人猶如翠竹一樣活在世間,在曲折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堅忍不拔、不屈不撓。
  • (shown)在古人的名言中學習歷史,就能最大限度的借鑒古人的智慧,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並敏銳的把握人生的現在與將來。
  • (shown)人生中雖然伴隨著坎坷與困境,可喜的是雲之瀟灑與水之恬靜,讓我學會了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萬事萬物。
  • 中華傳統的母親花又叫忘憂草。(農糧署桃園提供)
    Yoki幾乎沒有感受過母愛,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長大後,她正憧憬擁有一個自己的幸福家庭時,又被嗜賭的母親連累,關進了拘留所。這樣的成長過程,讓Yoki覺得前路一片灰暗,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是,轉機出現了。
  • 突然一隻狼說道:「其實,狼有狼的法則,狼也有愛心,甚至會扶養人類嬰孩,當然也不會攻擊未成年女孩,何況女孩為了救羊,決定以身餵狼,這是感天動地的故事,那二隻癱下的羊,為救牧羊女也願意捨身餵狼,這些自我犧牲精神,令狼群感動!其實,狼與人類本可諧和相處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