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案維持原判 國美主權鏖戰急

人氣 26
標籤: ,

【大紀元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8月30日,中國前首富黃光裕案二審在北京市高等法院宣判。法院駁回了一審後黃的律師及法律專家提出的有關罪名定性不妥以及量刑和罰金過重等上訴,宣佈對黃維持原判,但將黃妻杜鵑改判為緩刑,並當庭釋放。外界稱,這為正在炙熱化的國美主權爭端添加了變數。

這次二審也是此案的終審。法庭宣佈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三宗罪,將被執行有期徒刑14年,沒收個人財產2億元人民幣,并處罰金6億元。杜鵑由於二審期間繳納了2億元的全部罰款,並有悔罪表現,法院將原判3年零6個月的徒刑改為有期徒刑3年,並緩刑3年。

此時正值黃光裕爭奪國美電器控制權的關鍵時刻,距9月28日股東大會決戰還有28天。黃光裕方面新聞發言人昨天則表示,杜鵑會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做事。

據悉,杜鵑雖獲緩刑,但仍是戴罪之身。根據公司法,杜鵑在未來五年將不得擔任任何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在被捕之前,杜鵑長期在香港主管黃家資產投資。據熟悉國美的人士稱,當初國美與摩根等投資機構打交道的主導者便是英語流利的杜鵑。杜鵑精通財務、資本運作,其能力並不比黃光裕差。

陳曉與黃光裕的國美主導權之爭

自從2008年11月21時55分,黃光裕突然被北京市公安局帶走,國美這個在全中國經營著1,121家門店、擁有30萬員工的大陸最大百貨公司連鎖經營集團,頓時陷入危機中。作為國美的創始人和持有近34%股權的最大股東,黃光裕雖然被關押,但依然通過律師想繼續掌控國美。不過沒想到禍不單行,19個月後,以國美現有董事會主席陳曉為核心的高層管理團隊,正在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主權爭奪戰,雙方都以國美利益保護者的身份自居,都想壓倒對方,掌握董事會絕對控制權。

陳曉原是2006年被國美收購的永樂集團的總裁,黃看中陳的經營能力,任命他為國美總裁,并讓他成為國美的董事會成員。起初陳曉也以職業經理人的心態盡心盡力的為黃工作。2008年黃光裕遂以個人資產63億美元,被福布斯列為中國首富。此前的2003,2005年黃都被評為大陸首富,不過跟其他大陸首富的命運相彷,黃很快被中共查處並收押判刑。

用陳曉的話說,黃被捕後,國美陷入資金鏈斷裂的生存危機中。為度過難關,陳邀請其好友竺稼領銜的美國貝恩投資公司,以每股1.18港元的初始轉股價,認購了國美發行的18億港元可轉股債券,並通過配送新股,共籌得32億港元,化解了國美的現金流危機。不過,貝恩因此獲得了在國美董事會的3個非執行董事席位。

接下來陳曉按照2005年國美股東大會通過的期權激勵分配方案,給王俊洲、魏秋立、孫一丁、伍建華等105名國美高官,派送了大量股權,使這些昔日黃光裕的忠實跟隨者轉身支持陳曉這個外來人。儘管黃通過律師表示堅決反對這個期權分配方案,但國美高層依然執意執行此事。

在黃光裕眼裡,陳曉就像一個背叛者,一個篡位的謀臣,利用他落難之時形成的權力真空,引進外援,收買其舊部,有落井下石之嫌。如果陳曉增發20%新股的計劃成功,陳曉、KKR和貝恩資本的合計控股比例將達到24.76%,而黃光裕方面的股份將降低為25.9%,二者相差無幾。 而陳曉則對媒體表示,黃光裕一系列違法冒險行為,不僅把他自己送進了監獄,也將會把國美帶入絕境。黃把國美整體利益捆綁在他個人私利上,是「魚死網破」之舉,但結果只會是「魚死,但網不會破」。

行家分析說,黃陳兩人的分歧還體現在經營理念上。黃主政時期一直奉行的是高速擴張,迅速做大做強,等規模大到完全壓制競爭對手時,再提升經營效率的戰略。黃出事後,國美面臨 「天崩地裂」的危險局面,陳曉採用優化調整的收縮戰略,關掉部份無效的虧損門店,提高管理精細化程度,建立以單店利潤提升為目標的考核機制,將國美的經營戰略由大舉規模擴張轉變到精細化管理提升單店效益上。2009年國美淨利潤由 2008年的10.48億上升至14.09億,同比增長34.45%,但銷售額降為426億,相對上年減少了7.02%,這是國美自創辦以來, 第一次銷售額負增長。


國美創始人及大股東黃光裕(左),與現任國美主席和總裁陳曉(右)。(網絡圖片)


雙方矛盾的公開激烈化

黃陳雙方激烈的分歧顯現於2009年5月11日的國美電器股東週年大會上,黃在12項決議中連續投出五項否決票,包括否決董事會任命貝恩投資董事總經理竺稼等三人為非執行董事的議案。不過貝恩在購買國美債權時附加了一項協議:一旦貝恩董事席位因大股東否決而喪失的話,國美將賠償貝恩24億港元。看來陳曉早就對黃光裕的反對埋下了伏筆。

在投票驅逐貝恩未果之後,黃光裕開始重新研究既能重奪董事會,又不會觸發貝恩賠償條款的做法。據悉從7月19日開始, 黃光裕的兩個妹妹黃燕虹和黃秀虹開始跟以陳曉為首的國美董事會高層談判。

8月4日,雙方談判徹底破裂,當晚7時30分,黃光裕通過其獨資擁有并為國美主要股東的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提出一項大股東動議:撤銷陳曉的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職務,提名鄒曉春和黃燕虹為公司執行董事。第二天,國美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將對黃光裕2008年1月及2月前後違反公司董事的信託責任等行為提起法律訴訟,並尋求賠償。

於是,一項大股東動議和一則公司公告,把黃光裕和陳曉推向了決鬥的舞臺中央。

據Thomson的數據顯示,國美股份目前約有近180個投資機構股東,持股合計44.84%。其中主要股東為:持股9.01%的摩根大通、6.62%的摩根士丹利,持有股權、5.93%的富達基金。9月28日即將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倒陳」和「去黃」的決定權就掌握在這幾家機構投資者手中。

杜鵑:未來的關鍵角色?

有分析認為,黃家之所以要爭奪控制權,賭的就是杜鵑出來之後掌控國美。外界評價能說口流利英語的杜鵑,「精通財務資本業務運作,其能力不比黃光裕差。」不過也有人認為,按照公司法,杜鵑即使出來,也無法進入國美高層,黃氏夫婦在未來幾年的國美均難以有真正的控制權。

如今黃陳雙方都在為9月28日的特別股東大會有關陳曉去留問題,各自爭取更多的股東贊成票。根據香港法律,黃光裕提出的撤銷動議只需50%的參會代表通過即可,有分析表示,黃只需再獲得1~2家機構投資者的支持即可達到目的,但事態最後如何發展,人們還得耐心等待。

相關新聞
黃光裕案北京開庭  場面大而亂
國美集團前主席黃光裕案開庭審理
黃光裕一審判14年 罰金6億沒收2億
黃光裕案 國美公司營運不受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