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當柔 柔能克剛

藍月
font print 人氣: 1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男人,一種是女人,如同道家的陰陽學說,宇宙是由陰陽兩種物質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那麼推衍到人類社會中,男人與女人作為陽與陰兩種特性相合而生,符合宇宙的運行規律,人類社會才得以和諧的發展。

然而時代變遷、陰陽倒轉,但見當今社會,男女人、女男人比比皆是,男人懼內「妻管嚴」,女人強悍河東獅吼。本篇只說女人,女人應該具備什麼特質?有人說是漂亮,不漂亮就要有氣質,有人說女人最大的資本是教養,它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失去光澤;還有人說是「女人味」,它能征服男人於裙釵之下。

其實不管怎麼說,女人都擋不得一個「柔」字。「柔」不等同於「弱」,決不代表著無能與懦弱,它是宇宙賦予女人的根本屬性與立身之本,剛柔相濟,柔能克剛,不必與男人爭高下,卻能與陽剛合和而交映生輝。

縱觀五千年華夏文明史,長孫皇后是最為成功的女性之一,她不僅是那個久遠王朝母儀天下的典範,也堪稱當代知性女子的楷模。她沒有武則天的野心與霸氣,也沒有褒姒與夏姬的孤媚,卻有「坤載萬物,德合無疆」的承擔與高貴。

她知書達禮、深明大義、賢淑優雅、智慧大度,經典的賢妻良母形象,不僅把後宮打理的井然有序,而且每每規諫太宗,用李世民的話「補朕之闕」,也就是彌補丈夫的不足。

因此長孫皇后病逝後,英明神武的太宗會悲慟失聲:「顧內失吾良佐,哀不可已矣。」所以有人稱,她是太宗成就千秋大業的一個最大助力,為保證李世民全力以赴的治理天下,起到了十分顯著的輔助作用。

如果說魏徵的勸諫是「剛」,從而使他成就一代名臣,而長孫氏的勸諫就充分彰顯「柔」的魅力。有個小故事,有一次魏徵給唐太宗提了意見,唐太宗接受不了,怒氣沖沖拂袖而去。回到後宮,皇后問︰「陛下,您這是怎麼了?」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鄉巴佬,整天找我麻煩,早晚有一天我會殺了他。」說的就是魏徵。

如果,這時候長孫皇后也像現在某些能力卓越的女強人那樣凌厲逼人,得理不讓,說皇上你度量太小,你不該這樣不該那樣!試想結果會怎麼樣,弄不好太宗盛怒之下不僅想殺了魏徵,還會連累這個皇后。

我們看長孫皇后是怎麼做的呢?她柔聲問明了原由,也不說什麼,只悄悄回到內室,改穿了正式的朝服,盛裝出來向皇帝祝賀。她跪在皇帝面前,弄了皇帝一頭霧水:「何事如此慎重?」長孫皇后一本正經的回答:「妾聞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由此可見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

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后說的甚是在理,於是滿天陰霾隨之而消,魏徵也就得以保住他的地位和性命。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長孫皇后的睿智,堅貞中帶柔韌,溫婉中有聰慧,古語說「家之良妻,猶國之良相」,智慧的女子一定是順應天理的,守住女人的本質,詮釋「溫柔」的定義,同樣能演繹出光彩照人的篇章。在歷史的長河中,她也許不是主角,卻是與主角交相輝映必不可缺的角色,她不會成為太陽,卻永遠是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明星。

現代的女人們,是不是也能從古老的傳統文化中找回一些什麼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當時有一位叫婉無義的人,將二十五弦瑟送給自己的兩個女兒,卻沒想到女兒們每天為了彈瑟爭執不休,後來竟將瑟爭破成兩片,便將其中一片十三條弦給了姐姐,另一片十二條弦給了妹妹,秦始皇得知這件事,就把分裂後的樂器叫做「箏」。
  • 「意境」是指畫家通過描繪人物、事物、場景,使欣賞者思想受到感染而產生共鳴,以正確的審美觀和道德水準,領悟蘊含和昭示的深刻人生道理及宇宙意義的更高境界…
  • 中華文明如此,如此意味深長,欲使每一字、每一器、每一藝,都能體現天意、啟迪神念、濡染人心,所以純真、純善、純美,所以珍貴莫比,影響至深。
  • 誠信是自古以來就備受中華民族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因此,誠信既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生存之基。只有誠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擇善而從。
  • 王字的三橫,分別代表了天道、地道、人道,中間的一豎代表著將三者貫通,作為王的人,必須具備對天道、地道和人道規律的把握。
  • 中國古代樂器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文化底蘊很深,種類繁多,形狀各異,變化萬千,獨具風格,美不勝收。
  • 禮樂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養性,體悟天道,謙和有禮,威儀有序,這是中國古典「禮樂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所在,也是聖人制禮作樂的本意。
  • 水,它是無私、廣闊、默默無聞,神奇的,人從中可以學習到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
  • 古人以為即使是聖賢,也難免有過失。故古人認為改過是一種道德修養,屬於自省和修身的重要方面。
  • 音樂的「樂」字(正體字),上頭加上「草」字的「艸」頭,就變成「藥」字(正體字),正是詮釋美好悅耳的音「樂」、「樂」舞是很好的藥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