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企業經營陷入困頓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05日訊】歷來有民間資本「風向標」之稱的浙江溫州,自4月以來,短短兩個月內已有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樂清三旗集團等三家知名的民營企業倒閉,企業主出逃,溫州很多民營企業生存狀況正陷入多年來的最低谷。

溫州企業現狀嚴酷

作為中國民營企業風向標的溫州,突然湧現出三家知名民企的倒閉的新聞,很快引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關「民企的發展動向」、 「錢荒」、「倒閉潮」等議論也不斷在網上廣傳。

據《21世紀經濟》6月3日報導,溫州當地多位企業家和官員的一致認為「現在企業的困難遠遠大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溫州龍灣區的皮革製造商劉秋同(化名)如是說:「每個人都很緊張,苦苦撐著,咬緊牙頂住。」 可見溫州當地民企當前生存的真實寫照。

溫州官方的多項調查數據也顯示,2011年的第一季度,溫州的眼鏡、打火機、制筆、鎖具等35家主要出口導向型企業利潤同比下降約30%,虧損面佔1/4多;全市企業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認為當前資金吃緊的企業佔到42.9%。

5月20日,中國銀監會與浙江省中小企業局專程赴台州、溫州等地調研中小企業「倒閉潮」。有記者從溫州市銀監局獲悉,調查組認為,中小企業生存確有困難。

為甚麼有如此多的企業利潤下降、虧損、資金吃緊呢?

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最高達30%

劉秋同經營10年的皮革廠年產值達1.5億多元,工人近300人,他自稱在溫州龍灣區「也算是納稅50強了」。他向媒體列舉的2011年與2008年的原材料成本顯示,2011年皮革的原材料、助劑、電費、煤費等單月費用同比2008年的分別增長了13.3%、25.0%、30.0%、20.0%;而自己2000多萬的產值的最終毛利僅有20多萬,毛利僅為產值的1%。他認為這是由於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大幅上漲導致利潤被壓縮所致。

經濟學家綦彥臣認為,原材料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國家壟斷。他說:「進口都是國企,民企沒有直接進口權。我們的進口量很大,從市場經濟學角度來說,原材料應該是在逐步下降,但是為甚麼一直不下降呢,就是因為國家在壟斷。就靠壓搾民營企業,這就是國進民退的一個真實現象。」

河北一家鑄造民企總經理說:「現在國內的中小型企業都不好做,主要原因是國家不想讓中小企業發展,把利潤限制的太低。他們曾明確告訴我們:『從十二五(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來說,你想得到跟以前似的那麼大的利潤,那不可能了。』我感覺就是國家在控制著。」

人力成本增加

今年以來,約有30%至40%的流動工人沒有再回到地處廣東珠江三角洲心臟地帶的工廠,儘管在今年3月,廣東省政府已將最低工資提升了高達20%,情況還是沒有好轉,用工荒和人力成本急劇上升。

溫州市經貿局今年一季度結束後曾對市內855家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4.5%的企業表示用工緊缺,其中鞋類、服裝、眼鏡、打火機、制筆、鎖具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缺工情況尤為嚴重,用工缺口達10%以上企業的比例均在八成以上,高出受調查企業平均5個百分點以上。

查理斯. 哈勃茲(Charles Hubbs)是廣州 Fortunique公司的美方所有人,他僱用了500名工人,從3月1日起,月薪調升到1800至2000元人民幣(即275至306美元),高出廣州地區1300元人民幣的最低工資。但是,他仍然短缺約100名工人,以至訂單的運作週期從90天延長為180天。他計劃在今年6至8月,將30%到40%的作業分流至柬埔塞、老撾或緬甸的新工廠。

據國內記者在溫州市工業園區和永嘉縣東甌工業園區瞭解到,半年以來各家企業的人力支出普遍上漲了25%至30%。

資金短缺

自去年10月中國貨幣政策由「寬鬆」轉為「收緊」以來,央行已4次加息,8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直至21%的高位。溫州經貿局統計數據顯示,1-3月全市新增貸款投放為238.28億元,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的66.5%。

溫州泰昌鐵塔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茂法對媒體透露說:「金融危機時貨幣政策擴張,政府要求企業擴大生產安排就業,兩年多過去,現在不少企業剛剛完成產能擴張,資金還沒回籠,貨幣政策又猛地收緊,一些企業就扛不住了。」

《新華社網》6月2日報導,波特曼就是因為銀行停貸,快速擴張時投入大量資金又一下收不回來,被迫借了大量高利貸,導致資金鏈斷裂、最後倒閉。原來以電纜為主業的樂清三旗集團,在貨幣政策擴張期內投資了塑膠、房地產、釀酒等多個行業,還在外省購入多處土地,如今遇上貨幣政策收縮,導致企業瀕臨倒閉。

「各種稅收和費用占經營成本百分之三十」

綦彥臣對大紀元表示,民營企業倒閉潮正在大肆蔓延,這個現象是存在的。他說:「民營企業主要問題不是匯率問題,也不是工資成本問題,我在接觸民營企業中瞭解到,主要是稅收過高,國內媒體報導在有意迴避這個問題。」

海外獨立評論人士宗謙銘認為,中國稅收的大頭,是增值稅為主的間接稅,而且是背世界潮流而行的生產型增值稅,稅負本身就偏重,而其稅制設計又十分繁雜,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其中一般納稅人又分17%和13%兩檔,這樣就人為的把一個大市場割裂為17%,13%和3%三類企業。

宗謙銘說:「民營企業很大比例是小規模納稅人,稅率3%,小規模納稅人不能抵扣進項稅款,這本來就已很不公平,加上稅率偏低,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做買賣比 較吃虧,所以根本就不願意與小規模納稅人做生意,長此下去,民營企業中的中小企業就會因為不能自由的參與市場運作而逐漸被淘汰出局。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他表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連帶國家信貸方面的偏心政策,民營企業,尤其是其中的中小者生存環境就會日漸艱難。

綦彥臣還說,貪腐及中共的龐大財政與「三費」的支出也是有成本的,最終都攤到企業上來,稅收過高,綜合稅率包括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和另外的各種政府管理費用,還有賄賂成本,總共佔到企業經營成本百分之三十,最少也有百分之二十。

責任編輯:張頓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中國勞動力優勢究竟有多大?
東莞勞動力今年頭半年下降一成
中國沿海工人爭奪戰 勞動力成本至少增30%
中國勞動力不再廉價?外媒質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