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电子垃圾”污染威胁人体健康

人气: 20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6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俞建新编译报导)有关电子垃圾的话题,除了破坏环境及非法运送到发展中国家外,近期研究进一步揭示,电子垃圾造成的污染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研究人员因此呼吁:禁止“公开”拆解电子垃圾,以及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应该运用更有利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材料。

《环境研究快报》期刊近日发表研究指出,电子垃圾的污染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诸如炎症和氧化性压力,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DNA损伤、甚至是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先兆。

电子垃圾指的是已经报废的电子产品,诸如电脑、电视机、印表机和手机。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特写节目“包罗万象”(Panorama)的报导,全球每年产生2,000万吨的电子垃圾,其中10万吨来自英国。世界上大部分的电子垃圾都运往中国。

期刊指出,在中国浙江省泰州拆解电子垃圾的工业园区内,研究人员于顺风处采取两个空气样本,检查其对人类肺部上皮细胞的影响。据了解,该工业区是中国境内最大的电子垃圾拆解场所之一,区内共有6万多名劳工,每年拆解超过200万吨电子垃圾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由于电子垃圾回收过程过于粗糙,许多污染物释放到空气中,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人体一旦吸入遭到这些物质污染的空气,污染物便很容易在体内积存下来。针对体内可能积存的这些污染物,研究人员探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员将肺部培养细胞置于空气样本的有机可溶性和水溶性成分中,随后测定细胞内白细胞介素-8(IL-8)和活性氧(ROS)的含量。此外,他们还测试了其中p53基因的表现。

根据了解,白细胞介素是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而活性氧在过量的情况下,会导致细胞的重大损伤。而p53基因是一种抑制肿瘤的基因,它能产生蛋白质帮助抵抗受到损害的细胞。

研究结果显示,遭到污染的空气样本导致细胞内的白细胞介素-8和活性氧的含量大幅提高,而这两种物质分别标志炎症反应和氧化压力。此外,他们还观察到p53蛋白质浓度显着上升,而有机可溶性污染物引发的危险比水溶性污染物还高得多。

众所周知,炎症反应和氧化压力可以使得DNA受到损伤,从而启动p53基因进行对抗。上述细胞内p53基因的表现说明了细胞正受到伤害。

physorg.com网站引述浙江大学杨方星(译音)博士的话说:“炎症反应和氧化压力二者均可导致DNA受损,从而可能诱发肿瘤,甚至是癌症,除此之外,炎症反应和氧化压力还与其他疾病有关,诸如心血管疾病。”杨博士也是此项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

杨博士更进一步强调说,根据这些结果,很明显地,“公开”拆解电子垃圾必须遭到禁止,目前的技术过于落后需要获得更多改善。而且现场工作人员应该得到适当的保护。再者,在生产电子产品之初,厂商须要考虑使用更有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材料。

评论