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小說:葉落歸根(3)

一篇「紀實專訪」
靈子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說是家宴,其實全是從王朝大酒店要的菜。人家很準時地送到了,開著送餐車,抬著保溫箱來的。上菜的同時一一報了菜名。陸伯伯正讓淑賢付錢,而唐舅早買了單,原來菜也都是他點的。

陸伯伯忙說:「別,別!是我家宴請招待,怎麼還讓你拿錢呢?」

唐舅說:「大姐夫,把你的錢放起來吧!」

陸伯伯說:「怎麼一頓飯錢我還拿得起呀!」

他們還要爭辯下去,華姨和緩地說:「分什麼你的我的,大傢伙圖的樂合,團長拿就拿了!」

說得大家心悅誠服。

唐舅說:「說得好!以後咱們都在家吃,說話隨便,我包了!」

他不想讓別人爭,緊接著說:「好了!團長就這麼定了!下邊團長宣布:開宴!喝什麼,自行其便,但杯子不許空著。」

我和淑賢給大家斟酒、倒飲料。就陸伯伯倒一小杯白酒;啤酒就唐舅喝;其他人都是果汁。

唐舅又說:「好!大家舉杯,為亙古少有的六十年重逢乾杯!」

喬舅顯然感動了,慢悠悠地說:「是呀!六十年一個甲子,天干地支相合才六十年一輪回!我們是丁亥年出去的,今年回來正好又是丁亥年,整整相隔一個大輪回呀!」

於是,大家碰杯、乾杯。

唐舅又說:「下面邊吃邊談,一個一個地自報家門。推心置腹,說說心底的話。我們都年近八旬了,下次老哥幾個再相聚,可能得到天國裡去了。現在在家裡,可以暢所欲言了吧?」

他又像是問我和陸伯伯。

不需回答,他停頓了一下,又清清嗓子說:「還是我先開頭。本人美國唐營公司總裁,信仰基督教,心直口快,沒有假話。為什麼到現在才回大陸呢?我對中共那一套騙人的東西,老是看著不順眼,聽了不順耳。特別是當官的說話,總像念經似的,和正常人的思路不一樣。我在美國看了四、五千人的聲援退出中共黨(團)大遊行,現在已退出二千六百萬了,它的壽命不長了!這次三位同學相約回來,主要是看看順福兄,望望故里的鄉親,會會大陸的基督徒。難得相逢,再乾一杯!」

唐舅的開場白,真是直截了當,不管觀點如何,讓人感到是掏心話。大家雖說都很興奮,也不能一再乾,可都喝了一些。我知道,在國外沒有像咱中國人那樣強行讓酒的。

唐舅指點著喬舅,意思是讓他發言。

喬舅說:「鳳海兄說得很好!年逾古稀之後,隨著歲月再增,越來越添空虛,覺得錢財是身外之物,信奉佛教,但還不算居士。我這個董事長早就放手、不管實事了。炎黃子孫,都想葉落歸根,這回就是要訪訪這個根。耳聞目睹這個黨是個怪物,愛中華不等於愛它;反對它也不是反華,我看更是愛中華。今天我們為愛中華古國而來,大家在這裡相會一堂,碰杯!」

「該慧敏女士的了!」

唐舅笑著說。華姨示意讓陸伯伯先說。

「東道主,得最後唱壓軸戲!」團長好似以決斷的口氣說。

華姨只好講了:「故土、高齡、再聚首,緣分!本是民間私訪,在這個環境下,還是報個名號好:觀光考察團。給我也現掛了個副董事長的名堂,中共喜歡『假、大、空』,只得順其所好了!」

這真真切切的話語,使大家都笑了。

(未完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次他們回故土來,除了招商引資專案外,要求是民間觀光考察,私下自由走訪。市裡雖然重視,但又不便出人陪同。市委曹書記說,讓報社找個人當當嚮導,順便報導報導吧…
  •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得下肢癱瘓了;「六四」時,剛結婚不久的兒子,死在了天安門廣場;還有陸伯母和他兒媳婦,……
  • 從張大夫診室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老院長當年種下的杏樹。可是張大夫簡直顧不上向窗外看,只要出診,病號滿滿的。這一天,隨著叫號,病人來到張大夫面前。張大夫見了病人大吃一驚:半月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兒子攙扶下站在了她面前!張大夫忍不住輕輕「啊」了一聲,問:「最近感覺怎樣?」
  • 突然一隻狼說道:「其實,狼有狼的法則,狼也有愛心,甚至會扶養人類嬰孩,當然也不會攻擊未成年女孩,何況女孩為了救羊,決定以身餵狼,這是感天動地的故事,那二隻癱下的羊,為救牧羊女也願意捨身餵狼,這些自我犧牲精神,令狼群感動!其實,狼與人類本可諧和相處的⋯⋯」
  • 劉佳聽到「為它賣命,能好嗎?」這句話,感覺自己從牢籠裡跳出來似的,大聲說:不好,當然不好,我就是被這個邪黨害苦了!從小到大聽它的話,結果怎麼樣?拚命工作,剛到中年還被一腳踢開!讓多生孩子,生了養不起了,還不是自己的孩子受罪!它哪個政策是為老百姓著想?瘟疫來了,全國封控,控制不住了又全面放開,拿民生當兒戲。
  • 茂利一邊裝菜,一邊對大車司機說:這岔路口把兩塊地分開,東邊的老地用老法子種,菜好看還好吃,我們西邊的差點誤入歧途,我就是聽了好人言,三退了,得到神保佑了。人活著啊,走什麼路,選哪邊太重要了,你選正的神就保佑你,你給壞的邪的站隊,就沒個好。遇到岔路口,可得好好想想走哪邊。
  • 老蒙在離休前是個「長」,「平穩著陸」退下後,買花草,認識了老鄭。一來二去熟了,老蒙跟老鄭說,現在朋友多數相互利用,稱兄道弟也不見得為情誼,我們的花緣比金子珍貴。
  • 記得我整個小學階段好像都在撿破爛,學校每學期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上交多少斤廢鐵,還撿過廢紙。家裡能上交的東西都交出去了。那垃圾箱,臭水溝我們都不會放過。我們很大一片家屬區的孩子都在同一間學校上學,全校的學生都要求撿廢鐵,到哪裡去撿呢?
  • 大陸知名媒體人江雪的文章《長安十日——我的封城十日誌》,記錄了一些封城細節和感受。在嚴厲控制言論的牆內,作者只是用平和的文字表述,但仍然難掩內心憤怒的吶喊。
  • 郭晶是位社工,她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思考、細膩的記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了城裡人們的恐慌、懼怕、焦慮和堅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