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傳說與習俗

font print 人氣: 94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2日訊】今年6月16日是陰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五節」、「重五節」、「端陽節」。它和新年、中秋並列為最重要的三個中國傳統節日。

「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古人稱初一為端一,初五則為端五,五月初五有兩個五重疊,所以又叫做重五。陰曆是以天干紀年,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五月則為午月,古人又把初五稱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又叫端午。

端午節的傳說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最為大家所熟知的端午節傳說就是紀念屈原。

相傳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裡面丟,說是讓魚蝦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原屍身。一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原。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各種方式來紀念屈原。

以下是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楚國人因不捨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相救。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藉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吃粽子

據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這可算是粽子的起源。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但是當時,吃粽子並無特別的紀念意義,只是當作一種時令食品而已。

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品。

俗諺說:「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意思是粽子一出現,歲序便轉入夏季,不僅只是點綴節景。

懸掛鍾馗像

在江淮地區,幾乎家家懸掛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 小,小鬼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明皇喝問,大鬼說:「我叫鍾馗,是終南山的進士,因面貌醜陋,應考不第,便自盡了。現在我誓為 陛下除去天下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驅五毒

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過去民間把蛇、蠍子、吳蜙、壁虎、蛙或、蜘蛛叫「五毒」。到了端午節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或貼在門、窗、炕上,或繫在兒童的臂上,以避諸毒。有的還剪成裝著五毒的葫蘆圖像,表示用葫蘆把這五毒給鎮住。有的地區把五毒串成長串,在它們上端繫上艾草、菖蒲,然後在下端穿上三瓣大蒜組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劍將它們斬除,大蒜表示鎖,將它們鎖住殺死。還把它掛在門前顯眼的地方這叫「懸端午景」。

飲雄黃酒 百病多遠走

中國大部份地區端午節有要飲雄黃酒的習慣,雄黃,又名雞冠,是一種礦物質也是常用的中藥,對各種皮膚真菌和金色葡萄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端午家人團聚喝雄黃酒有驅走百病,塗在小孩的鼻 子、耳朵、並在額上畫一個「王」字,有健身驅邪作用的意思。諺曰:「五月一日至五日……塗耳鼻以雄黃,曰『避蟲毒』。」人們在仲夏的端午節喝上幾口雄黃酒,寄寓能驅走百病的願望,所以,俗諺曰:「飲雄黃酒,百病多遠走。」

懸艾草

為了驅除疾厄,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兩者皆可入中藥。艾葉可制灸,是傳統中醫針灸療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症。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藥了。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並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舊時縫製香包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女紅,但現今民眾多向商販購買。市售香包種類繁多,除了動物、花、鳥、還有流行的卡通造型,令人愛不釋手,每逢端午,各地都可見民眾在販賣香包的攤子上選購各式香包。

端午節可說是現存的重要節慶中,歷史最悠久的。由現代的眼光看來,祖先對端午節的看法確有其獨到之處:在這初夏蟲疫滋生之際,以端午節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

八百多年前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詩曰:

乙卯重五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的喝起酒來。從中看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之意,又有衛生保健之功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陳瑋臻台北報導)端午節即將來臨,肉粽更是不可或缺的端午美食,而在餡料方面,經常可看見豆干、豆丁等蹤影,然而這些豆製品真的安全嗎?對此消基會到市場及量販店抽檢32件豆類製品,進行防腐劑及殺菌劑(過氧化氫)的檢測,結果發現,32件樣品中有4件樣品檢出過量防腐劑或殘留過氧化氫,且全部為干絲樣品,所占比例為12.5%。
  • 今年台南市龍舟錦標賽訂於6月12日至16日在台南運河舉行,全部賽程於晚間進行,端午節當天還舉辦大型晚會,台南市府邀請全國民眾齊來共度佳節。
  • (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阿公阿嬤!端午節快樂!』嘉義市美的幼稚園行善敬老自幼紮根,在端午佳節來臨的前夕,表演祝賀舞蹈跟長輩們同歡樂,還邀請長輩們進龍舟吃肉粽!體驗不一樣的吃粽方式,長輩覺得新鮮直說:『龍船是在水上走,現在在路上跑耶!真有趣!』還說『小朋友來餵粽感覺特別好吃,吃ㄧ歲多活一百年!!』
  • (大紀元記者李晴玳高雄報導)端午節將屆,為關懷旗山區弱勢家庭與災區民眾,高縣府特別結合縣內各慈善團體共同主辦「粽情四海、端午飄香」社區關懷活動。10日上午志工們齊聚鳳山慈濟宮包粽子,大家共將滿滿的心意包入粽子裡,藉由粽子傳送溫情,陪伴弱勢朋友過佳節。
  • 高雄縣政府衛生局今天公布端午節粽子及食材抽驗結果,30件中有2件菜脯或蘿蔔防腐劑及1件蝦米漂白劑超過國家標準,通告業者下架,並請製造商轄區的縣市政府衛生單位處理。
  • 高縣衛生局抽驗市售端午節食品,抽驗30件,不合格產品3件,其中2件菜脯檢出防腐劑苯甲酸超量,一件蝦米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
  • 端午節即將來臨﹐華商會代理事長杜彼得6月10日在該會辦公室宣布﹐將於 6月16日端午節中午12時在飛越皇后二樓牡丹廳﹐為耆老舉辦聯歡餐會。除備有自助餐美食外﹐還有娛樂節目表演及現金和植物園門票等禮品大抽獎﹐場地有限 ﹐請60歲以上的耆老報名。
  • (大紀元記者郭益昌台灣彰化報導)粽子是端午節相當受歡迎的食物之一,彰化縣衛生局希望大家都可以吃得衛生安全以外,更吃得健康,快樂過端午。除了對一般市售的商品做抽檢稽查外,於11日上午會同彰化縣消保官簡金晃至大潤發員林店現場稽查並宣導食品安全上的小常識。
  • 在社會大眾的關懷下,以收托0-6歲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兒童為主的台中市家扶發展學園,由家長會會長徐品淳,引薦美商理想家公司台灣分公司到學園慰問,並邀請親善大使湯蘭花11日到學園共同參與『理想家送愛心到家扶』的活動,湯蘭花說,這是第一次接觸到發展遲緩兒童,家扶經營早期療育這一塊,實在是不簡單。
  • 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中壢市「統一超商7-11夜市門市店」有感於許多弱勢家庭仍為著孩子的溫飽而發愁,11日配合新明國小「分享愛‧慶端午」活動與社會善心人士共同捐贈新明國小愛心粽子100組,超品牙醫診所溫泳淇醫師就帶頭捐贈了30組,愛心讓人「足感心」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