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電子垃圾」污染威脅人體健康

人氣: 203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俞建新編譯報導)有關電子垃圾的話題,除了破壞環境及非法運送到發展中國家外,近期研究進一步揭示,電子垃圾造成的污染還會危害人體健康。研究人員因此呼籲:禁止「公開」拆解電子垃圾,以及在電子產品的製造過程中,應該運用更有利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材料。

《環境研究快報》期刊近日發表研究指出,電子垃圾的污染對人體健康會造成不良影響,諸如炎症和氧化性壓力,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DNA損傷、甚至是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先兆。

電子垃圾指的是已經報廢的電子產品,諸如電腦、電視機、印表機和手機。根據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特寫節目「包羅萬象」(Panorama)的報導,全球每年產生2,000萬噸的電子垃圾,其中10萬噸來自英國。世界上大部分的電子垃圾都運往中國。

期刊指出,在中國浙江省泰州拆解電子垃圾的工業園區內,研究人員於順風處採取兩個空氣樣本,檢查其對人類肺部上皮細胞的影響。據瞭解,該工業區是中國境內最大的電子垃圾拆解場所之一,區內共有6萬多名勞工,每年拆解超過200萬噸電子垃圾以回收其中的金屬。

由於電子垃圾回收過程過於粗糙,許多污染物釋放到空氣中,如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和重金屬,人體一旦吸入遭到這些物質污染的空氣,污染物便很容易在體內積存下來。針對體內可能積存的這些污染物,研究人員探究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研究員將肺部培養細胞置於空氣樣本的有機可溶性和水溶性成分中,隨後測定細胞內白細胞介素-8(IL-8)和活性氧(ROS)的含量。此外,他們還測試了其中p53基因的表現。

根據瞭解,白細胞介素是炎症反應的關鍵介質,而活性氧在過量的情況下,會導致細胞的重大損傷。而p53基因是一種抑制腫瘤的基因,它能產生蛋白質幫助抵抗受到損害的細胞。

研究結果顯示,遭到污染的空氣樣本導致細胞內的白細胞介素-8和活性氧的含量大幅提高,而這兩種物質分別標誌炎症反應和氧化壓力。此外,他們還觀察到p53蛋白質濃度顯著上升,而有機可溶性污染物引發的危險比水溶性污染物還高得多。

眾所周知,炎症反應和氧化壓力可以使得DNA受到損傷,從而啟動p53基因進行對抗。上述細胞內p53基因的表現說明了細胞正受到傷害。

physorg.com網站引述浙江大學楊方星(譯音)博士的話說:「炎症反應和氧化壓力二者均可導致DNA受損,從而可能誘發腫瘤,甚至是癌症,除此之外,炎症反應和氧化壓力還與其他疾病有關,諸如心血管疾病。」楊博士也是此項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

楊博士更進一步強調說,根據這些結果,很明顯地,「公開」拆解電子垃圾必須遭到禁止,目前的技術過於落後需要獲得更多改善。而且現場工作人員應該得到適當的保護。再者,在生產電子產品之初,廠商須要考慮使用更有利於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材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