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盈女虧時代」來臨 中國將有2400萬光棍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指出,目前中國19歲以下年齡段的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2400萬,屆時將有上千萬適齡男性面臨「娶妻難」,折射出「男盈女虧時代」已經來臨。

「女大往外跑,兒大娶妻難。」如今,在中國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大齡未婚男青年屢見不鮮;在鄉村小學和幼兒園裡,男孩比例明顯升高;在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等製造業和服務業聚集區,18—25歲的年輕女工嚴重短缺,以往「滿眼都是年輕女孩子」的服裝廠不得不用部份男工來替代……

出生人口性別比也叫嬰兒性別比,正常情況下,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出生103到107個男孩。由於男孩的死亡率高於女孩,到了婚育年齡,男女數量趨於均等。因此,聯合國設定的正常值為103—107。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47;1990年「四普」時,上升到111;到了2000年「五普」時,躍至119;而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時,更高達120.49,超出警戒線1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相對於女性,男性盈餘13%。

光棍增加問題多

「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失衡的直接影響,就是『婚姻梯度擠壓』現象凸顯。」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田雪原介紹說,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資料推算,目前0—19歲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2377萬。未來20年內,平均每年新進入結婚年齡的男性,比女性多120萬人。同齡適婚女性短缺,男性就會向低年齡女性中擇偶,擠壓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別的地區發展,城裡哥找鄉下妹,富裕地區的男性找欠發達地區的女性,「婚姻剩餘男性」最後沉積在低收入的貧困階層。

田雪原憂慮地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礎,連個家庭都沒有,遑論和諧社會。當婚而不能婚的男性劇增,會危及婚姻和家庭穩定,大大增加買賣婚姻、拐賣婦女、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行為。浙江省公安廳統計資料顯示,該省近20萬外來媳婦中,被拐賣婦女達3.6萬人,她們多來自雲南、貴州、四川、湖北等欠發達地區。

超成為直接「殺手」

中國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已經上千年了,為什麼近30年才出現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少子化和B超普及是直接原因。」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等具有男孩偏好的亞洲國家或地區在生育率下降過程中,普遍出現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因為那時B超設備開始普及。許多人懷孕4個月後,經B超鑑定胎兒性別,男胎保留,女胎引產。

「頭胎生了女孩的,二胎便要千方百計生男孩。」據原新介紹,歷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查發現一個規律,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別比越高。2005年的出生人口中,第一孩的出生性別比為108.41,雖然偏高,但程度不嚴重;第二孩猛然升高到143.22;第三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別比更高,達到了152.88。「有些村莊甚至3年內沒有出生一個計劃內的二胎女孩。」

重男輕女是禍根

「爐灰築不了牆,女兒供養不了爹和娘」,傳統觀點認為,農村的男孩偏好是為了解決勞動力、增加收入和養老問題。目前農村養老保障最主要的困難是經濟上的,女兒大了要出嫁,而生活在身邊的兒子(媳婦)能提供養老支持。

「根子在於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田雪原說,在許多人眼裡,生男生女,是繼嗣問題,也是「面子」問題。

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楊菊華表示,男女不平等帶來的性別差異因素,是人們男孩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國婦女除了教育程度增長的幅度基本趕上男性外,其它指標都明顯落後於男性:在經濟生活方面,女性雖然廣泛地參與社會勞動,但職業聲望和收入不高。招生招工時,條件等同情況下,往往取男捨女。

專家強調,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失衡與人口老齡化交織,將加劇人口結構的不合理性,威脅人口生態安全,未來的社會階層結構、消費結構、組織結構等都將更為男性所主導,其深遠危害,不亞於上個世紀中葉的人口膨脹。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一胎化四大惡果 中國面臨嚴峻考驗
安徽也見民工荒  中國人口紅利漸失
三月九日亞洲財經要聞
山西秘密「二胎」試驗挑戰中國人口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