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務員招考1154個職位空缺 各方釋疑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6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綜合報道)據多家媒體報導,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向社會公開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人員,截至5日3時30分,自治區公務員招考有1,154個職位空缺。據瞭解,空缺職位的條件只限定為漢族,而且絕大部份崗位工作地是南疆。

5月19日,各大媒體報導了2010年新疆招錄1萬名公務員,但普遍認為學歷要求偏高、備註條件要求嚴格,加上一些招考條件只限漢族,造成大量職位無人問津。

造成這種現象原因眾多,據新華社報導,新疆大學自1999年起,強化漢語教學,對全校性公共課、基礎課、大學基礎課和部份專業課實行漢語授課。

有學者認為,為何對少數民族有這種要求?因為經濟命脈掌握在漢人手裡,優先聘用漢人,少數民族失業率高,非得要「漢化」才容易找到工作。他們學習漢語是被迫,不是自願。在這情況下維吾爾文自然成了弱勢語言而會逐漸被淘汰。這哪裏是自治和對少數民族的尊重?

不要說那些與中國內地做生意的項目,就是找新疆本地的工作,漢話說得不好或不認識漢文都會在很多場合成為被淘汰出局的第一理由。在今日新疆,凡是在高層次的工作環境,會看到大部份工作人員是漢族,而底層的工作環境,如煤礦、磚窯、水泥廠的車間等,主要人員都是少數民族。

據媒體報導,在新疆氣象局這樣的單位,一千多職工中維族只有三十幾個,維族聚居的阿克蘇地區,行署糧食處三百多職工中也同樣只有二三十個維吾爾人。

政府漢化政策

中共的新疆政策在新疆境內與境外有所不同。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北京將加快維族學生移居其他省份的速度。

烏市一位教師說,中國內地的高中和初中班,每年都向新疆擴招維族生學生。「擴招把他們年輕人全部輸送到中國內地,他們在中國內地一上完學以後就留在中國內地了,就地安排,慢慢地就把他們稀釋掉了,我們這個新疆內初班 (到中國內地上初中),現在每年都在擴招,從剛開始的七百人,到現在的五千人,今年可能還要增加名額。」

該教師稱,所謂的內高班,八成以上是維族人。「上完高中或大學以後,都就業去。中央政府有他的決策,知道了吧,維族人人口就越來越不多了。」

據官方媒體介紹,內高班全稱為「新疆內地高中班」, 由2000年開始推行,中國內地高中班學制四年,使用漢語授課。在新疆,歷來有所謂「民轉漢」的說法, 凡是少數民族中成績好的學生,都讓轉學到漢族為主的中學,之後升學就業一律優先,以此吸引維族中的精英人士加快漢化步伐,而在這個基礎上再推動「內高班」,顯示北京加快了新疆漢化的過程。

資源壟斷

據官方數據顯示,二零零八年,新疆全區GDP大約為四千二百億人民幣,但其中新疆石油公司創造了大約二千四百億,新疆建設兵團為五百二十多億,將近佔全區GDP的接近70%。

擁有兩百五十萬人的新疆「建設兵團」目前擁有土地面積七點四三萬平方公里,占新疆總面積的4.47%,佔據著新疆適耕綠地的四成。

「建設兵團」壟斷了新疆另一項主要的工業產品——棉花和棉紡。一位維族市民表示,兵團就是不穿軍服的軍人,他們佔了新疆最好的土地。

另一位烏魯木齊的維族市民對《新週刊》表示,「烏魯木齊的汽油價格,比上海還貴,北京是用新疆的資源支持比我們富得多的上海。」

根據中國官方的資料,二零零五年,新疆石油石化工業實現銷售收入一千一百億元,占自治區全年生 產總值兩千六百零九億元的42%,到二零零八年,新疆石油石化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佔全疆的20%以上,上繳的稅金約占新疆全區 財政收入的30%。新疆石油管理局員工人數隻有四萬多人,其中維族人不到百分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疆官員私放重刑犯 引發惡性槍案
台立院僵持 藍盼國營事業預算過關
新疆民眾:他們捨身救我們於危難之中
新疆罕見6月暴雪 經濟受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