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減稅難道減多了?

五嶽散人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26日訊】減稅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的情況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當中擬把個稅的起徵點調整到3000元左右,而在日前舉行的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聯合座談會,10位專家發表了意見,其中一位還提供了書面意見。這些專家的意見估計還是挺讓普通人氣憤的,他們大部分認為關於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為3000元的規定已經超出了合理比例,不宜再提高。也就是說,他們不但不支持繼續減稅,而且覺得現在的起征點都有點兒高了。

但咱也先別直接就罵專家們腦子進水、不體恤民生,畢竟人家算是有江湖地位的人,無論是什麼話,基本都有數字進行支撐,看上去總是有一定道理。比如說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朱青提出,發達國家減除費用標準相當於居民月平均工資的24%至40%左右,而按照草案的規定,我國的減除費用標準相當於月工資(約2800元)的100%,遠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個意思是說,發達國家不收稅的工資只佔勞動者平均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咱這裡要是按照平均工資來說,已經等於全部免除了個稅。

這種事兒要是用做論據還是挺丟人。什麼叫做發達國家?除了經濟發達之外,人家那裡的社會結構是棗核型的,最富的與最窮的都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是處於一個相對平均的收入範圍之內,在這種狀態下談平均收入有多少額度納稅才是有意義的,對於我們國家多數人根本就到不了平均數,而貧富差距、地域差距過於巨大的地方來說,扯這個有什麼用呢?不能說我跟黃光裕平均一下,就得出結論說我也是有錢人吧?他那錢又沒在我賬號上,是你們這些專家給平均出來的。

但也有專家不是這麼看,雖然論據不同,可對於減稅都不看好。比如說這位燕京華僑大學華生提出,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個人所得稅是唯一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稅種,個稅收入不應減少,而應增加。這位專家好的地方是承認收入差距過大,但所謂「個人所得稅是唯一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稅種」基本就純屬胡扯了。這句話要說成是我們只把個人所得稅當做唯一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稅種還差不多,因為很多資產性的收入才是有錢人的大頭收入,個稅對於他們根本是無所謂的,規避起來也是最容易的稅種。

為什麼老百姓總是覺得個稅過於沉重、需要一再提高起徵點?很簡單,生活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在目前的高通脹、高房價,以及高間接稅的狀態之下。說到間接稅順便多說兩句,這是我們每次買東西都要繳納的稅,因為包含在商品的價格當中,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或者沒有意識到每次消費都是在納稅。而這種稅的高額搾取,才是我們生活得不容易的主要原因。加上基礎物資的定價完全被壟斷,也間接推高了物價的上漲。

而我們的收入當中,基本生活物資的支出佔了很大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免徵額度佔工資比例的多少,對於其基本生活的影響沒有多大。很簡單的說,就是人家的起征點怎麼低,該吃牛排還吃牛排,咱這裡多收稅之後,可能就會每個月少買兩斤肉。

所以,這種專家的說法再次讓我們領略到了選擇性與國際接軌的魅力,而且這次直接接到了發達國家的身上,似乎忘了咱這裡的現狀,以及其他絕對不能接軌的領域,那些地方沒聽說有人打算接軌一下,比如說汽油價格雖然高,但人家沒有過路費、買路錢這種事兒。而更為重要的是,在大家都覺得應該大規模減稅、十二五規劃也說要減稅之時,這些專家的言論到底提供什麼樣的理論依據與動向?既定的政策是不是將要出現反覆?目前出現的這些跡象讓人開始擔心起來。

相關新聞
五嶽散人:不用懷疑北京市公車數量
五嶽散人:為啥我們是下等消費者
五嶽散人:外國的月亮是不是更圓
五嶽散人:「政治兒童」的道路不平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