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南部避難所如孤島 避難者顯精神疲憊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佐度道世福島採訪報導)3月11日,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海嘯,以及由此引發的核電站輻射危機給日本帶來了規模空前的災難。直至21日,由於災區高速道路尚未開通,致使距離核電站40公里的福島縣南部城市仍然無法得到充分的資訊及物資,而對於核輻射可能帶來的健康損害的擔憂,阻擋著救災志願者隊伍的腳步。由於物資和人員無法到達,使得這些地方如孤島一般。

在靠近震源地的三陸海岸的日本東北3縣沿岸,至今每隔二、三個小時的3級餘震持續不斷,這對於過著不同平日的避難生活的避難者來說,搖晃所帶來的心理恐懼,不斷地加大著其精神上的負擔和疲勞。

暖氣無法使用 餘震使人難以入眠

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45公里的盤城市,約有120人受災者在指定的市體育館避難所裡過著避難生活。

每次發生餘震,整個體育館都伴隨著搖晃而發出「嚓嚓」的聲響。每到夜晚,這樣的聲音更加顯得刺耳。65歲的避難者伊達老太太痛苦地說:「發生餘震的時候,都會有人『哇』地叫著坐起來,因為叫聲總是會醒來好多次。」

然而,讓這些災民面對的另一難關是寒冷。由於燈油等燃料因道路損壞而無法運送到各個避難所,取暖設備無法使用。一位避難者說,「光是看著放在那兒卻用不了的暖爐就覺得寒冷。」

在盤城市周邊至今仍有約8成的家庭斷水。洗衣服和日常用水無法保證,保持清潔衛生更是困難。體育館的衛生間裡貼著「使用後,請自覺放水到水箱」,然而即使沖了水也因為水量太少不能完全清理掉污物。因此,避難者們常常忍耐著不願意去衛生間,並且很少喝水。

21日,福島縣下了整整一天的雨。為了避免核輻射塵埃夾雜在雨水中落到人的身上對人體產生有害的影響,政府發出了「不要被雨淋濕」的警告。因此,外出的人更加少了,加之不能開窗通風,災民只能無奈地呆在充滿混濁氣味的避難所裡。

管理者壓力大 與志願者間存矛盾

60歲的光山福二來自東京,他是志願來到福島參與救災工作,在盤城市一所公民館的避難所裡為災民服務,他感慨地告訴記者:「這裡的食物和毛毯得不到均等的分配,見面也不互相問候,很難和避難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他也表達了對這裡的管理人員的不滿,「因為自己主動地去向這裡的災民詢問缺少甚麼以及有甚麼不滿意的地方,結果卻被管理人員提醒『希望不要擅自任意行動,這樣很難管理』。」他感覺就像被監視一樣,雖然他也嚐試與管理方進行交流,但是遭到拒絕。他表示,在這裡不只是災民感覺壓力大,精神緊繃。
 
由於以往從沒有過避難生活的經驗,再加上這種和他人共享時間的特殊環境,似乎使得避難所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了。 

被遺留下的人
 
盤城市廣野村的佐籐女士無力地笑著說:「大家都很難受,不過沒有辦法」。

佐籐女士住的地方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大約20公里,同時距離第二核電站約10公里,被指定為避難區域。身體不便的佐籐女士告訴記者,她的丈夫和上小學2年級的孩子已經到千葉縣的大姑家裏避難了,但是由於他的丈夫不想太麻煩他的姐姐,雖然汽車的汽油緊缺,但是他的丈夫仍然打算回來,讓她好好呆在避難所裡。

她說:「打算以後的1個月左右都待在避難所裡,這裡有同村的人,也不寂寞。而且,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啊」。

漸成無人城

記者離開體育館後來到盤城車站。一輛從東京開來的高速客車上下來一對名叫釜田的夫婦。他們是在震後住到東京的女兒家裏避難的,釜田先生不安地說:「因為核電站事故而去女兒家。不知道狀況是不是變好了,看報導也不太明白放射線對人的影響。」

這次他們回到盤城市,是因為擔心怎麼也不願意離開本地的父母。「本想讓他們去東京,但是他們沒有離開的打算。沒有辦法只好到這邊來。不過,我想我已經是不會留下了。」

原本每逢節假日,都有眾多當地人和遊客到車站周邊觀光購物,非常熱鬧。但是,記者在這裡看到的是,超市、便利店、飯店、小酒吧等大部份商店的店門緊閉。車站附近的出租車站前排列著如同睡著一般一動不動的出租車。
 
據出租車司機介紹,「這裡現在是如同幽靈一般的城市。大家都跑到各地去了。」

據悉,截止2011年2月,盤城市的人口是34萬人。地震後,到3月21日為止有4555人去市外避難,但是因為自己主動移動到外縣的人不被算作「避難者」,所以移動到外縣的總人數不得而知。這裡漸漸地變成一座空城。

根據目前警察廳的數據顯示,福島縣在這次大地震中的死亡人數雖然比宮城縣少,但是由於受到核電站事故的影響,避難者的人數遠遠超過宮城縣,達13萬餘人。

由於受到核電站事故核輻射的影響,電站周邊30公里範圍的居民已被轉移到其他城市或縣外避難,電站周邊已成為「零人口城市」,至於何時結束這種避難生活,災民們都心存疑慮。(翻譯:章妮妮/大紀元)

相關新聞
日福島縣醫院接令 患者全部撤離
不信任日本 美自行量測輻射
日震災死亡失蹤19399人
大地震中 13名警察捨身救市民殉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