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貸危機:中共應急新規或使民貸乾涸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報導)近來媒體關於溫州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報導不斷。10月12日,溫家寶宣佈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苦苦掙扎的民營企業,並稱將嚴厲打擊金融傳銷和高利貸等違法行為。《華爾街日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隨著政府推出新的舉措以打擊地下放貸現象,此類信貸來源存在「乾涸」的風險,這甚至會拖垮非常成功的企業,繼而對正規銀行體系產生連鎖反應。

《財經》雜誌分析認為,溫州斷貸圍城的核心癥結是利率管制下的資金價格扭曲和官民借貸雙軌。所有應急的對策都無法解決問題,只有破解改革瓶頸,真正開放市場,為民間借貸尋求制度層面的出路,才能從根本上走出危機。

影子貸款規模龐大

分析人士說,影子金融在中國已存在多年,但最近此類貸款激增卻是前所未見的。影子貸款的規模大到足以影響政府收緊信貸和利率的措施。而信貸和利率正是中共操控中國經濟的兩個重要工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公佈的一份有關全球金融穩定的報告稱,影子貸款增加的結果是,中國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相比,債務總量「異常之高」。IMF計算後發現,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國內貸款總量(包括記錄在銀行報表上的以及表外貸款)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73%。

瑞銀(UBS)經濟學家說,經由銀行發放、但被移出其資產負債表的信貸目前約為人民幣12萬億元,從中可以看出未反映在銀行報表上的貸款規模之大。截至今年8月,銀行表內和表外未償貸款總計人民幣55.7萬億元。

據北京研究諮詢公司龍洲經訊(Dragonomics)估計,影子貸款占中國今年上半年新增貸款的比重超過40%。

影子貸款機構的資金很大部份來自銀行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今年銀監會三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估計,全國民間借貸市場規模已達3萬億元;中金公司9月底發佈《中國民間借貸分析》報告稱,2011年中期民間借貸餘額3.8萬億元,同比增長38%。

在銀行信貸資金收緊的大勢之下,這些逆勢流動的資金來自何處?

金融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如果沒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的資金池支持,民間高利貸市場未必能掀起巨浪。民間借貸的資金池主要由「閒錢」組成,而國企和銀行「閒錢」最為豐裕。

影子貸款機構的資金很大一部份實際上來自銀行本身。這種非正規貸款中,有很多實際上是由或通過中國大型國有銀行完成的。

據分析師和銀行業高管透露,中資銀行把部份貸款業務移至表外是司空見慣的做法,具體講就是把那些貸款重新打包成所謂的理財產品,銀行常常會承諾,購買這些產品的客戶可獲得高於存款利息的回報率。

銀監會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年多來,銀行表外資產暴漲,僅理財產品一項,今年上半年規模即已達8.5萬億元。在收益率上,銀行理財產品回報率動輒5%~8%,而信託年利率一年來已上漲了50%,突破20%。如此高息攬來的資金唯有進軍民間借貸市場,方能覆蓋其財務成本。

這種做法可能讓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面上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加健康。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負責中國區金融機構業務的朱夏蓮(Charlene Chu)警告說,被打包成投資產品的貸款在償還時,用的是從投資者那裏籌來的資金,而不是由借款人來直接還,這就掩蓋了借款人的真實財務狀況。

非正規信貸的蓬勃興起提高了中資銀行的手續費收入,龍洲經訊的數據顯示,大多數上市中資銀行第二季度手續費收入增幅超過30%,將其整體盈利推高至創記錄的高位。

溫州錢殤乃制度之傷

《財經》雜誌分析認為,溫州錢殤,涉及到整個高利貸的利益鏈,這個鏈條上任一環節的停滯或中斷都會導致整個鏈條的崩盤。已經浮現的危機,並不僅局限於民間借貸市場。歷史再度重演,此次民間高利貸的瘋狂,已涉及部份國有企業和正規金融機構。民間借貸資金鏈的斷裂,恐再度將商業銀行等金融「正規軍」拖下水。

《財經》的分析說,溫州斷貸圍城的核心癥結是利率管制下的資金價格扭曲和官民借貸雙軌。所有應急的對策都無法解決問題,只有破解改革瓶頸,真正開放市場,為民間借貸尋求制度層面的出路,才能從根本上走出危機。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溫家寶救急「溫跑跑」 專家:越打越跑路
【新紀元】中國私企大崩潰
大陸學者:中小企業為何舉步維艱?
溫州資金鏈危機 撼動上海房產市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