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下)

林志慧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天人合一证易经

《论语》而前,可从《老子》发现源头;《老子》而前,可从《易经》发现源头;《易经》而前,可从“黄帝四经”发现源头。孔子校订“六经”,“六经”以《易》为首。

或说《易》自文王,又说《易》之八卦出自伏羲,河图、洛书出自龙马与神龟。其实,它们都远远超越华夏五千年历史,来自史前文化,来自天赋神授,来自浩瀚宇宙的整体安排,来自万王之王的正法一念。

尽管今日之国人,多被无神、唯物之论桎梏,却谁也无法否认,《易》神奇莫测,绝不在现代科学与马列邪说所能解释的范围。其一是易理,博大精深,似已囊括层层宇宙与万物。其二是易数,出神入化,无事不可以预卜。

显然,易理即天道在某一层面的体现,即此一层面及其以下的宇宙真理。易数通过阴阳、八卦、五行、河图、洛书等等演绎,实质是在天人合一的状态,或者直接与神灵沟通,或者间接受神灵启迪,或者深入真相所在的别样时空,或者遵循天体规则而推测,故算无虚算,言无虚言。

天人合一,该是怎样一种境界?人无尘世俗念与执著,人心即与宇宙特性相通,人体即能多出天眼或慧目,另外时空的天地、万物与生命也便次第展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切细节也能历历在目,人所百思不解的任何命题或困惑,此时再也不能构成障碍。这是东土高人的真正状态,也是东土民众内心深处的久远期待。

《易》却不是为人预测而来,而是承上启下,不啻拉开东土神传文化的大幕,且使这种文化内涵外化为种种符号与图谱,径直以天机、神意及祸福等等启迪众生。众生即使迷茫,即使被邪党文化清洗,也期待从《易》之支流风水、命相、八字、谶讳等等方面捕捉命运或改变命运。

因此,我亲爱的中国同胞,只要你还能记起《易》书,还能记起《易》之“天人合一”的理念,你就还保有中华神传文化的根本,还能突破中共邪党文化的束缚,进而与“真、善、忍”宇宙法理结下大缘。

千古艺文多神迹

除开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经典,中华神传文化的另一大系,在于文学、艺术、中医与科技。它们浩如烟海,是五千年文明的伟大结晶。催生它们的大家,犹如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它们与他们的初衷与宗旨,都在体道与济世:前者是实质,藉以教化人心;后者是功用,藉以归正人心。

文以载道,是中华文人的一贯传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屈原开“楚辞”之风,《问天》而后殉国。相如好为大赋,却并不看重功名。司马迁写《史记》,意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无不与儒、释、道相关,无一不与真、善、忍相关。

画家名作,更是如此。画多神来之笔,即因他们心中有神佛,灵感自天外,下笔如神助。书画同源,都重写“意”,意在敬天畏命,超凡脱俗,堂堂正正。人类数千种文字,唯汉字有书法艺术,即因汉字也自神传,形、音、义都与天上的文字近似。古代中国建筑,多见天人合一的绝唱:上合天象,下应风水,中通人情,自成多维一体的神奇世界。

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俱通阴阳五行之学,俱怀神奇莫测之术,故能起死回生,药到病除。譬如华佗,一眼可以看清曹操脑袋里面的瘤子;譬如经络,古人早就画出图谱,今人却仍不能发现。今人将其特异的修养方式与表现手段视为迷信或糟粕,只是继承少许药方,所以中医已至消亡的绝境。

古代科技,真个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譬如秦始皇陵,至今也不敢挖掘;东汉地动仪,至今也不能破解;赵州桥雄跨千年,绝非今日“豆腐渣”工程可以并论。何也?古人用“心”从事创造,注重每一环节的“天地大义”;今人用“术”从事创造,注重每一环节的“名利双收”。所以,前者精益求精,感天动地,宛若天成;后者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毫无神韵。

中华文明如此,如此意味深长,欲使每一字、每一器、每一艺,都能体现天意、启迪神念、濡染人心,所以纯真、纯善、纯美,所以珍贵莫比,影响至深。

历史大戏天注定

中华文明五千年,以神传文化为经,以历史演义为纬;前者将后者推动,后者将前者诠释;两者俱由上天一手导演,只为宇宙对天地、生命的最终安排。

道家清静独修,却以逍遥无为的文化内涵,塑造广大士人的心态与派作,并在道教形成之后,沉淀为民众精神的一大支柱。曹参以黄老思想行政,天下得以休养生息。大唐崇道,铸就天朝上国的自由、恢宏气度。全真派与成吉思汗结缘,必定影响后者对战争的姿态。明朝人家家设炉,重道修道的风气蔚为壮观。由此,“真”念深入中华人心底,成“神”即人之最高想望,“修炼”则被视为由人到神的必由途径。

佛家慈悲为怀,意在普度众生。释迦诞生、寂灭之期,早被周朝太史卜知,并且断定千年后其法东传。正好一千年,东汉皇帝梦见金甲天神,遂派人西向迎取,中途恰遇竺法兰等白马驮经西来。佛教并不显着影响中国历史,佛教却早已预言佛法大盛于东土的前景,以及变异之后的末劫表现。同时,善恶报应、因果循环、轮回转世等观念,无不烙上中华人的心坎,成为他们重善积德的动因。

儒家主张入世,从格物、致知开始,以正心、诚意为核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故与历史进程最关密切。为君者治国,多以内圣外王为则。为臣者报国,多以守节尽忠为则。为民者处国,多以孝悌、仁义为则。三国纷纭,其实是为演绎“义”的内涵;岳飞与文天祥罹难,其实是为演绎“忠”的内涵;《西游记》与《红楼梦》,其实是为演绎“修炼”的内涵。

东土历史的每一细节,都在上天的掌控之内。上天安排无数细节的目地,只在借神传文化而为宇宙大法铺垫道路,借人物关联而为天地众生广结善缘,借天灾人祸而为入道得法清除障碍。历史没有假设,没有偶然;人可以在十字路口选择,人却无力影响历史大势。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只是追求一个德字,讲究一个德字,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古诗的律与韵不是古诗本身的特点,而是汉语及文字的抑、扬、顿、挫的规律在古诗体裁上的自然体现。自然、无为是古诗的特性,其实也是中华神传文化之共性,而古诗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半神文化的特点。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瑰宝,并赋予人们许多处世的哲学与智慧。逐渐被人遗忘的“古琴”就具有这样的功用。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道就是德,德就是道,道德一体;道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心不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根本内涵,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之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