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7件事 成功決策非難事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記者蔡濰楹編譯報導)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來幫助自己的團隊?想想你與其他參與者的做出某項決定的動機,你會得到更好的結果。以下是《每日心理學》(Psycology Today)刊載的7個解決之道:

1. 達成兩個目標。達到目標後,除了在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同時也能規劃未來。隨著事情的發展,處處都存在改變計劃的機會,但這並不會減少它的價值,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2. 留意會議中最堅持己見的人。計畫通常毀於小組中最頑固的成員上,當你已經計劃的很完美的時候,卻可能因為他的想法而讓自己盲目的站在他那邊,除非你忽略他的意見,才能為小組做出更好的決定。

3. 注意好勝心強的人。如果團隊成員的自我意識很強,會讓整個討論過程不順利,這在整個團隊的合作上構很大的威脅,要好好警惕這點。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認為自己的想法最好,又缺乏包容的心,容易冒犯到那些跟他意見不同的人。最好的建議是,只用三個字寫下能夠抑制執行長高傲的行為,但也要給他台階下。

4. 眼見不一定為憑:我們都太高估自己,認為自己所知道的、看到的、體驗到的都是真的。心理學家表示:「我們是對自己太有自信,導致計畫失敗的原因往往是不信任身邊的人。」

5. 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企劃並不重要。你的計畫是拿來吸引團隊成員的,這是一個常見的謬論,也就是所謂的「企劃誤區」,相信別人會分享你的理念、甚至是發表你所喜歡和滿意的部分。

6. 在你看到失敗的結果時,絕不會再去嘗試(但你會在不同的時機點嘗試類似的事情)。沒有兩件事的結果是一樣的,就算是類似的事情在不同的時機點,其結果也會不同。因此,「我們之前試過了」,這只是不想馬上去嘗試的藉口。

7. 不信任他人,包括你自己(通常是自我意識太強造成的)。不信任別人的高傲,就是不信任他們,這很明智。伏爾泰說的好:「懷疑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條件,但肯定是荒謬的。」◇

相關新聞
新竹縣榮獲「促進女性參與決策金馨獎」 
購屋決策權  台北女性占62%
房仲業者統計:女性購屋決策比例  高達62%
研究:睡眠不足 易做出高風險決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