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胎稅或引爆貿易戰 中共恐慌

人氣 15
標籤:


美國日前公布「輪胎懲罰關稅」,引發中國政府譴責之餘,啟動肉雞雙反程式、投訴世貿組織、商務部更表示要做好持久戰準備。但自全球經濟衰退,各國或多或少都採取貿易保護政策,中共的一連串激烈反應引人側目。分析指,全球貿易保護會使「世界工廠」中國外貿出口大幅萎縮,失業增加民怨沸騰,動搖中共的將是政權的「合法性」。

九月十一日,美國政府宣布,從二十六日起,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稅率第一年為35%,第二年30%,第三年25%。而此前徵收的關稅不到4%。這是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發起的首例特保調查,也是案值最大的一起。

中國商務部旋即以罕見的嚴厲口吻譴責美國開了「惡劣先例」。十三日,中國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部份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式;十四日,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美國輪胎關稅。官方媒體、網路更是一片對美討伐聲,要求採取報復措施。


九月十三日,中國宣布對原產於美國肉雞產品,.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式。
圖為十四日北京一家超市銷售凍雞。(AFP)

不過,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不贊成中國採取貿易保護策略。他認為中國是貿易順差國,一旦挑起貿易大戰對中國更不利,對貿易報復措施要慎行。

中國的反應強烈也讓世界吃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強調,中方實際僅用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迅速作出報復行動,中美貿易戰「實際已打響」。《洛杉磯時報》說:「美國在華企業應準備面對來自中國的強烈報復性反應。」

路透社稱,以往的貿易糾紛,中國多停留在口頭抗議,而此次中國反應相當高調且強硬,在外交辭令加上實際制裁。報導分析,正力促外貿復甦的中國或許旨在敲山震虎,謹防其他國家仿效美國。



沉重打擊中國輪胎企業

美國這一舉措無疑沉重打擊了中國輪胎出口企業。輸美產品占50%以上的華南輪胎公司在第一時間宣布將出口美國的產品價格提高35%,提價後每月銷量會下降一半左右,估計達到十五萬條。他們表示,所能做的就是「提價、終止合同、轉移訂單。」

同時,很多輪胎出口企業請求政府提高輪胎出口退稅,以解燃眉之急。華南輪胎公司總經理周勇志表示,「我這幾天都沒歇過,到處商量對策!」他認為,中國輸往美國的輪胎將大幅減少,企業希望輪胎出口退稅能提高。

幾乎占中國汽車輪胎出口量半壁江山的山東省,其最大的輪胎企業成山集團每年50%輪胎向美國出口,若按去年對美輪胎出口額為一億美元,加徵35%特別稅,該集團則需多繳納四千萬美元關稅。他們表示:「公司現在基本不接來自美國的訂單。」

在中國工信部、商務部等十五日召開的與主要出口輪胎企業代表商討對策的緊急會議上,有多家輪胎企業表達不會放棄美國市場的態度,伴隨而來的將是提價,他們說:「是集體提價,如果不提價,出口美國輪胎企業將集體虧損。」

十七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周文重稱,最壞的結果是,美國加徵輪胎關稅的做法可能成為一個先例,其他行業可能會紛紛提出申請。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周世儉也說,這相當於打開貿易保護的潘朵拉魔盒,很可能引起美國其他行業或世界其他國家的效仿。


「貿易保護」風潮愈演愈烈

不過,貿易保護不是從現在開始,隨著全球經濟衰退,各國或多或少都在採取貿易保護政策,由多家獨立智庫、世界銀行及英國政府支援貿易問題研究機構(Global
Trade Alert, GTA)九月十四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貿易保護主義風潮正在襲來,近期的中美貿易摩擦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印度今年二月宣布,只要原產地為中國的玩具,無論從哪個國家或地區進口,一律禁止進口。(AFP)

報告稱,現在各國政府正在計畫、但尚未付諸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多達一百三十項,其中包括提供政府援助資金、提高關稅、給予出口補貼等。譬如,俄羅斯正計畫全面提高關稅;南非正修改政府採購條款照顧本土企業;日本則在調整衛生政策,以限制食品進口。

GTA的報告還稱,把中國作為貿易保護措施標靶的國家最多。五十五個國家已通過傷及中國出口商品的保護性措施,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和日本。

自中國二零零一年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輪胎稅」是美國第一次運用「特保條款」對中國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而根據WTO規則,相關國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國的制裁方案對中國輪胎實施制裁。

巴西日前已決定,從九月九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小汽車用輪胎徵收每公斤零點七五美元的附加稅,實施期限為五年。中國涉案企業有四十三家,涉案產品八十二點八萬條,涉案金額近七千萬美元,令中國輪胎今後出口巴西將十分困難。阿根廷也在效仿著巴西與美國。

就在中國強烈譴責「輪胎稅」之際,九月十七日,美國鋼鐵公司向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對中國進口的某些鋼管徵收最高90%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不過,中國也並非是「挨打」的角色。據米爾軍情網消息,中國關稅總局近日對韓國的現代制鐵公司出口的發掘機用輪胎部件鏈軌,關稅率由5%擴大到12%。並對前幾年韓國出口的鏈軌追收稅金。韓國駐華使館表示「僅每年關稅追加資金一項就達二千萬人民幣。」

今年四月倫敦峰會上G20的承諾還言猶在耳,但「大難來臨各自飛」,迄今各國已推出一百多項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經濟學家表示,預計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0%。因此,九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在美國匹茲堡召開的G20峰會,貿易條款備受關注。

中國「世界工廠」風光不再


近二十年來,中國「世界工廠」和美國消費大軍彼此依存。但去年爆發的金融危機迫使花錢大方的美國人不得不縮緊錢包,美國和歐洲等主要出口市場的需求大幅度「蒸發」,中國的生產成本也逐漸拉高,出口貿易屢屢「碰壁」在所難免。


中共在全國各大碼頭放大量空集裝箱,維持經濟繁榮的假象。
圖為天津港碼頭有警車看護。(AFP)

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今年以來直線下落。據Alix
Partners企管顧問公司五月的調查,中國已將全球生產成本最低的地位,拱手讓給墨西哥和印度,落居第三名。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風光不再。

該公司稱,二零零五年中國製零件抵達美國西岸港口的價格,比美國製零件平均便宜22%,到零八年差距已縮小至5.5%。而零五年中國製零件比墨西哥製便宜約5%,到零八年反而貴20%。

有資料顯示,中國的外貿在持續下降,九月十一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八月出口同比下降23.4%,進口同比下降17%,貿易順差為157億美元。特別對美國和歐盟出口下降分別為21.8%和26.6%。今年一至八月,對外貿易累計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22.4%。出口下降22.2%;進口下降22.7%。累計貿易順差減少19%。

因此,中國對於任何「貿易保護」措施都尤為敏感。目前,商務部已啟動緊急預警,監控貿易摩擦。並表示,將在匹茲堡召開的G20峰會上繼續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該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十五日說,「這是一場最辛苦的戰役。」

中美貿易爭端由來已久

可是,美國限制中國進口並非從今天開始,也絕非始於輪胎。美中貿易逆差一直是貿易衝突的導火線。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配額逐步取消,貿易往來迅速發展,特別對華貿易赤字不斷突破歷史紀錄。今年七月,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同比增長16.3%,升至三百二十億美元,其中對華貿易赤字繼續擴大至約兩百零四億美元。

早在零二年三月五日,布希宣布對十類進口鋼材加徵8%~30%的關稅,期限三年。二十六日,中國和歐盟開始向世貿起訴。巴西、日本、新西蘭、挪威、韓國和瑞士等國也對美國提出投訴。次年七月,世貿裁決美國敗訴,之後布希放棄這項關稅。

在布希執政的八年裏,美國產業界曾提出六起針對中國的特保案,其中四起被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判定成立,但均被布希否決。而在奧巴馬時代,中國貿易摩擦升級,這出乎中國對「一臉和善」的奧巴馬的預期。

今年六月,美國與歐洲聯盟聯手向世貿組織控告中國抑制原物料出口,以支援當地的製造商。並控告中國對進口汽車零件課稅、對外國金融新聞供應商採取限制措施。

美國媒體報道,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就同意了「特保條款」。正因為中國接受這個條件,當時對中國入世存有巨大爭議的國會才予以放行。儘管如此,中國媒體近期報道,該條款至少被一些中國人視作「不平等條約」,因為美國與其他貿易夥伴並沒有類似的協定條款。


奧巴馬否認「貿易保護」

今年四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接受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對中國輸美輪胎發起特保調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聲稱,中國輸美輪胎數量二零零四到零八年增加三倍以上,造成五家輪胎廠關閉,損害了美國輪胎工人的利益。

新官上任的奧巴馬在爭論了五個多月後,最終「力排眾議」批准了對中國輪胎實施「特保」。九月十四日,儘管中國激烈反對,奧巴馬仍然說,他會堅決捍衛美國的貿易權利。但他排除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的疑慮,他的幕僚也駁斥加徵關稅爭議會傷害兩國外交關係。

奧巴馬的這個舉動,被普遍認為是出於美國國內政治的考慮:回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等工會組織;強力推銷醫療保險計畫,以爭取工會組織的支援。

霍金.豪森(Hogan & Hartson)律師事務所的貿易律師米佐林(Nikolay Mizulin)認為,中國正在試探奧巴馬對貿易問題的態度。九月十七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周文重弱化了雙方輪胎貿易爭端可能引發兩國貿易戰的可能性,他說,這可能成為其他行業效仿的先例。

不過,「輪胎稅」似乎對中國出口整體經濟價值並無太大影響。據《華爾街日報》引述中國橡膠業一位管理人士的話說,美國關稅將給中國出口每年帶來十億美元的損失。而去年中國對美出口額為三千多億美元,照此計算,中國的損失不到千分之三。


「世界工廠」中共政權維持支柱

過去十年,「中國製造」席捲世界市場。到二零零六年,中國玩具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高達70%;鞋類出口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53%以上;紡織品從一九九五年起連續十年保持世界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這個現實,令世界各地很難有商家對「Made
in China」說「不」。

隨著世界工廠的興旺,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在國民生產總值(GDP)中所占份額也在不斷攀升,二零零零年還只有44.5%,零四年就已升至近70%,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柱。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也越來越高,以此維持著GDP二位數增長。

但近兩年,中國三大出口產業:紡織品、製鞋以及玩具廠家,在中國兩個經濟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接連倒閉,據報道,外資紛紛撤離,有數萬家企業關門,數百萬就業崗位喪失。隨著全球經濟衰退、勞動成本提高和原材料價格飆漲等多重打擊下,這座「世界工廠」的前景日趨黯淡。

有分析家稱,實際上,「世界工廠」是中共維持政權的支柱,主要拉動GDP增長的外貿出口如今持續萎縮,此時又爆發中美「輪胎」風波,無異是雪上加霜,或許還引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世界工廠」該如何生存?中共政權又如何維持?


史上最嚴重「貿易戰」致經濟大蕭條

對於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WTO總幹事培瑟爾.拉米曾警告說,「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孤立主義和以牙還牙的報復措施所帶來的危險是毀滅性的。」

回顧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時作為「世界工廠」的美國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黑色星期二」股票市場大崩盤,跌了82%,「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正式開始。

時任美國總統的賀柏特‧胡佛(Hebert
Hoover)企圖控制危機,但卻越搞越糟。他採取了一系列反危機措施,三零年美國國會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數干項進口商品課以60%高關稅;結果各國相繼採取報復手段,形成史上最大的關稅壁壘。

根據統計,相較於一九二九年,三四年全球貿易規模大幅萎縮約66%。這場由美國發起的貿易保護主義大戰,不僅令美國經濟正式進入寒冬,失業人數從二九年的3.2%上升到三三年的24.9%,四分之一的勞工失業。並使經濟危機擴散到全世界,幾千萬人失業,加劇了世界經濟大蕭條,並被認為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一九三二年,法蘭克林‧得雷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獲選為美國總統,他推動了「新政」(New
Deal)以解決美國的經濟危機。國會也配合通過設立「工作改進組織」(WPA),負責為美國人民提供工作機會。

美國於一九四一年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大蕭條也隨之結束,「轉危為安」。由於成為二戰盟國的軍事大後方,美國經濟迅速恢復,戰後一崛而起成為經濟和軍事超級大國,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並重新劃分世界政治格局,開啟了「冷戰時期」近半個世紀。

「貿易戰」加深北京政治經濟危機

不過,與當年「天賜戰機」「友邦、政民同心」的世界工廠美國迥然不同,中國「世界工廠」的經濟衰退,因民怨沸騰很可能引爆一場嚴重的政治危機。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對美國輪胎懲罰性關稅做出如此不尋常的激烈反應顯示,在全球性需求疲軟的形勢下,保持外貿出口對於北京是如此的重要。

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在質疑中共政權的非法性,中國經濟增長成為它炫耀「暴政合法」的資本。而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來源於對外出口。因此中共為保政權不惜一切來保全出口導向的政策,維持出口,留住外資、維持「世界工廠」成為它無奈的唯一選擇。

九月十六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的「中共竊國六十年系列研討會」上,美國華府《大紀元時報》社長、華府論壇召集人聶森說:「今天的中共,只不過是為了欺騙西方社會的投資、為它輸血而把過去赤裸裸的酷刑和殺戮藏入了『和諧』假幕的背後。」


九月十六日晚,(左起)沈婷、高大維、魏京生、聶森、熱比婭、(右起)章天亮、孫延軍等
著名人權領袖和中國問題專家、專家學在美國華府論壇系列研討會上,反思中共竊國六十年
的惡行,奉勸中國民眾從自身做起,自我覺醒,從內心遠離邪惡。
(攝影/奚明)

來自香港的中國冤民大同盟主席沈婷在研討會上說,在中共所謂的「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果」的今天,中國有兩千萬上訪大軍。「農民失地,城市居民的房屋被強拆,中共永遠不會執行憲法,都是以命令代替法律。」

沈婷說:「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現在中國訪民什麼都沒有了,他們不懼怕中共抓捕,每次抓捕,出來之後,他們站起來,再往北京走。」她表示,他們成立了中國冤民大同盟,以集體的力量共同抗暴,不讓中共以所謂「人權最好時期,經濟飛速發展階段」欺騙國際社會。「中共倒臺的一天就是我們的希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