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所欲言的溝通術:對話的運作方式

凱瑞.派特森(Kerry Patterson)、喬瑟夫.葛瑞尼(Joseph Grenny)、朗恩.麥米倫(Ron McMillan)、艾爾.史威茨勒(Al Switzler)

人氣 25
標籤:

對話的運作方式

即使我們分享了「重要的一件事」,仍有兩個問題待解決。第一,語意的自由流動如何導致成功?第二,你可以怎麼做來鼓勵語意的自由流動?

在此,我們將會解釋「語意的自由流動」與「邁向成功」之間的關係。第二個問題─你在各種情勢下,要做些什麼來保持對話持續進行─將在其他章節介紹。

〉〉〉填滿共享的語意庫

我們每個人都會帶著自己對眼前主題的意見、感情、理論及經驗進行討論。「思想」與「感情」的結合,構成了我們個人的語意庫,這個語意庫不但代表我們的中心思想,也驅策了我們的每一個行動。

當兩人或多人進入關鍵對話時,代表我們沒有共享同一個語意庫,我們的意見是分歧的:我相信這個,而你相信那個;我有這種經驗,而你有另一種經驗。

善於處理對話的人,會盡可能讓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語意加入共享的語意庫中,即使乍看之下似乎與自己的信念有些衝突、錯誤或是奇怪。

現在,他們顯然無法同意每一個想法,他們只是盡力做到最好,來確保所有的想法都能公開在所有人面前。

共享的語意庫持續成長,可以在兩方面產生影響。第一,當個人接觸到更多正確且相關的資訊,他們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

實際上,共享的語意庫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團體的智商。共享的語意庫愈大,決定就會愈聰明。

即使有許多人涉入同一個決策,只要人們可以公開且自由地分享看法,就算所花的討論時間增加,也可以獲得更高品質的決策成果。

另外,我們都知道,如果共享的語意庫太淺,就容易發生問題。當人們故意保留自己的語意時,聰明的個體可能會集體做出愚蠢的事。

讓我分享一則客戶告訴我們的故事。某位女士住院進行扁桃腺切除手術,結果開刀小組竟然為她進行截肢!怎麼可能發生這種悲劇?

為什麼每年有9萬8,000位病人因為醫院人為疏失而死亡?一部分的原因就在於,許多醫護專業人員害怕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在這種情形下,一定有許多人心中納悶著為什麼醫生是動病人的腳而非扁桃腺,但沒有人敢提出這個問題。每個人都害怕說出來,因此語意無法自由流動。

醫院不是唯一令人害怕的地方。如果老闆很聰明、收入豐厚、自信且坦率直言(也就是全世界大部分的情形),在此種狀況下,員工常傾向於保留自己的意見,不會冒觸怒上意的風險將意見說出來。

相反的,如果人們覺得自在,願意將自己的意見講出來(也就是語意可以自由流動),那麼共享的語意庫可以大幅擴展,讓團體能夠做出更好的決定。

回想一下凱文團隊發生的狀況。當團隊中的每個人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大家可以對這個狀況形成一個比較清晰且完整的圖像。

當他們瞭解不同提議的產生原因及理由時,便會提出一個又一個的提案進行討論。最後,當彼此的意見互相串聯後,他們就會找到一個在開始時完全沒想到的可行方案,而且獲得全體成員全心支持。

因為意見經過彙整,最後的選擇就整體而言比原來各方案更好。簡而言之,我們可以說:

共享的語意庫是「綜效」的發源地。共享的語意庫能夠協助個人做出更好的決定,除此之外,也因為語意是共享的,人們會願意依照他們所做的決策來行動。

當人們參與了公開的討論,共同分享彼此的看法後,會瞭解為什麼這個解決方案是最好的,也會對此凝聚承諾感,願意將此作為行動的指導原則。

舉例來說,凱文及其他副總裁不接受最後的決定,因為他們沒有參與其中;他們最後接受另外一個方案,是因為他們瞭解這個方案。

相反的,當人們沒有參與其中,當他們在一場敏感的討論中靜靜地坐在角落時,他們對最後決定的投入一定不高。

既然想法還留在腦袋裡,他們的意見也沒有表達並放到語意庫中,最後只會小聲地批評或消極抵抗。

更糟的情形是,當其他人將意見強加進語意庫時,他們會更不願接受這樣的資訊。他們可能會說自己的「身」雖在,「心」卻早已離開,於是只會心不在焉地敷衍。

引用英國詩人薩姆爾.巴特勒(Samuel Butler)的話:「如果違反了個人意志,個人仍會依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花時間在前端建立共有的語意庫,會比之後以更快速、更高的承諾投入行動還能獲得更高的效益。

舉例來說,如果凱文與其他領導者不認同遷移的決定,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一些可怕的後果:有些人已經著手搬遷,有些人慢吞吞地不願進行,有些人會在走廊上激烈討論,還有些人不會多說什麼,但暗中與這個計畫唱反調。

團隊極有可能被迫重新開會,重新討論,然後重新決定─因為只有一個人喜歡這個決定,但這個決定卻會影響所有人。

不過千萬不要誤會我們的意思。我們不是主張所有決策都必須由所有成員一致通過,或是老闆不應該參與或做出任何最後決定。

我們只是提醒你,不管你用的是什麼樣的決策方法,大家對語意庫的共享程度愈高,最後的決定就會愈好,不管這決定是誰做的。

每一次我們發現自己陷入爭執、辯論、逃避或以無效的方式反應,常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共享我們的語意。因此,我們無法形成一場健康的對話,反而做出一些蠢事,同時造成資源浪費。

舉例來說,我們有時候會沉默以對。我們會玩「致敬但保持沉默」(Salute & Stay Mute)的遊戲。也就是說,我們不會與上位者對抗。

在家裡,我們可能會玩「冷凍對方」的遊戲,透過這種折磨人的技巧,我們冷漠對待摯愛的人,以促使對方對我們好一點(這是什麼邏輯?)。

有時候我們會利用暗示、嘲諷或不屑的表情來強化我們的立場。我們扮演「殉道者」,假裝我們真的願意幫忙。

我們害怕與個人對抗,因此針對某個問題責怪整個團隊,然後暗自希望這個訊息可以「打」到團隊中正確的那個對象。

不管技巧是什麼,整體的方法都是一樣的。我們會語帶保留,不將自己的語意放入語意庫中。我們選擇沉默。

在另外一個狀況中,由於不知道如何讓對話進行,因此我們會依靠語言暴力─從暗中操縱到口頭攻擊不一而足。

我們表現得好像自己無所不知,強迫別人採納我們的論點。我們不相信別人,希望其他人也不要相信他們的論點。

接著,我們使用各種語言暴力手段來達到目的。我們假藉老闆的威權來行事,用長篇大論堵住別人的嘴。這麼做的目的通常是一樣的:為了迫使別人同意我們的觀點。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幾個不同元素該如何湊在一起。當風險高、意見分歧、情緒激動時,我們通常表現出最壞的一面。

為了要轉移到我們最好的一面,我們必須解釋自己的語意庫是什麼樣子,尤其是那些高風險、敏感又分歧的意見、感情及想法;同時,也要讓別人願意分享他們的語意庫。

我們必須發展一些工具,讓彼此可以安全地討論這些議題,同時建構一個共享的語意庫。當我們這樣做,我們的生活便能夠改變。@(待續)

摘編自 《不可不知的關鍵對話:壞情緒也能暢所欲言的溝通術》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起用晚餐 與青少年子女溝通更無礙
暢所欲言的溝通術:如何處理關鍵對話
暢所欲言的溝通術:我們通常表現出最壞的一面
暢所欲言的溝通術:我們大膽的主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