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碧雪:從董事長吃剩飯說起

南宮碧雪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23日訊】那天我吃午飯去得比較晚,吃到最後剩下我一個人。儘管好像吃飽了,但是我習慣性的還是把碗裡所有的菜都吃光。我一邊走到廚房,一邊對做午餐的大姐說:「只要添到我碗裡的,我一定會把它吃完。」「是的,就是應該這樣才好,不浪費。」咱倆隨意聊起來,自然的聊到我們的董事長。公司的員工大部份只在公司吃午餐,只有一部份人定晚餐的。一般情況下,廚房的晚餐也要重新做菜。有幾次晚上,董事長辦完事去吃飯,看見還有剩菜,就對大姐說:「我把剩菜吃完,就不炒新鮮菜了吧,剩菜倒掉太可惜了。」有時候餐桌上有剩飯和新鮮飯,董事長也主動的先去吃剩飯……

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我心裏很感動。記得我在前一家公司上班時,所有的員工都在樓上食堂吃飯,但是廚房的阿姨卻要單獨給董事長做菜。我經常看到董事長很多沒吃完的菜全部倒掉了,真是可惜啊。

儘管作為一個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來說,是自己辛辛苦苦創業才換來了今天的成功,很多人會選擇合理的享受自己財富,這也無可厚非。但是身為華夏子孫的後代,中華文明古國的一員,每個人都很自豪。勤儉節約歷來就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德,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總結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歷史教中,寫下一句警世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無論大到國家、民族,小到企業家庭和個人,勤儉節約都是每個人所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

古語道:「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品提高了,大家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無論是影視宣傳還是社會導向方面都一步一步的引導人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大膽消費。是的,只有擴大消費才能刺激經濟發展的需要,競爭機制使然。可是,提醒大家別淡忘了我們的本性,別丟失了勤儉持家的古訓。老子曰「和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不管是節約還是浪費,積少成多,積微成大!

或許有人會說:「我自己有錢,我即使浪費也是浪費自己的,管你啥事?」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目前很多社會亂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每個人都變得自私和自保,對別人的傷痛和冤情毫不在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當人人都淡化和麻木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和民族就很危險了。

就像當下的缺水問題來說。中國的水貧窮到甚麼地步呢?

聯合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現有12億人面臨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壓力,80個國家水源不足,20億人的飲水得不到保證。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分佈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據統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為嚴重。我國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水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產同樣的糧食,我們比美國多用一倍的水。縱觀當下的中國人,有幾個人真正的重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隨意可見人們對水的浪費。洗車場洗車方法是用高壓噴槍遠遠地對著汽車猛烈地噴水,洗去表面的灰塵和污垢,落到地面的水很快地流入下水道,十來分鐘完成任務。洗一輛車消耗的水,相當於一個人一天的生活用水量。北京市有汽車120萬輛,每天耗費的水量巨大,一年就洗掉一個昆明湖。洗浴中心裏沒人時仍然嘩嘩流淌的水這也是司空見慣,人們日常生活中浪費的點點滴滴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禮記•大學》寫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只有每個人從小處做起,歸正自己的言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這樣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才有希望。

相關新聞
民間傳說:奢侈浪費凍餓死  惜福力行補父過
幸福生活的指南:戒除浪費
艾伯特承諾成立勤政辦公室 杜絕浪費
這樣裝修房子 等於浪費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