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經濟民族主義 中國與外商關係惡化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天宇綜合報導)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政府近幾個月來採取強硬政策及強化國內競爭,使得北京與外國公司的關系開始惡化。許多與中國有長期經驗的跨國公司高管、律師以及顧問表示,政策的變化顯示,北京繼續採取向國有企業傾斜的政策,同時重新評估在2001年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保證向外國企業開放市場的立場。

最新一輪攻擊來自浙江省,該省的官員週二(16日)扣押了大批向包括Hermes、Hugo Boss、Tommy Hilfiger、Versace及Dolce & Gabbana等世界級名牌服飾,抨擊他們沒有達到中國的品質標準。

外國科技公司的高管稱,非常關注去年底中國政府公佈的採購規則,認為那些規則有利於所謂擁有「自主創新」的中國本地供應商。如果實施那些規則,外資將難以競標數百億美元的合同,包括計算機、電信設備、辦公設備及其他貨物。

今年2月1日實施的專利法規也將大大增加外國包括醫藥在內的知識產業在華營運成本,並授權中國政府強制外國醫藥公司以中國規定的價格授權當地公司生產。

多個行業的高管稱,中國一直在拖延實施當成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的市場自由化。生產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外國製造商表示,他們正在被排除在大型的再生能源項目之外。

中國政府監管有效地限制了外資保險業的投資上限。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統計,截至去年六月,外國公司在人壽保險市場僅有4.7%的份額,在財產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市場僅佔1%。

美國Schwabe, Williamson & Wyatt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德爾說,「我是親中國的,支持在中國經商,但過去一年在中國發生的事態令人十分擔心。」

中國政府官員否認收到任何中國經商環境惡化的投訴,但也有一些跡象表明中國高層也注意到了這些關注。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召集了20多個跨國公司的中國高管在本月早些時候一起集會,並標榜其為「聽取令人關注問題的機會」。一位與會者稱,陳德銘承諾中國將「堅定不移地繼續」開放市場,但他也批評西方保護主義。上週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誓言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實施對外開放的政策」。但同時承認,與外國投資者接觸不夠,並承諾增加互動。

許多外國管理人員說,他們看到了在經濟衰退期間中國經濟民族主義高漲,同時對西方經濟管理表現出的新蔑視。

北京一家諮詢公司BDP董事長克拉克說,經濟危機和衰退讓那些反對開放市場的勢力有恃無恐。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在今年一月在美中商會演講時稱,「最近發生的事件,特別是廣受批評的谷歌事件,都提醒我們外國和美國公司在中國營運中碰到的不斷挑戰。」

在中國政府努力培養國有企業成為主導行業的「全國冠軍」的過程中,民族主義的跡像非常明顯,私人公司和外國公司通常被犧牲。無論是航空業、煤礦業還是奶製品,政府政策遠遠擴大國家所起的作用。

一年前,中國監管機構拒絕了可口可樂公司對中國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的收購,宣稱這會排擠小企業和提高消費者價格。但是即使這兩家公司合併,也只佔中國果汁市場的20%,為此外國稱此舉為保護主義。

去年七月,正當國際礦業和中國鋼鐵行業緊張談判鐵礦石價格的時候,澳洲礦業巨頭力拓的四名高管被拘留,最初被控竊取「國家機密」,後來又被改控以行賄和竊取商業秘密罪。力拓否認任何不當行為,還在等待該案的審判。

谷歌公司遭遇的困境更加突出。由於長期遭到中國審查制度的困擾,電腦網絡不斷受到中國黑客的攻擊入侵,這家搜索巨頭今年1月12日威脅退出中國。谷歌預計不久將關閉其中文網站Google.cn,從而中國本地公司將完全控制擁有4億網民的互聯網搜索市場。其它幾十個跨國公司也遭到了類似的攻擊。

北京律師事務所Wilmer Cutler Pickering Hale and Dorr的執行合夥人羅斯表示,谷歌事件起到了催化劑作用,引起了各國政府、各公司董事會以及其它利益攸關方對「在中國做生意很難」的覺醒。

雖然所謂的強制許可的專利規定並非中國一家所有。但是,中國的製藥工業由國有企業主導,西方律師擔心新的規則將使它們獲利。

另有一條法律規定,外國公司支付中國員工至少2%的發明利潤,除非員工明確放棄這一權利。孟德爾律師稱,該法的這個新要求,使得跨國公司失去了對自己研發部門的產出的絕對控制。

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的西方高管拒絕公開發表評論。但在去年12月,一群來自北美、歐洲和亞洲的34個企業組織致函中國三名政府部長,將「自主創新」的採購政策稱為是對外國人的歧視。而中國官員否認政策是歧視性的。

也有一些人對在中國的經營表示樂觀。一份去年對美中商會成員的調查顯示,有93%的企業對自己未來5年內在中國的前途表示“樂觀”或“比較樂觀”。該商會主席普爾(Robert Poole)稱,商會對這些政策有些擔心,但是相信中國繼續改革開放的主格調仍會繼續存在。

律師事務所Orrick, Herrington & Sutcliffe的執行合夥人斯蒂芬斯對於中國逮捕澳洲礦業公司的4名僱員表示擔心,稱整個力拓事件影響所有外資出入中國的風險仍然存在。

一些行業目前尚未受到明顯的阻礙。例如,大眾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去年在中國車市發展中獲益匪淺。但是,據中國國營媒體報導,中國政府計劃到2015年,將國產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從去年的44%上升至50%。

對於在中國的許多跨國公司來說,今天的利潤是過去多年投資的結果,其中大部分由中國政府為吸引外資而製定的優惠政策所得。現在,是他們希望進入一個巨大市場的夢想成為現實之際,中國已經非常的繁榮,不再需要很多的外國資金。外資增長速度大大低於中國其它經濟,在2009年僅佔中國GDP的1.8%,遠低於1994年頂峰時期的6%。

長期以來,北京一直懷疑西方會在其經濟崛起時諸多的掣肘。分析人士稱這種不安全感使得中國領導人想在經濟中限制外資的存在。

北京律師事務所Wilmer Cutler Pickering Hale and Dorr的執行合夥人羅斯指出,儘管仍有人支持開放,但有更大的聲音,要求推動中國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版力拓 華裔遭中共虐拘2年 奧向胡施壓
世界各國反腐 眾多中國外企日子難過
逾越治外法權 北京管制外商海外資產
中國新採購法對外國企業設限 外商不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