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心情:法國小鎮特色天然彩糖

吳沃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8月31日訊】

出國之前,常常在大街小巷見到小孩子們吃棒棒糖吃得嘴巴紅紅綠綠的,不由為他們擔心:這是在吃色素呀。一次,忍不住問朋友:「聽說過沒人工色素的彩糖果嗎?」回答說:「問得有點不過大腦了吧,時下科技「人工製造」年代,沒色素哪來的色彩呀!」聽著蠻有道理。

一次偶然的機會,經過法國小鎮Saint-Julien-Molin-Molette,導遊手冊上說這里特產糖果,看著五顏六色各種圖案的糖果照片,忍不住好奇心,順著指示地址前往探個究竟。

來到一座古老房子前,「Les Bonbons de St-Julien」的大招牌讓我確定是到了目的地了。推門進去,一陣麥芽糖的清香撲鼻而來,眼前老人、婦女、男人均攜小孩子已坐定座位,耐心等待。兩位穿廚師服的店員正在開放式工作台前忙著準備。按導遊手冊,應該是現場示範就要開始了,看來我運氣不錯,剛好趕上。

只見女廚師拿起籃子,裡面裝著一些小瓶子,走到觀眾前開始介紹。原來這裡糖果的生產歷史有上百年,全手工純天然生產,所謂純天然是不加任何人工色素,那麼糖果的顏色是怎麼來的?她逐一舉起籃裡的瓶子向觀眾提問:誰知道綠色是用什麼代替的?epinard(菠菜)。紅色呢?betterave(甜菜)。黃色呢?curcuma(薑黃)。褐色?caramel(焦糖)。黑色?charbon vegetal(蔬菜木炭)。橙色?paprika(匈牙利的一種辣椒粉)。還有safran(番紅花),它是世界上最貴的香料,每公斤要7000歐元呢。想不到小觀眾們回答最踴躍。


廚師熟練地拉糖漿,酷似中國的拉麵功夫。(攝影:吳沃)

隨後,男廚師把加熱好的糖醬倒在平滑乾淨的桌台上,所選色為甜菜紅色,像所見過的拉麵大師一樣,他動作迅速地拉動手上的糖團,拉好了放旁邊一台保溫機上防止糖團變硬,於是廚師們開始捏糖果了,星星、心型、小豬、小兔子、海螺、貝殼、玫瑰花、螺旋條,……他們的手變著花兒地捏出各種形狀,真讓我想起咱們的捏麵人功夫。小孩觀眾們睜大了眼睛,興奮地喊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示範結束了,喧鬧聲仍在繼續。「媽媽,我要黃色最大那個。」「奶奶,咱們可以拿多一些吧?」「親愛的,你想要哪些啊?」色彩繽紛的糖果讓人目不暇接,長龍很快就在收銀台前排了起來……


色彩繽紛的玫瑰花形糖果(攝影:吳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國前文化部長談音樂節設立始末
上萬華人巴黎美麗城遊行 籲改善治安
法為了孩子們的緊急呼籲:減少國債
法國女人老而不衰有秘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