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思:香港「憤青」的崛起

艾克思

人氣 58
標籤: ,

【大紀元2月8日訊】近來,「八十後」每天佔據香港媒體的版面。除了抗議劉曉波被判重刑與爭取雙普選之外,現在更是投入反對建造在中共主導下、大花香港納稅人金錢的高鐵。

警察高調壓制「八十後」

一月十五日傍晚立法會強行通過預算後,引發場外上萬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憤怒,以致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等官員和多名保皇派議員在立法會裡被包圍六個小時不敢出來,警察使用胡椒噴霧,導致多人受傷。

在這以前的一月八日下午,財委會要通過高鐵預算案會議,八百警察大陣仗包圍立法會,尤其是包圍抗議者,也有製造事端之嫌。而在前一天上午,四名重案組探員突然到香港大學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學生陳巧文的父親家中,詢問陳巧文是否與他同住,又詢問陳巧文的聯絡方法。據雲當時警方正調查元旦大遊行一宗女警遇襲受傷案,要求陳巧文協助調查。顯然,這是在警告她不要參加十月八日的集會,因而被陳巧文喻為「白色恐怖」。但是一月九日上午,陳巧文在九龍塘出席完電台節目正離開之際,突然被四名便衣警員拘捕,被押至九龍城警署,後再移送到灣仔警察總部,在律師陪同下錄取口供,被指於去年十一月及今年元旦參與遊行時,分別向女警箍頸及襲擊,約下午三點半,她才獲准以五百元保釋。陳巧文否認指控,並批評警方在審議高鐵撥款的敏感時刻拘捕她,是打壓公民抗命,行為可恥。

為何一場高鐵,會引發軒然大波?這需要追溯其來龍去脈:

事緣二零零四年,中國鐵道部發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決定在全國興建「四縱四橫」鐵路網,沒有徵求香港意見,就將香港納入規劃。二零零五年廣深港高鐵廣深段動工,預計二零一二年九月廣州至深圳福田全線通車。香港則要自己負責福田到香港這一段。

香港興建高鐵來龍去脈

當時特首董建華正在陷入管治危機,不但經濟凋敝,而且因為強行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引發民憤,爆發了大遊行,連自己地位都不保,自然不敢在高鐵問題上在惹眾怒。因此責任就落在繼任者曾蔭權頭上,也許這也是北京與
曾蔭權的交換條件。所以曾蔭權再度就任後的二零零七年十月,在施政報告中將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列為香港十大基建項目之一﹔二零零八年四月,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正式批准港鐵公司對高速鐵路香港段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
計﹔二零零八年十一月,特區政府向社會公佈香港段建造方案﹔二零零九年二月,特區政府與鐵道部簽署備忘錄。由於高鐵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意義,它勢必上馬不可。

然而由於這項耗資巨大的工程沒有好好諮詢,只是對北京負責,因此引發民怨。這些意見大致有五個方面:

第一,香港是否需要高鐵?因為香港人主要去深圳,只有一成半到深圳以外。香港到深圳三十公里長度而已,也不是沒有其他交通工具,難道非得建高鐵?

第二,造價是否太高?如果真是必需,造價再高也得建。如今不是那麼必要,卻要六六九億巨資去建造,難道香港的錢多到用不完?何況許多國家的高鐵都賠錢,台灣更成為無底洞。

第三,西九總站選址是否合理?因為那裏表面是市中心,然而必須走五百公尺路轉車,就會影響人們不願在那裏上下車,不如在新界接上機鐵來得省錢與方便。

第四,不得不拆菜園村?那裏幾百戶居民多老人、農民,他們不願拆遷,為何不拆軍營或其他建築?香港年輕人特別想到中國拆遷對弱勢族群的不公不義事件也要在香港重演。

第五,會否影響民居?高鐵線路要經過九龍大角咀二十棟大樓的底下,包括挖掘與建造過程,會不會造成危樓?

八十後團結不同年齡層

這些,不但言之有理,也是應該進行討論協商的問題。然而加上共產黨的因素,一切問題都變樣了。因為共產黨習慣了「一言堂」與「強制」,也不願意傾聽不同意見,還要製造分裂。例如社會上熱議「八十後」年輕人對高鐵與公共事務的關切時,一月六日就有一群自稱「五十後的專業人士」,在報章發表全版聲明,呼籲立法會議員支持高鐵撥款。但是「八十後」也很注意對不同年齡層的團結。立法會財委會一月八日經過近七小時馬拉松會議,撥款未能通過,當時響應「反高鐵停撥款大聯盟」號召,在立法會外聲援的就有五十後、八十後、九十後,甚至只是幾歲小童,完全打破年齡界限。

還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菜園村居民的家園慘成高鐵犧牲品,為保家園,兩名土生土長的「九十後」青少年在一月十日呼籲港人站出來,一同出席十五日立法會大樓外的反高鐵集會。十二歲的馮譽良表示,八十後對高鐵的關注,有助帶動九十後主動瞭解事件。他不擔心別人說他年紀小、不懂事,「參與社會活動不分年齡」,他也反對過份激烈的行動,認為有反效果,應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意見。

年輕人創造多種形式從事反高鐵的活動,引發社會的注意力。例如一批「八十後反高鐵」青年開展四日三夜的反高鐵苦行,他們以二十六步一跪的方式由上水慢行至中環,在立法會門外通宵留守,然後繼續「苦行」,並且斷食一百二十小時。一月八日在立法會外,民眾也以嘉年華形式開展抗議活動,年輕人以打鼓、唱歌製造氣氛。抗爭者還不時大喊口號表達他們的不滿。這些吸引人的做法形成的社會運動,使支持反高鐵或重新諮詢的人數激增。

為何年輕人以空前的熱情參與,甚至可能主導這些社會運動?

八十後為何無奈與鼓噪

網上有一篇「為什麼香港八十後會鼓噪,會無奈?」的檄文,羅列十年前當政者在政治、經濟、就業、教學各方面的承諾都跳票了。例如,「十年前,硬銷母語教學,說什麼更易明白,四處賣廣告的,然後送子女過埠的,是你
們,今天,母語教學終於要下馬,送了我們去做白老鼠,然後說年青人英文水平下降的,也是你們」;「政策通通失敗了,但這整整一代人,卻成了無辜的犧牲品。」

也有的,不是個人或家庭出發,而是放眼整座城市的持續發展,思考香港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產生嚴重的貧富懸殊、社會不公的問題。例如「九十後學生」何潔泓發表文章說:「我們愛所有人,包括弱勢社群,包括在菜園村裏
種菜的公公婆婆;我們愛公平的對待每個人,所以我們爭取公義、民主地對待事情;我們尊敬對人類有貢獻的人,所以我們以和平而不是掟土彈的方式去表達己見;我們看得出、懂得分是非黑白,所以要出來『反對這樣興建高
鐵』。」

總之,九七後,香港社會出現急劇變化,現在到了進行反省與清算的時候,與香港未來命運緊密相關的年輕人,自然要逐漸成為主力,從中尋覓香港未來的出路。只有共產黨看不到這一點,或者看到了而難掩蓋心中的恐懼,必須否定新的社會精神。中共在香港的喉舌「文匯報」就扮演這種角色。一月十五日它發表一篇題目叫做「少數『憤青』絕不能代表『八十後』」的社論,誣蔑說:「他們形容頹廢,舉止怪誕,劍走偏鋒,令人匪夷所思。」

新憤青矛頭對著共產黨

十年前喝狼奶長大的義和團式「憤青」,共產黨從來沒有批評。如今這些人已經被逐漸淘汰,新的「憤青」,矛頭對著共產黨,就是「頹廢」、「怪誕」、「偏鋒」。這種政治輔導員式的語言,也是共產黨發出的哀鳴。

香港的青年走在前面,相信中國的青年也會跟上,向不公不義的社會現象開火,向法西斯蒂開火!@

《爭鳴》、《動向》 2010年2月號合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高鐵介紹景點漏竹縣  邱鏡淳:自己做
高鐵刊物把新竹縣市都惹火了
金鐘:反高鐵、建高鐵
港十大議員余若薇居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