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

蕭玉
font print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中國民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它反映出中華民族以音樂修身養性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是根植於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土壤之中,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民族音樂。

傳統音樂與書、繪畫、詩詞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文化,琴、棋、書、畫,琴居首位。古琴音樂追求的是超塵脫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遠」的文化內涵,這種音樂最符合傳統文化的「中和」思想,成為古人修身養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音樂不僅起著塑造人格的作用,還有安邦治世的理念,《呂氏春秋.適音》曰:「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禮記.樂記》曰:「致禮樂之道,舉而措之,天下無難矣。」「禮樂」制度有利於古代社會的鞏固發展。儒家便是「禮樂」制的倡導者。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樂是指宮廷雅樂,它的實質功能是對「禮」的輔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樂形式與禮法結合在一起,其滲透力和凝聚力是強大的。孔子對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非常重視的,他讚美古代樂舞《韶》樂對舜仁德文治的歌頌及《九辨》完善的藝術形式。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評價《韶》樂盡善盡美也。而對周朝樂舞《大武》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以高度讚揚外,對其表現周武王伐紂滅商的戰爭功績的內容卻給予批評:「《大武》盡美未盡善也」。
「高山流水遇知音」在中國是家喻戶曉,說的是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見於《呂氏春秋》和《列子》中。

俞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有一次,當俞伯牙意在表現巍峨的高山時,鐘子期回應道:「善哉,峨峨兮若泰。」而當意在流水時,鐘子期會感慨地說: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無論俞伯牙想彈甚麼,鐘子期一定能心領神會。俞伯牙遊覽泰山時遇到暴雨,只好在懸崖下避雨。俞伯牙感到心悲,以撫琴來宣洩自己的情緒。琴聲最初表現久而不停的雨聲,後來是山崩的巨響。每奏一曲,鐘子期都能說出伯牙的心聲,令俞伯牙感嘆不已。

後來,鐘子期因病而逝,俞伯牙悲痛萬分,世上再也沒有值得讓他為之撫琴的人了。於是俞伯牙破琴折弦,終生不再撫琴。成語「高山流水」、「伯牙絕琴」、「伯牙之嘆」等都出於這個典故。後世有「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最難求」的感嘆。

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面鏡子,它折射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畫面和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仁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仁愛」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道德。
  • 帝的境界有道有德,有天下的概念,但沒有擁有天下的觀念,更沒有王朝國家的概念。
  • 相傳當時有一位叫婉無義的人,將二十五弦瑟送給自己的兩個女兒,卻沒想到女兒們每天為了彈瑟爭執不休,後來竟將瑟爭破成兩片,便將其中一片十三條弦給了姐姐,另一片十二條弦給了妹妹,秦始皇得知這件事,就把分裂後的樂器叫做「箏」。
  • 「意境」是指畫家通過描繪人物、事物、場景,使欣賞者思想受到感染而產生共鳴,以正確的審美觀和道德水準,領悟蘊含和昭示的深刻人生道理及宇宙意義的更高境界…
  • 中華文明如此,如此意味深長,欲使每一字、每一器、每一藝,都能體現天意、啟迪神念、濡染人心,所以純真、純善、純美,所以珍貴莫比,影響至深。
  • 誠信是自古以來就備受中華民族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因此,誠信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生存之基。只有誠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擇善而從。
  • 王字的三橫,分別代表了天道、地道、人道,中間的一豎代表著將三者貫通,作為王的人,必須具備對天道、地道和人道規律的把握。
  • 中國古代樂器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文化底蘊很深,種類繁多,形狀各異,變化萬千,獨具風格,美不勝收。
  • 禮樂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養性,體悟天道,謙和有禮,威儀有序,這是中國古典「禮樂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所在,也是聖人制禮作樂的本意。
  • 水,它是無私、廣闊、默默無聞,神奇的,人從中可以學習到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